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段”一詞在近代漢語中習見,但大型字典辭書對其義項處理及文獻引例等方面均有欠妥之處。因此,對此詞進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詞義的發(fā)展演變脈絡是必要的。
關鍵詞:手段;詞義;演變
作者簡介:徐梅(1990-),女,漢族,河南光山人,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詞匯學及碑刻文獻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H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1
“手段”一詞于近代漢語中習見,其用例和用法都較為豐富,但大型字典辭書對其義項處理及文獻引例等方面均有欠妥之處。因此,對這些方面進行合理的分析處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詞義的發(fā)展演變脈絡是必要的。
《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第六冊:
【手段】1.本領;技巧。宋·蘇軾《與循守周文之書》之二:“鄭君知其俊敏,篤問學,觀所為詩文,非止科場手段也。”《朱子語類》卷一一五:“因舉禪語云:寸鐵可殺人。無殺人手段,則載一車鎗刀,逐件弄過,畢竟無益。”……2.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秦牧《藝海拾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達這種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指待人處世所用的不正當?shù)姆椒?。清·黃鈞宰《金壺浪墨·點將錄》:“一網(wǎng)打盡之法,與黨人碑同一手段?!辈茇独子辍返诙唬骸澳愀赣H對不起我,他用同樣手段把我騙到你們家來,我逃不開,生了沖兒。……4.手面,排場。指處事、用錢大手大腳。《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便十二分至戚,情不可卻,也有周濟些的;怎當?shù)米哟哼@個大手段,就是熱鍋頭上,灑著一點水濟得甚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這妮子不知高低,輕意應承,豈知 同父 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漢子?況且手段揮霍,家中空虛,怎能了得這妮子終身?”[1]
《辭源》“手段”條下云:
辦事的方法,本領。宋·蘇軾《東坡集續(xù)集》七《與循守周文之書》之二:“鄭君知其俊敏,篤問學,觀所為詩文,非止科場手段也?!薄独m(xù)傳燈錄》三二“無著妙總禪師”:“設使用移星換斗底手段,施攙旗奪鼓底機關,猶是空拳,豈有實義。”[2]
“手段”本乃“本領,技巧”之義?!洞笤~典》所載用例最早溯至宋代,從現(xiàn)有文獻材料來看,唐末、五代時期即已出現(xiàn)?!度莆宕~·玉抱肚》中云:“先擒六賊三尸滅,后捉玉兔飲鳥烏血。仗劍鋒,麾魔障,蕩襖邪,全憑志猛烈。那些個手段最奇絕?!盵3]句中“手段”即指前文所述諸種厲害的本事。此義項在近代漢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運用也最為廣泛。另如《全宋詞》卷五六六《西江月·贈造浮橋匠者簇》云:“刻木工夫最巧,輿梁底事尤精。玉虹飲水映波明,彼此往來利濟。真?zhèn)€作家手段,從今名播寰瀛?!盵4]明·羅貫中《殘?zhí)莆宕费萘x傳》卷六:“逸狂又有詩贊云:大將威風手段高,金盔金甲大紅袍,等閑不敢抬頭覷,帶馬連人似血澆?!?/p>
“手段”由“本領、技巧”繼引申為“做事的方法與措施”?!洞筠o典》所載引例自于現(xiàn)代漢語,時代過晚,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觸處可及。如明·佚名《七十二朝人物演義》第二十四卷:“魯班想道:‘這個手段亦算奇巧,莫非就是齊工師做的也不可知?!薄肚鍖嶄洝ご笄逍y(tǒng)政紀》:“《春秋》《公》、《谷》、《左》、《胡》四傳,何以獨專用《左》,縱不知經(jīng)義廣大,欲以專制手段治經(jīng)。” “手段”后由“做事的方法與措施”發(fā)展為專指“待人處事的不正當?shù)姆椒ā?。《大詞典》引例亦偏晚,此用法明代文獻中已見。如《金瓶梅》第十三回:“西門慶道:‘怪小奴才兒,休要耍問。’趕著奪那手卷。金蓮道:‘你若奪一奪兒,賭個手段,我就把他扯得稀爛,大家看不成?!薄稄恼鲗嶄洝罚骸皶r施郎兄弟俱握兵權,每有跋扈之狀,動多倚兵凌人,各鎮(zhèn)俱受下風,惟后勁陳斌每與之抗曰:‘彼恃兵力,吾兵足與敵,若彼手段,雖兄弟,吾用只手揉躪之!’”其后用例漸多。
本領、技藝高超自然英氣逼人,故“手段”由此引申出“手面,排場”之義。從文獻用例來看,此用法蓋起于明代,但應用不夠廣泛。除《大詞典》所引之外,另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第三十七卷:“子春又認做三百錢內(nèi)之物,并不推辭,盡情吃個醉飽,將剩下東西,都賞了酒保。那酒保們見他手段來得大落,私下議道:‘這人身上便襤褸,到好個撒漫主顧!’”同卷:“果然財主手段,略不留難,又送了我十萬兩銀子。”《情史類略》卷十二:“郭暖,粗豪公子,終是大家門風手段?!?/p>
從兩種辭書的義項歸納和文獻引例來看,《大詞典》所收義項全面,但在用例年代上存在偏晚的情況,且對詞義的引申形式和層次難以直觀地反映,這似乎是它的通病。而《辭源》僅收載兩個義項,且在排列上有倒置的失誤,欠妥。
我們可以大致梳理一下“手段”一詞在古文獻中反映出詞義演變過程及其各義位的不同發(fā)展情況:“手段”一詞本義指“本領,技巧”,當產(chǎn)生于唐末五代,宋代之后開始大量運用,直至清代文獻材料中仍隨處可見,但這一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不多見?!笆侄巍钡摹氨绢I、技巧”義在明代開始引申為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后又專用來表示“不正當?shù)姆椒ā?,帶有貶義性色彩,《大詞典》中的這兩個義項已成為“手段”最主要的詞義表現(xiàn)形式,普遍應用于現(xiàn)代漢語中。同時,“手段”在明代又開始引申出“手面,排場”義,但使用頻率較少,后漸衰亡,現(xiàn)代漢語里已難覓其蹤。
參考文獻:
[1]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六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2]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曾昭岷等.全唐五代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4]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