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學習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它完全尊崇學生學習自主性,有助于轉變傳統(tǒng)課堂各種弊病,但同時又出于自身靈活多樣、不易駕馭讓不少教師想說做好不容易。在閱讀具體實施中,倘若可以精心籌備,創(chuàng)建有效性的必要條件,落實進程使研究充分、深入,教師在教學中實行藝術指導,客觀認識有效性功效,不斷提高實效性的實施,使語文課堂成為充滿活力的課堂。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力、發(fā)展性學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通過對有效教學活動的學習與反思,我們看到了當前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現(xiàn)象:要么是教師包辦式的灌輸課堂;要么是在新課程標榜下的表演作秀式的課堂;要么是抓不住重點、只求皮毛的磨時式的課堂。如何讓我們的課堂避免上述現(xiàn)象,追求簡單而有效的語文課堂呢?下面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讀練結合,提升潛質,推動整體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
很多年來,語文課主要任務就是訓練思維、語言(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和語言潛質在兒童時期奠定基礎是非常主要的。倘若學生在語文課上只感悟、人文、一讀到底、一味探究,倘若學生聽說讀寫潛質不通過,那么,語文課程對學生人文熏陶、生命發(fā)展就沒有價值。所以,語文課應把練放在首要地位。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和練綜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結合,才可以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nèi)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語言運用潛質、語文素養(yǎng)才能全面提升,閱讀教學才能真正扎實有效。
二、巧用評價,激活課堂,推動整體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在逐漸由單一教師評價向多元評價變化,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身為教師要緊抓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運用文本內(nèi)容實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美妙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形式真正發(fā)揮獨有特色,使被評價的學生均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均能提升學習興趣,均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
三、引趣激興,創(chuàng)設情境,推動整體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
1.實體情境。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特別適用在中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材中的《學會查“無字詞典”》,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觀察“驕陽似火、驚濤拍岸”這些自然現(xiàn)象,理解詞語的意思;又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薩的天空》此類涉及田野、山水、天空等的教學內(nèi)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fā)情趣。
2.模擬情境。教師依照講解需要,可運用電教方式,如放幻燈片和錄音帶,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受;或出示有關攝影、圖畫,再現(xiàn)教材中的情境;或依照課文內(nèi)容,師生分角色實行表演,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于趣,寓教于樂,提升教學成效。如在教《三袋麥子》一文時,充分發(fā)揮電教手段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小豬、小牛、小猴情境及形象,小豬、小牛、小猴后面藏著它們的話語,讓學生通過它們的形象,更好的朗讀出它們的語言,并配音樂為輔助方式,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讓人身臨其境,引起學生學習樂趣,并為學生理解。
3.想象情境。運用擴散思維方式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關注人物命運,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如在教學《三袋麥子》中,學到它們?nèi)齻€對待麥子的不同做法這一片段時,采取課件展示讓學生想象他們當時會想些什么呢,激活學生思維,并設題“假如送你一袋麥子,你會怎樣做?”。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整個課堂的學生始終以飽滿情緒參與學習,提升其教學效率。
四、有效提問,感悟文本,推動整體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
1.抓主題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趣味。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必不可少的有機構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fā)學生情感。導課方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勵學生研究愿望。可運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主題巧設問題。激勵學生閱讀趣味,引發(fā)學生閱讀期望,為學生進入文本打下良好情感基礎。
2.抓關鍵詞句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有位特級教師曾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詞語是課文的根本單位,詞語學習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尤其是對課文中關鍵詞、難懂詞語,更需要不惜時間深入了解。所以,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發(fā)散學生思維,讓詞義理解得更加透徹,使課文內(nèi)容理解得更為深入。
3.抓主要線索提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在新課程中,指出了自主學習,我們需要注重培育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推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引導學生對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進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在文本教學時,教師倘若抓住主要線索教學,通常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有效性的高低決定在三維目標落實狀況上。而三維立體課堂能否和諧開展,三維目的能否能落實,決定在所有教師對它的認知深入程度上,決定在對有效教學策略、方法整合和運用上。本文所涉及的一些有關認知和教學方式也只是歸納、提煉了一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但還不成熟,仍需所有教師在今后教學實踐中共同探索,使其更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