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學文化開始逐步走入世界的舞臺。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fā)展,確定了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的大戰(zhàn)略。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不僅僅是“譯出”的問題,更多的是如何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并且穩(wěn)定的占據自己的位置。因此,本文對中國文學文化的發(fā)展現狀和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對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有針對性的提出幾點建議。希望通過本文關于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的一些思考,讓中國文學文化真正有效的走出去。
【關鍵詞】: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現狀;問題;建議
前言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人類文明顯示出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在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中國文學文化也在蓬勃發(fā)展。近些年,中國確定了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的大戰(zhàn)略。中華文學文化五千年歷史,其博大精深,其中的哪些已經走出去,哪些應該走出去,應該以什么方式走出去,這個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成為當今眾多話題之一。
1.中國文學文化發(fā)展現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中國文化從19世紀80年代的“引進來”逐漸的轉向了“走出去”。中國文學文化工作者已經深刻認識到開闊視野,把市場投向他者,將文學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性。為此,我國為推動文學文化走出去,創(chuàng)建了文學文化理論平臺和文學文化研討會。
1.1文學文化理論平臺
中國作協創(chuàng)建了中國文學博鰲論壇。此論壇的主題是“世界文學視野中的中國文學與中國精神”。作家和評論家在此論壇進行對話的過程中,會對如何生動有力地向世界表達中國人的經驗、闡明中國人的夢想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更遼闊的想象,推動中國文學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視野中,綻放中國精神的璀璨光芒。這種文學文化平臺可以集聚文學評論力量,發(fā)揮文學評論對創(chuàng)作和閱讀的引導作用,改善文學生態(tài),推動文學文化走向國際的繁榮發(fā)展。
1.2文學文化研討會
中國作協創(chuàng)研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吉林作協以及中國作協—上海交大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基地,分別創(chuàng)立了學術研討會,集聚評論家力量從不同側面對15年來的文學成績與創(chuàng)作得失進行深入研究,推進了文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主辦的“青年批評家系列研討”,分別以文學批評的中國視野、“一帶一路”視野中的中國文學、內在性與精神敘事等為主題,集結了一批70后、80后的青年評論家介入當代創(chuàng)作與評論?!爸袊骷冶贝笱杏憽庇蓜?chuàng)研部和大學聯合主辦,邀請了劉慈欣、東西等和大學生進行交流。交流對話的形式讓作家、評論家和年輕的讀者一起來到中國思想的前沿,共同推進文學觀念的更新。
2.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的問題
我國雖然對中國文學文化建立了理論平臺和研討會,為我國文學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努力,但從中國文學文化長遠發(fā)展來看,仍存在較多問題。
2.1文學文化譯者水平不高
文學文化譯者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譯者在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由于缺乏對原文背景以及內容較為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在進行翻譯時,只是古板的將作者的文學作品進行表面層次的翻譯,導致原文學作品的“失真”。第二,譯者在進行文學作品翻譯時沒有考慮國外讀者的接受水平。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有很大差異,譯者在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由于缺乏對國外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了解,導致翻譯出的作品不能被國外讀者很好的接受。
2.2文學文化翻譯分布不均
當代中國的文學譯介涉及25個語種之多,譯介品種前三位的語種為日文、法文和英文,分別為262種,244種和166種。由于日本的歷史文化原因,致使中國當代文學的譯介占首位。而法國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譯介較多,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與法國的文化關系比較緊密,另一方面法國政府主張文化多樣性,積極推動法蘭西文學作品的外譯,也鼓勵外國文學作品在法國的翻譯與出版。英語譯介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數量之少,值得我們深思。英語作為一種世界化語言,使用的人群數量最多,應用到的區(qū)域范圍最廣,而且在當下,美國和英國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但是近數十年來,中國文學文化作品被譯成英語的卻僅僅有166種,幾乎為日語的一半,法語的三分之二。近些年來,中國文學文化作品在以英語文母語的國家沒有收到重視,尤其是在美國常常被忽略。
2.3文學文化贊助商和出版社參與度不夠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學文化作品在世界上譯介的比例的不斷增加,我國對贊助人和生產商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但贊助人和出版商的增長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的需求。出版商在進行英文文學作品出版時,相對于出版中文文學作品,其排版質量和出版的質量較差,對文學作品完整度的監(jiān)督少之又少。據調查,贊助商對于出版其他語言的文學作品的資助,僅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由于資金匱乏,市場面狹隘,導致很多文學作品不能走向世界化。長期以往,會對中國文學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無法達到將中國文學文化推向世界的目的。
3.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的建議
3.1重視文學文化譯者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譯者在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前,需要對原文背景以及內容做一個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在進行翻譯時,不能古板的將作者的文學作品進行表面層次的翻譯,而是要充分傳達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譯者在進行文學作品翻譯時要充分考慮國外讀者的接受水平。譯者要對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進行了解,使翻譯出的作品能被國外讀者很好的接受。將譯者水平提高,對我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的起到推動作用。
3.2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文學文化制定政策措施
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對中國文學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一個具體的規(guī)劃,將實際的政策落實。政府部門應多注重中國翻譯者與國外翻譯者的交流溝通,將最新的翻譯理念和技巧應用到中國文學文化作品的翻譯中。同時,政府應該充分關注翻譯者的困難,積極對其進行幫助解決。另一方面,加大社會融資。僅僅依靠政府的資助補貼來發(fā)展中國文學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需要政府利用社會的力量對中國文學文化的發(fā)展提供資金上的支持,讓中國文學文化能夠又好又快的發(fā)展。
3.3擴大中國文學文化的影響力
雖然目前全國已經掀起漢語熱,但是這個比例相對于世界人口來說是非常小的。我國要重視發(fā)展海外漢語文化的教育。對中國駐外教育機構進行政策上的支持,資金上的資助,教學水平上的投入。對于國外學者前來中國進行學習訪問的,我國可以進行一定的補貼。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從事海外文學文化教育事業(yè)的人數不多和水平不高,因此在今后文學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要加大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讓中國文學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我國文學文化的宣傳。同時,我國駐外的外交機構也要重視中國文學與文化的對外譯介和傳播工作。
4.結語
結合現代化發(fā)展進程,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選擇。中國文學文化會面臨不同的挑戰(zhàn),我們要積極的尋找應對問題的有效途徑,采取可行的方法,解決文學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沖突,將我國的文學文化發(fā)揚光大,促進其與世界文化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高方,許鈞.現狀-問題與建議-關于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思考[J].譯介觀察,2010(06):5-9
[2]陳杰.關于中國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的一些思考[J].寧夏社會科學,2012(03):81-86
[3]黃娟.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政府作為研究——基于河北的調研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2(17):92-93
[4]朱春陽.中國文化“走出去”為何困難重重?——以文化產業(yè)國際貿易政策為視角的考察[J].中國文化產業(yè)評論,2012(02):8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