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的生命教育要從多角度、多方位的開展教育工作。要積極探索幼兒生命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為教育實踐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實施幼兒生命教育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觀,要培養(yǎng)生命教育的教師。
【關鍵詞】:幼兒;生命教育;重要性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既要重視科學教育,又要重視人文教育,讓師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動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質(zhì)量,解放精神,培養(yǎng)生命意識,從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樂。它是一種關注師生生命狀態(tài),豐富師生生命歷程,激發(fā)師生生命潛力,促進師生生命成長。提高師生生命質(zhì)量的教育?!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目標中提出幼兒園的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并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是以兒童為主體,注重兒童的參與、體驗、實踐和反思的教育,它要貼近兒童的生活,著眼于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以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兒童滲透教育影響。由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幼兒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必須考慮其年齡特點和思維發(fā)展水平,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關注幼兒實際經(jīng)驗的獲得。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以幼兒體驗為核心,堅持認知、體驗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尊重教育中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并使教育方式盡量貼近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
在幼兒生命教育中,我們應尊重他們作為生命主體的地位和尊嚴,調(diào)動其生命發(fā)展的積極性,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自由,改變那種因認為幼兒弱小無知而處處包辦代替、不尊重幼兒想法的態(tài)度。教師應把精神發(fā)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使其生命處于最大限度的主動激活狀態(tài),激發(fā)生命的主動性和超越性,促進生命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幼兒生命教育的主體性并非要排斥教師的作用,放任自流,事實上,生命意識和潛能需要教育喚醒,生命發(fā)展的方向需要教育引導。教師應從居高臨下的知識權威和管理者的角色轉(zhuǎn)換為“平等中的首席”和教育引導者,當好幼兒的“參謀”,為幼兒主動發(fā)展提供多樣選擇和條件。實際教育過程中,以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讓幼兒了解和表現(xiàn)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生活,通過辯論賽的形式讓幼兒討論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發(fā)展幼兒對性別角色的認知;通過體驗游戲“扮媽媽”,模仿孕婦走路、彎腰撿東西、系鞋帶等動作,體驗媽媽懷孕時身體的不方便以及所付出的艱辛,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讓他們說說怎樣報答媽媽,并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爸爸媽媽表達心聲,傳遞孩子與父母間的真情。
還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通過游戲、角色扮演、戲劇表演等方式引導幼兒體驗和感悟生命,并將認知-體驗-實踐作為實施幼兒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讓幼兒親歷其境積累有關生命的意識和經(jīng)驗。例如,在幼兒園中開展以大帶小活動,不但可以鍛煉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和責任心。我們還可以帶領幼兒參觀產(chǎn)房、嬰兒房,讓他們了解生命的起源,體驗生命的喜悅,并理解生命的可貴和來之不易。 還可以為幼兒提供替代性經(jīng)驗,使幼兒的焦慮情緒得以宣泄?!稜敔斢袥]有穿西裝》、《獾的禮物》、《再見了,愛瑪奶奶》、《豬外婆》、《活了 100 萬次的貓》、《長大做個好爺爺》、《鳥兒在歌唱——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都是為兒童有效地理解死亡所編寫的書籍,充滿童趣卻又不失科學性。
生命教育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它的開展和實施離不開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參與,幼兒生命教育需要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協(xié)調(diào)和積極倡導。生命教育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實施還需要更多深入細致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這是值得筆者今后繼續(xù)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陸建國,劉海虎主編.學校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第二屆學校人文教育上海峰會論文集[M].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