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班主任是幼兒的組織者,也是幼兒的領導者和教育者。這種工作不同于其他行業(yè),它既有對不同崗位教師的管理,又有對不同個性幼兒的管理,既有對生活的管理,又有對教育教學的管理,既有對人的管理,又有對物的管理。
【關鍵詞】幼兒園 班主任工作 管理 幼兒
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幼兒園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種工作又不同于其他行業(yè),她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個不諳世事卻又天真活潑、朝氣蓬勃的幼兒。要做好這份工作,不能單靠熱情,她需要真愛的付出,需要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幼兒在體、智、德、美、勞等各方面全面健康發(fā)展,因此,幼兒園班主任要具有比一般教師都要強的各種能力。
一、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
要當好一個班主任必須處理好與幼兒、同班教師、家長這三者的關系,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游戲、學習、共教的積極性,形成教育的合力,這樣才能盡善盡美地完成好班務工作。做班主任,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與人和睦共處且促使整個團體能通力合作。
1.與幼兒的關系——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
(1)愛。“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高爾基說過:“誰愛幼兒,幼兒就愛誰,只有愛幼兒的人才會教育幼兒。”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幼兒園老師的一個微笑,一聲贊許,一席談話,一次同行往往都能把愛傳遞給幼兒,使幼兒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對每一個幼兒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當幼兒拖著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將他擦拭干凈;當幼兒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他,給他溫暖給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動表達著我的愛意,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幼兒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
(2)尊重幼兒。幼兒同樣需要成人對它們的尊重。如果你和幼兒的關系是積極的,并且能對他們在班級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表示尊重,那么幼兒的主動性將會得到發(fā)展。記得,剛開始參加工作時,我在大四班擔任配班教師,有一次,幼兒們在繪畫時,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晨晨畫了一幅很美的圖畫,可是他畫的海水卻是紅色的,就問他:“晨晨,你的畫畫得好漂亮,可是,為什么你的海水是紅色的呢?”晨晨見我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便大膽地說:“王老師,傍晚了,太陽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紅色的呀?!班?,原來是這樣……我微笑地點點頭。”只有幼兒得到尊重時,才能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最終幫助他們形成“我能行”的生活態(tài)度。
2.與配班教師的關系——做同事信任的教師
一個班就是一個集體,只有這一個集體的所有成員都互信任、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能為幼兒營造溫馨和諧、充滿愛的班級氣氛。作為班主任既要制定班級管理的規(guī)則,同時也是各種規(guī)則的實施者,因而班主任要依靠模范帶頭作用來感染配班、保育老師。
(1)以誠相待、以身作則。教師之間要以誠相待,相互理解、體諒,一切以工作為重。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為他人著想,起模范帶頭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先,不怕累,不怕臟。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來感染和帶動同班教師。這樣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寬松、愉悅的工作環(huán)境。
(2)要求統(tǒng)一、持之以恒。幼兒是不斷變化的,班主任對于班級幼兒的表現(xiàn),應及時與班內老師溝通,交流意見和看法。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對班級幼兒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當然每個老師都自己的教育方法,但在要求上必須是一致的,特別是幼兒的常規(guī),不能甲老師A要求,乙老師B 要求,也不能一個緊一個松,以免使幼兒形成兩面性,從而不能將常規(guī)形成一種習慣。
(3)班級工作有分工也有合作。班主任要依據(jù)同班教師的能力合理分配工作,對于幼兒園要組織什么活動或臨時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個具體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師商量,征得一致意見后分工又合作盡力完成好。
3.與家長的關系——家園互動,做家長滿意的教師
我國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明確規(guī)定“與家長保持經常聯(lián)系,了解幼兒家庭的環(huán)境商討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務”是幼兒教師的主要職責。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是主力軍,是操作者、執(zhí)行者,班主任只有角色到位,才能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主動性。
(1)了解幼兒的學習、生活情況,讓家長對我們的工作放心、滿意。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生活、學習的情況是家長最為關心的,他們很想知道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孩子每一天的進步與成長都會給家長帶來莫大的喜悅。我們將幼兒在幼兒園生活、游戲的情景用相機記錄了下來,并發(fā)在我們幼兒園的網(wǎng)站中,使家長能在不同時刻都能了解到幼兒在園學習和生活的情況,網(wǎng)站成了幼兒園和家長聯(lián)系的橋梁。
(2)及時溝通。家園溝通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家長了解幼兒在園情況的橋梁,做好家園溝通能幫助幼兒園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兒園班主任應通過不同的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溝通的策略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選擇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以及因地而異的方式,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二、建立良好班級常規(guī)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有效的班級管理建立在制定班級規(guī)則的基礎上,幼兒應當理解班級生活是有規(guī)則的,也應當理解為什么這些規(guī)則是必要的。
1.幼兒入園時就讓幼兒了解幼兒園的常規(guī)
從幼兒來園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應該知道什么行為是適宜的。班主任和配班教師應該就自己所期望的行為跟幼兒進行交流。簡明、積極、清楚的規(guī)則是最好的。把它們寫在紙上并張貼在教室里,讓幼兒隨時可以看到。
2.與幼兒共同制定班級常規(guī)
如果有可能,給幼兒參與常規(guī)制定的機會。為常規(guī)制定出一份力,能讓幼兒牢記常規(guī)。當幼兒不遵守常規(guī)時,你可以說:“還記得我們在開學初制定的常規(guī)嗎?我們都同意“要輕輕的走進教室”,只有在戶外活動時你才可以像剛才一樣腳步很重的跑進教室。”
三、不斷學習的能力。
作為幼兒園的班主任,要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要不斷地學習,提高管理水平。我們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多看專業(yè)方面的書籍,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取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珍惜每一次外出觀摩學習的機會,以此來了解當前幼兒教育的新動向、新理念和新觀點。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4).
[2]Laverne Warner,Sharon Anne Lynch著,曹宇譯.《幼兒園班級管理150》.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