摘 要:《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講述的是主人公多崎作在名古屋的高中時代,結(jié)交了四位親密無間、推心置腹的朋友——兩男兩女“赤”、“青”、“黑”、“白”,形成了一個眾人眼里無堅不摧的五人小團體。而姓名里不帶色彩詞的主人公多崎作,人如其名,喜歡制造某種有形、有意義的東西——火車站。也正因為如此,在高中畢業(yè)這條人生的分岔路口,他毅然選擇了離開名古屋,離開決意念當?shù)卮髮W的“赤”、“青”、“黑”、“白”四人,奔赴東京的工科大學學習建造火車站。大學二年級返鄉(xiāng)探親之際,多崎作卻忽然被毫無緣由的告知斷交,名古屋五人小團體的友情戛然而止,他卻選擇了獨自默默承受這一切,黯然離開。16年后,如愿以償在火車站工作的多崎作幸得女友沙羅的勸說,直面曾經(jīng)的心靈創(chuàng)傷,一一拜訪與自己斷交的四位摯友,拉開了他巡禮之年的帷幕。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火車站作為一個具象,亦作為一個意象,成為一條不可忽視的線索,貫穿于《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有助于讀者進一步剖析各人物的精神性格,深化對小說的認識?;疖囌居谖覀?,可以是揚帆起航、踏上逐夢之路的起點,也可以是榮歸故里、衣錦還鄉(xiāng)的終點,更不乏為人們一路走停歇腳的換乘站……自小熱愛火車站并從事火車站工作的多崎作,在直面心靈創(chuàng)傷,探究真相的巡禮過程中,也像是在構(gòu)建一個供心靈安放的車站,以便卸落進站前所背負的沉重的心靈包袱。筆者僅以本文試論《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的火車站意象,分析其內(nèi)在的象征意義。
關鍵詞:《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火車站;意象
作者簡介:江冰燕(1991.1-),女,漢族,浙江寧波人,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14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3
一、人生旅程——成長節(jié)點
作者村上春樹在2013年5月的演講中提及《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青春時期,人們受到傷害后起初會刻意掩蓋,總想忘卻,但隨著時間流逝,才能一點一點打開封印,開始正視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越大,能克服它的人就越能成長。”的確,《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是一個有關成長的故事。在這樣一個成長的故事中,與主人公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火車站意象,貫穿多崎作的人生,代表著一個個關鍵時期,已然成為其人生旅程中的成長節(jié)點。
1、出生
父親在為多崎作取名字時,為到底要取“tsukuru”的漢字為“創(chuàng)”還是“作”甚是煩惱,盡管母親推舉用“創(chuàng)”字,但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父親最終仍將其名字定論為“作”。“作”,顧名思義,包含著制作東西之意。值得高興的是,多崎作認為“自己屬于幸運的那一半,至少他不記得對自己被賦予的名字有過不滿。不如說,他想象不出起了另一個名字的自己,以及那個自己會度過的人生”?!懊质且磺械某霭l(fā)點”,這冥冥中為多崎作自幼喜歡制造車站這件事埋下了伏筆,象征著多崎作從“黎明前混沌中的沒有名字的‘無’到‘有’”,“然后產(chǎn)生意識與記憶,繼而形成自我”的成長歷程??梢哉f,多崎作與火車站的不解之緣源于襁褓,孕育于搖籃。
2、升學
多崎作“從小便很喜歡驛站”,他認為“扎扎實實地建造車站,我覺得更輕松快樂”。當親密無間的名古屋五人小團體成員為了不讓團體解散刻意地降級理想大學,決定念當?shù)卮髮W留守名古屋時,唯獨他一人毅然地選擇了離開名古屋,奔赴東京的工科大學學習車站建筑。理由“很簡單。因為‘車站建筑第一權威’著稱的教授就在那所大學。車站建筑很特殊,跟普通建筑的建造方法不一樣,就算老進普通工科大學學習土木工程也沒什么實際用處。得跟著專家學習才行”。多崎作深切地明白,“要是不去東京,今后大概會懊悔。無論如何,我就是想進那位教授的研究會”。
在高考至關重要、甚至滲透著一考定終生觀念的日本社會,大學升學可謂是人生的分岔路口,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于多崎作而言,火車站在他的人生分岔路口,起到了關鍵性的引導作用,代表著他人生旅程中的成長節(jié)點。
3、斷交
雖然升學的分離并非是導致多崎作被五人小團體驅(qū)逐的直接原因,但他的離開,也還是使得“五個人之間最初的那種一體感一下子煙消云散了”,抑或是變成了某種“性質(zhì)不同的東西,或多或少?!?/p>
五人小團體與多崎作斷交前的最后一次相聚,是在五月的長假里。多崎作乘坐新干線回東京時,四人特地趕到車站送行,還隔著車窗一齊夸張地揮手,簡直像歡送奔赴遙遠邊疆的士兵。而多崎作在正式被迫接受斷交后,也是在這個車站,黯然神傷地獨自乘坐新干線折返東京。相同的車站,卻是物是人非的光景。作所熱愛的車站,鑒證了名古屋五人小團體友情的推心置腹、無堅不摧,同時也鑒證了友情的彈指可破、灰飛煙滅。因此,這是一個承載淚水的車站,是一個銘記創(chuàng)傷的車站,也是一個記錄成長的車站,是多崎作人生旅程中的成長節(jié)點。
二、換乘站——緣分中人
火車站又是換乘站,不同的線路匯聚在一起,象征著人生的旅程中邂逅的一個個緣分中人。比如一見如故又忽然離去的灰田文紹,又比如人生半途忽然狠狠愛上的木元沙羅。
1、一見如故又忽然離去的灰田
就在多崎作與名古屋五人小團體正式斷交后,一個名字中帶著黑白混合物的男子——灰田文紹闖入了他的生命。兩人的交集起始于游泳,他和作一樣熱衷于游泳,有著像蝴蝶翅膀般優(yōu)美舞動的泳姿。他為作烹制料理,一同品嘗咖啡。在作的眼中,他“古典、知性、謙遜”。他喜歡音樂,本“對古典音樂(或任何音樂)沒有多大興趣的作”卻喜歡跟他一起欣賞音樂。不僅如此,本“隸屬名古屋五人組時都只當聽眾的作”卻喜歡以灰田為對象討論自由,討論死亡,討論人生,討論各種抽象和思維的話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可見作“對這位年輕朋友生出由衷的敬意”,甚至他讓作“成功地忘掉了名古屋小團體的其余四人”。
但正是這樣一位一見如故的知心好友,卻在某一天銷聲匿跡,棄作而去,并且一去不復返?;姨锖翢o征兆地淡出多崎作的人生,仔細想來,其實也是司空見慣,不值一提的。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不乏灰田這樣的人物角色,他們出現(xiàn)、又消失,好似蜻蜓點水般,微波蕩漾后又恢復往昔的平靜。他們只是人生的匆匆過客,稍作停歇后,便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而火車站,就象征著人生的換乘站,兩條不同的線路匯聚后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迸射出生命的光芒。交錯后,火花滅了,光芒褪去,你我分道揚鑣,駛向各自的終點。
2、人生半途忽然狠狠愛上的沙羅
作在十多年間,交往過三四個女朋友,卻沒能與任何一個修成正果。他也從來沒有像對待沙羅般“瘋狂追求過對方,甚至到迷失自我的地步?!贝蠖嗥樽鲀蓺q的木元沙羅,是多崎作在人生半途中忽然狠狠愛上的女友。名古屋五人小團體帶給他的傷痛,導致他“害怕真心愛上了誰、需要誰,可到最后對方卻突如其來、毫無征兆地消失,從此無影無蹤,只剩下我孤孤單單一個人”。沙羅說:“你心里有問題,要解決就必須面對過去?!庇谑?,作便踏上了直面其心靈創(chuàng)傷的巡禮之旅,尋找那幾個至今仍緊緊粘在他后背上的人。可以說沙羅就是多崎作巡禮之旅的起始站。
雖然,小說最后對沙羅和多崎作關系的確定采取了開放式的留白,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但筆者認為,值得注意的是“18”結(jié)尾兩人互道晚安后,村上本完全可以就此擱筆,卻又花了大篇幅在“19”對火車站進行了大量描寫,其用意不得而知。
多崎作寄情的火車站,向來以“固定”為特點,他也自認為自己“其實屬于渴求安定的性格”。而與之相對的,沙羅卻在大型旅行社供職,專做海外旅行團的策劃工作,流動性極強。兩者有著鮮明的反差,這似乎也暗示著換乘站終究要等待人群的到來,等待才是多崎作對沙羅的愛??墒强v然等到了,由于沙羅的飄忽不定,這段感情多半也會轉(zhuǎn)瞬即逝,無疾而終。
三、自選線路——人生抉擇
火車站大量地吞吐上下車的旅客,人們可以一條路線走到底,比如:“我們沒有輸球這個選項。聽好了,輸球這個選項,我們沒有”;人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改變路線,選擇上下車的站臺,比如:“我們大家手中都握有自由”,比如“青”、“赤”的職業(yè)選擇;火車站也把人們引向他們所去的方向和所達的終點,比如“黑”的移民選擇,“白”生命的終點等等。車站好比人生,匯聚著不勝枚舉的選擇,人們自選線路,自定各自的人生旅程。
1、“青”的職業(yè)選擇
“青”在高中時代原本是一名體格無可挑剔、運動能力出眾的橄欖球部熱血球員。“輸球這個選項,我們沒有”、“輸?shù)酶呙饕彩且环N運動能力”是他的運動名言。但是如此的一位視運動如生命的球員在畢業(yè)后卻與體育事業(yè)背道而馳,選擇了成為雷克薩斯銷售主管,“體重增加,肚子突出來了,也跑不快了。最近除了每月一次陪客人打高爾夫,根本不運動”。不得不說這是“青”在他人生的換乘站所選擇的一條十分大膽張揚的職業(yè)線路。
2、“赤”的職業(yè)選擇
“赤”成績出類拔萃,天生不服輸,一旦做出抉擇,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決不輕易讓步。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幸運地進入一家巨無霸銀行工作,可是三年后出人意料地離職進了一家風傳是專靠放高利貸大賺黑心錢的“工薪階層金融公司”。沒干半年又選擇辭職,創(chuàng)立并壯大了一家人才培訓公司?!皩iT高效培養(yǎng)老實接過上邊命令,按照系統(tǒng)行動的人才?!薄俺唷痹臼恰皩儆谀欠N健穩(wěn)客觀的學究型。腦筋轉(zhuǎn)得很快,理解能力很強,緊要關頭也能言善辯。但他平常盡量不顯山露水”、“他屬于退居幕后、出謀劃策的類型”,連多崎作都“無從想象他居然連吼帶叫地啟發(fā)和激勵別人。”是的,正如沙羅所說的:“人也許是會變的”,“赤”的職業(yè)選擇恰巧是他原本最不愿意成為的那類人,諷刺的是正因為如此才讓他找到了商機,成就了人生。
2、“黑”的移民選擇
“黑”是天生的滑稽演員,頗具幽默感。她與“白”站在一起時,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芍^是別具一格又魅力十足的組合??墒恰昂凇闭J為,于“白”這位白雪公主而言,她“一直在擔任森林里七個小矮人的角色”,“只能好好適應這樣的位置。”終于有一天,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阻止“白”逃避現(xiàn)實并極有可能受其影響時,她厭倦了扮演小矮人的角色,選擇逃離精神失常的“白”,做出了嫁給沉湎于陶藝時結(jié)識的丈夫愛德華并移民芬蘭的抉擇。這是她為了保護自己才選擇的逃離,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與“白”最終能否得救無關,是關乎“黑”自身心靈安居之處的問題。
3、“白”的生命終點
“白”是一位有模特般身材的典型日本古典美人,懷有超眾的鋼琴才藝。富有愛心,喜歡有生命的東西,成為獸醫(yī)是她的夢想。多崎作“無論如何也不能想象,她手持鋒利的手術刀剖開拉布拉多的肚子、或是把手插入馬肛門的情景”。似乎這一切掩蓋了她不被旁人觸及的心理陰暗面,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了她精神上的偏激。當她向名古屋五人小團體宣布多崎作強暴自己這件莫須有的罪名后,昔日的團體隨之解散,友情瀕臨崩潰的邊緣。最終生命的車站將她引向了死亡這條終極線路。她曾乘坐的那趟列車,也將不再啟程。
結(jié)語:
火車站,作為城市的節(jié)點、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物并具有工業(yè)社會特征的意象,被文人墨客們頻頻捕捉,加以深化。例如卞之琳在《車站》中寫道,“如今莫非是火車的怔忡?我何嘗愿意做夢的車站”,將他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火車站這個特定意象準確、生動地傳現(xiàn)出來。日本作家森村誠一創(chuàng)作了推理小說《車站》,以火車站為舞臺,展示了多樣的、交錯的、來去匆匆的眾生相,描繪了在人生的車站出演的一場理想與現(xiàn)實激烈撞擊的悲劇。高倉健主演的電影《車站》曾獲日本學院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劇本獎,該影片不僅以火車站為題,各篇章中都隱含著一個特殊意義的車站,象征著他與各位女性的離合聚散,劇照中大雪紛飛的車站就如同他人生的背景。
而火車站意象在村上春樹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也有著如本文前幾章節(jié)所述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火車站,是人生旅程中的成長節(jié)點,代表了人生中的一個個關鍵時期。多崎作的出生、升學、斷交,都與之息息相關,緊密相連。
火車站,是換乘站,有人自遙遠的地方來,有人向著遙遠的地方去。洋溢著團聚的喜悅,同時也充斥著別離的悲愁。比如一見如故又忽然離去的灰田文紹,比如人生半途忽然狠狠愛上的木元沙羅。
火車站,匯集著大量的線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nèi)將毫不相干的人們集結(jié)在車站這個同類項里。在車站的引導下,人們可以自選線路,自定人生旅途。比如“青”、“赤”的職業(yè)選擇、“黑”的移民選擇、“白”生命的終點等等。他們都在火車站這個承接人生旅途的場所寄存了各自的人生片段。
希望火車駛過,挾著喧囂,能撫平人們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帶走人們沉重的記憶背囊。
參考文獻:
[1]村上春樹(著)、施小煒(譯).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M].南海出版公司,2013.
[2]申寅燮、尹錫珉.共同體倫理的失范與心靈創(chuàng)傷的治療——評《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J].韓國建國大學基金項目“研究專任支援計劃”,2014.
[3]于桂玲.《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隱喻[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4,(3).
[4]葛菁菁.解讀沒有色彩的多崎作與多彩的人性世界[J].文本解析. 2014,(7).
[5]http://m.blog.sina.com.cn/s/blog_6a284cef01015b9c.html#page=5
[6]喬力.“新的智慧詩”——說卞之琳及他的《車站》[J].名作欣賞現(xiàn)代回眸.2006,(8).
[7]森村誠一(著)、葉宗敏(譯).車站[M].群眾出版社,2000.
[8]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里[N].新文化報.2014,1,12.
[9]陳斌.讀懂每個生命里的燦爛色調(diào)[N].大眾日報.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