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知識經濟和網絡經濟的時代,而計算機正是使之得以實現的主要工具,使得傳統(tǒng)的社會體系插上奮飛的翅膀,在新的更高層次上發(fā)展,并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節(jié)奏和結構。和其他學科相比,計算機技術的進展更為迅速,可以說瞬息萬變,達到了爆炸的狀態(tài)。作為未來國家的主人,對小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培養(yǎng),也應緊隨著歷史的腳步而時刻保持先進的思想理念、吸納新的成果。國家的希翼和前途,在于教育;民族的興旺和動力,在于創(chuàng)新。但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有的雖然在目前解決起來不太現實,有的是可以著手解決的卻仍圉于一些傳統(tǒng)的積習而困難重重。教師作為學生人生路上的明燈,不僅是原原本本地傳授既有的知識,還在于啟迪他們思索,激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領悟其中的真諦,學以致用。
(1)相對于書本的單調乏味,因為電腦的操作性特強,從而獲得學生的喜愛。但學生的稟賦各異,要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活力和溫馨的教學環(huán)境,讓他們在快樂、開心的環(huán)境中,一點一滴地、循序漸進地操作。從認識計算機起步,到對各種功能鍵的識別到簡單運用,從“玩”中“學”,“學”中“玩”,是為了讓兒童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
(2)因為年齡的關系,少兒對學習注意力的時間不可能太長,只有15分鐘左右,要在這極端的15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并且讓學生熟練地理解與掌握,在于教師的臨場發(fā)揮。在授課期間,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可以穿插一些圖片、音樂、視頻等,但不能濫用,否則會造成老師只是一個網絡操作手在臺上演示,學生在下面成為無動于衷的看客的局面,至于所教的內容和要領他們掌握得如何,還不得而知。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改變只注重形式而忽略重內容的呆板模式,而是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而靈活設計并運用。應該明白,像汽車是人雙腿的延伸,但又不能完全代替人的雙腿一樣,多媒體教學,也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要過度依賴多媒體,還得與其他模式有機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小學計算機是一門基礎學科,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最重要之一。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學生要在課堂上從形象思維轉變抽象思維,教師就應當在學生的興致達到極度興奮的時候,立即進入主題,引導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找出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不斷總結,最終形成對所教授課程內容的感悟和理解。其實小孩的接受能力相當強,只要方法得當,學起來是相當快而且樂于學習的。
(4)教科書的一些內容和教學設備就已經顯得陳舊和落后,以及資金不到位等原因,計算機的軟硬件得不到及時升級,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時代在日新月異地發(fā)展,特別是計算機軟硬件的發(fā)展,幾乎達到了爆破的程度。小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升,不僅關系計算機的使用情況,還關系小學生未來的學習發(fā)展。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及時更新設備,去舊革新,保證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上升,讓老師教起來順心,學生學起來舒心,創(chuàng)設一個在寬松而不失嚴謹的快樂教學環(huán)境。
(5)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標的一個最主要特點,也是人民老師的一項教學責任和教學義務,而不僅是簡單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興趣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不竭動力。興趣固然重要,但不要偏離了目標,有的老師只顧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卻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有時興趣來了,卻對下一步不知所措。二龍相斗,不離其珠;妖有萬變,不離其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想盡一切辦法變換教學方式,是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懂,而不是為了讓學生高興聽之任之。有的學生愛好電腦,主要是玩游戲,有的老師仍然圉于傳統(tǒng)的偏見,認為只有數理化才是主要的,別的科目可有可無,這是在誤人子弟,老師應該立即對這種不良行為予以糾正,把他們的學習方向引入正軌。何況互聯(lián)網上的內容浩如煙海,且千變萬化、層出不窮,更是良莠不齊,教師要從中大浪淘沙,汲取適合小學生心理成長的資源來教學。要讓他們懂得,人生,是豐富多彩的,沉迷于網絡,百害而無一利。生命的價值,在于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以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