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詳細地分析了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以及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核心問題,然后制定出可行性高的對策,望能給有關人員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職;教學;財務會計課程;問題
一、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加大力度進行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具有以下兩方面意義,其一,能使學生的財務會計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得到強化。如今我國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著大量問題,再加上采取效的實習實踐手段與課堂教學方式能有利于學生彌補自身應用方面以及所學知識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強化學生參加工作后對財務會計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其二,有助于健全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系統(tǒng),盡管我國厲行高職教育的改革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且收獲頗多,但依舊有許多問題存在,比方說教師課堂教學傳統(tǒng)等。綜上,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既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教師的教學策略,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又能深層次地健全高職財務會計教學系統(tǒng)。
二、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核心問題
(一)財務會計的實踐操作與理論教學割裂開來
眾所周知,原先的高職財務課程教學的實踐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期末上。盡管這賦予老師大量時間與精力去向學生傳授財務會計知識,開展課程教學工作,但是從另外幾個角度上看,其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鞏固財務會計理論的時間。實際上,許多高職學校均組織學生在期末時采取參與實踐與實習。但是由于這類實踐安排的時間較晚,當學生參與實踐時可能已經(jīng)忘記大部分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難以充分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而導致實踐效果不佳。另外,有些學生由于理論知識儲備不足,還可能會對實踐具有一定恐懼心理,對實踐成效造成不必要的擔憂,進一步影響實踐效果,再另上大部分學校安排的實踐時間不長,并且都集中在短時間內(nèi),學生在很短時間內(nèi)面臨大量的實踐內(nèi)容,難以從根本上吸收實踐精華,導致實踐不會產(chǎn)生預期成效。
(二)教材和教材資源庫亟需優(yōu)化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所用的教材大多都是以傳統(tǒng)教材為主,內(nèi)容更新頻率較慢,并且不同學校所使用的財務會計教材版本也有差異,有些版本理論內(nèi)容仍是數(shù)十年前的知識體系,特別是在會計準則方面,基本每年都有一定更新與調整,而教材內(nèi)的相關內(nèi)容卻沒有什么變化,整體難以跟上時代需求,再加上有些教材文字比較抽象,而高職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很難在課堂上使每個同學都充分理解這些教材內(nèi)容。有些教材資源庫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教材,比如音像教材及網(wǎng)絡資源等,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些現(xiàn)代化教材的價值,有課堂上合理借助此類教材為學生展示財務會計課程內(nèi)容,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即使無法安排學生親身實踐,也可以通過實際發(fā)生的案例為學生講解其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促進學生對教材理論的充分理解。比如,教師在講述銀行存款結算理論的過程中,就可以拿出銀行常用的存款單據(jù)及結算依據(jù),并且借助視頻演示等方法將其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單純復述理論的枯燥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深印象。但從客觀實際來看,這一教材手段在國內(nèi)大部分高職課堂上都沒有得到合理應用,還需要進一步關注這一問題。
(三)教學方法亟需改革
從實際調查中得知,當前國內(nèi)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學方法方面都以傳統(tǒng)的教師直接理論授課法為主,課堂上教師為主體闡述教材理論,學生則被動接收,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很多弊端,其中最明顯的缺點是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整體學習效果不佳,無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財務會計職業(yè)技能的目標。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情況,依據(jù)學生需求與學習特點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視頻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互換教學法、沙盤教學法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更多熱情。有些高職院校會利用專家講座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課堂理論知識,但是這種方法不具備持續(xù)性,同時綜合成本偏高,難以從本質上解決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的問題。
三、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加強財務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同步融合
任何理論都需要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其根本價值,也只有兩者共同作用才可以在相互促進中發(fā)揮最大學習效果。為了解決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理論與實踐分離嚴重的問題,就需要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性,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合理交叉安排,使學生在理論中感受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理論,這樣不僅可以確保理論與實踐的同步性,還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同時提高對理論與實踐的認識,強化記憶,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能學習到新知識,進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
(二)加強應用型教材建設,提高教材質量
教材在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用最新最具權威性的教材。因此,在未來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應用型教材的建設與使用,選擇內(nèi)容更新程度較好且簡單易學的教材類型,通過教材培養(yǎng)出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與專業(yè)素養(yǎng)。另外,在課堂上使用的教材不應該僅以書面教材為主,還應該配合使用包括視頻教材、案例教材等在內(nèi)的多種教材類型,提高教材理論的具體性、全面性與形象性,這需要高職院校管理層與教師的共同支持與努力。同時,高職院校內(nèi)的教師自身必須及時更新自身理論知識,不斷關注國內(nèi)外最新財務會計理論及相關制度,提升自身教學技能,以便于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教學理念,通過自身技能實現(xiàn)與課堂教材的互補與修正。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只有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才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順利傳遞給學生,并使其全面吸收與理解。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當前財務會計課程中有三種教學方法最有效果。一是案例教學法。這一方法主要是由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相關案例,通過案例分析闡述與深化理論知識,使學生在案例中直觀地看到理論內(nèi)容并了解會計職業(yè)的真正需求;二是情景教學法。這一方法主要是由教師在課堂上設定不同的情景,由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并通過這些角色模擬會計業(yè)務活動,進而達到充分理解相關理論的目標。三是沙盤教學法。這一方法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交流與溝通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可以了解到許多與理論課程相關的實踐體系,使學生通過仿真等途徑加深學習印象,并有針對性地改善自身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涂愛飛,加強財務會計教學效果的方法探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09(6).
[2]朱秀梅、孟婕,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初探[J];消費導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