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藝術的種類也比較多,其中有著鮮明特點的敦煌飛天的藝術形象就受到世人的矚目。本文主要就敦煌飛天的動感和藝術形象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試圖將這一藝術的文化內涵能夠得以從側面加以展現(xiàn)。希望能在此次的研究下,可以深化對這一藝術的理解。
【關鍵詞】:敦煌飛天;動感;藝術形象
0.引言
敦煌飛天藝術主要是將歌舞伎作為基礎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象,并對一些外來的藝術文化進行了吸收,從而將有著中國特色的思想意識和審美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
1.敦煌飛天的動感形態(tài)以及審美的特征分析
1.1敦煌飛天的動感形態(tài)分析
敦煌的佛教藝術是比較鮮明的,飛天的美主要是在于飛動,呈現(xiàn)的動感的形態(tài)美。一個藝術形態(tài)的出現(xiàn)并非是偶然的,其必然會有著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思想內涵,對于敦煌的飛天藝術而言正是如此。從敦煌飛天的動感形態(tài)來看,其在形態(tài)的特點上就比較的突出,圓是比較重要的動感特征。所謂的圓就是體現(xiàn)出的圓潤以及圓滿,從其藝術自身的造型形態(tài)來看,主要就能在圓潤的臉頰以及飽滿的額頭和修長四肢方面對整個藝術形態(tài)有著突出的呈現(xiàn)[1]。這一圓的形態(tài)不只是和自身的藝術形象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也和佛教的思想有著關系,佛教的普度眾生的心懷智慧等都是象征著圓滿美滿,這也是通過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造來對精神上進行的寄托。
敦煌飛天動感形態(tài)中的韻也是比較鮮明的。也就是能夠將氣韻生動的美學追求能夠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這也是我國在對繪畫品評當中最為高的標準。不僅如此,在飛天的動感形態(tài)中最為突出的特征還體現(xiàn)在流,所謂的流就是有著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從實際的藝術形態(tài)的展現(xiàn)來看,從其藝術形象的整體上形成了比較協(xié)調的S型的曲線,而在這一曲線方面是經過精心設計而成,這一曲線的流暢性就比較的突出,這也是飛天藝術比較突出的動感特征。
1.2敦煌飛天的動感形態(tài)審美的特征分析
從敦煌飛天的動感形態(tài)的審美方面來看,也有著比較突出的特征體現(xiàn)。經過研究表明,飛天的原型就是佛教天國中的兩個護法神,在地位上其實并不顯赫,也是小配角。在在這一藝術形象上的審美意蘊卻比較的高,在我國的古典藝術形象中也占據(jù)著比較重要的地位,是對我國的文化思想的呈現(xiàn),在美學方面也比較的突出。飛天的審美主要是展現(xiàn)出了靈動以及優(yōu)美和和諧等層面。從審美特征中的優(yōu)美來看,這也是和我國古代的陰柔之美有著直接的關系,而達到這一藝術形象就要能夠在精神以及外在的靈動等方面得到有效的統(tǒng)一[2]。而核心就是在飛天的姿勢以及動作方面,能夠體現(xiàn)出休閑自如以及嬌柔。
對于飛天的動感形態(tài)審美中的靈動美也是比較鮮明的審美特征。在這一審美特征方面,主要就是能夠將飛動的靈巧得以充分的呈現(xiàn),這是繪畫美學思想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在形體上通過飛動的線條來加以呈現(xiàn),對線條的流動性比較重視。這就在古典的舞蹈美學方面有著借鑒。在實際的繪畫過程中的線條都是作者進行精心的設計的,這是對作者的情感的釋放,從而能夠賦予飛天藝術形象鮮活的生命。在線條和形象精神內容兩者就能夠得到有效的統(tǒng)一,從而就造就了飛天這一藝術形象的精神內涵的豐富特征。
2.敦煌飛天的藝術形象分析
對于敦煌飛天的藝術形象,其在飛動感方面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動姿來加以決定的,而對于藝術形象中的飄飛的彩帶就對動感的意趣有了情化。這是對古人在繪畫的功力上的展現(xiàn),也是在浪漫思想以及寫意手法的呈現(xiàn)。這一藝術形象是有著生命力的,能夠將人體的美感和意境得到有機的結合,從而成就了不衰的藝術形象[3]。飛天的藝術形象形象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是對佛教清規(guī)戒律的大膽擺脫,是對封建制度的打破,通過飛天的動感來對封建禮教進行突破,這一思想在藝術形象上也能得到相應的呈現(xiàn)。
這一藝術形象和一般性的佛教造型藝術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主要是對飛動以及節(jié)奏和韻律的表現(xiàn)。這就和佛教的靜止以及嚴肅的形象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在經過藝術形象的形體變化等,將力量以及運動的速度所形成的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在這一藝術形象上比較突出的就是飛,這是藝術形象最為核心的。在時間的不斷變化下,飛天的藝術形象也愈來愈被世人所熟知,其藝術的魅力也愈來愈大[4]。從飛天這一藝術形象來看,在線條的運用上比較有韻律感,在飄帶方面也比較的靈動多變,從形象造型上來看體態(tài)比較的豐腴,動態(tài)也比較的有力,這就是對當時人們的審美思想有著充分的展現(xiàn)。
敦煌的飛天意識是比較浪漫的藝術形象,是融匯了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是人們心中比較完美的藝術形象。在飛天的多樣化的形象以及姿態(tài)的展現(xiàn)下,是對古典審美觀的充分展現(xiàn),有著中國比較鮮明的藝術特色[5]。在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過對西方繪畫的技巧吸收以及技法的傳承等,就實現(xiàn)了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新。
3.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敦煌飛天藝術的理論分析,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飛天的藝術在我國的整個藝術形象當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其通過對外來藝術營養(yǎng)的汲取,進行對傳統(tǒng)藝術實施了改變,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不一樣的審美作品。通過浪漫主義的思想融合以及寫實的手法運用,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記憶。通過對敦煌飛天藝術的理論研究,對進一步的認識好了解這一藝術的內涵就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梅.論北魏飛天形象的審美意蘊[J]. 民族藝林. 2015(04)
[2]龐穎,魏婕,魏繪.敦煌飛天——多元文化融合的藝術典范[J]. 中國包裝工業(yè). 2014(24)
[3]魏繪.敦煌飛天造型美探究[J]. 中國包裝工業(yè). 2014(18)
[4]楊盛.淺析敦煌石窟的飛天藝術[J]. 青年文學家. 2014(13)
[5]周甜.唐代敦煌飛天的女性形象[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