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變形記》完成于1912年,是一部具有獨特藝術魅力與風格的表現(xiàn)主義小說,是20世紀西方著名現(xiàn)代主義文學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小說以推銷員格里高爾為主人公,采用象征、細節(jié)描寫等手法對他由“人”變成“甲蟲”進行藝術再造,使廣大讀者通過這個受壓抑的小職員變成一只甲蟲后的經歷的遭遇感受上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從而尖銳的批判當時社會人性的丑惡、唯利是圖,引起人們對當代社會的反思。小說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表現(xiàn)藝術,尤其是象征、細節(jié)描寫的大量使用更使作品從始至終呈現(xiàn)出荒誕、不可思議的基調。本文試圖通過小說的敘述態(tài)度、作者采用的創(chuàng)作技巧來探討該作品的“表現(xiàn)”藝術。
【關鍵詞】:表現(xiàn);象征;異化;批判
前言
每一件事情發(fā)生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其原因,同樣的,格里高爾從“人”變“蟲”,背后一定存在理由。在《變形記》這部作品中,卡夫卡描寫的格里高爾在生活重擔的壓迫下從“人”變成一只大甲殼蟲,表面上看來是荒誕的、是不可能的。但事實上,卡夫卡就是通過這么一種象征的手法揭示出一個普遍的真理: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小人物(弱者)在權力和環(huán)境的壓迫下很可能被異化成“非人”。也正是通過異化后他父母及妹妹對他態(tài)度的改變體現(xiàn)出卡夫卡對現(xiàn)代世界的深刻認識和理解??ǚ蚩ㄒ曰恼Q而又平靜的敘述的極盡辛辣之能事,將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的社會現(xiàn)狀以及愚昧丑陋的個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深刻地批判。
一、冷靜客觀的敘事態(tài)度
格里高爾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銷員,他長年累月奔波在外,沒有時間休息,努力掙錢養(yǎng)家。一天早晨,在不安的睡夢中醒來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一只甲殼蟲。他“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幾乎蓋不住肚子尖”。作為一個正常人來說,此時應該是極其恐懼、驚慌、不可置信的。但格里高爾的表現(xiàn)卻異常平靜。他覺得他的世界沒有變,房間還是原來的房間,衣料樣品仍在桌上擺著,墻上掛的也仍是他自己從畫報上剪下來的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他一如既往的想著自己的工作,擔憂自己趕不上7點的火車,遭到主管的責罵,因此他努力想辦法起床開門上班,如果在平時,沒有比這一切更加自然了,不過當他異化成蟲后還掙扎著去上班,便格外顯得荒誕怪異了。而且,卡夫卡還在此不厭其煩地詳細地敘述了格里高爾笨重的身軀如何不聽使喚?!耙驗樗纳碜訉挼某銎?。他得要有手和胳膊才能讓自己坐起來;可是他有的只是無數(shù)細小的腿,他們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揮動,而他自己卻完全無法控制。他想曲起其中的一條腿,可是他偏偏伸的筆直;等他終于讓它聽從自己的指揮時,所有別的腿卻莫名其妙地亂動不已。”在人變蟲這么一件令人驚懼的事件上面,竟然還有人可以顯得如此輕松平靜,讓讀者驚訝!除此之外,小說還以極其冷靜的敘述描繪了一幅鮮明的對比。在格里高爾掙錢的時候,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長子,父母夸獎,妹妹喜愛。當他變成蟲失去了勞動能力之后,父親憎惡他、母親恐懼他、妹妹厭棄他,最終他在妹妹的哭喊嫌棄中孤獨的死去。作者正是通過這種冷漠的語調和簡短的句子使平庸顯得可怕,又使可怕變得平庸,以激起讀者的理性,從而去思考社會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
二、荒誕與合理的矛盾組合
卡夫卡是一個具有表現(xiàn)主義色彩的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中充斥著荒誕、非理性與現(xiàn)代人異化。但這類創(chuàng)作也往往蘊含著社會生活的真實。他使用象征手法將生活的真實糅合于小說荒誕的情節(jié)之中。例如《變形記》,主人公格里高爾一覺醒來從“人”變成“甲殼蟲”,使整個文本奠定了一個荒誕的基調。但作品中卻又存在許多合理的情節(jié)。比如格里高爾一家人的音容笑貌、父母和妹妹驚恐的表現(xiàn)、母親和妹妹為他打掃房間、妹妹演奏小提琴、家庭生活等,都符合人類現(xiàn)實生活的特征。真真假假的描述更加給人以真實感,細節(jié)的真實描寫與象征性的隱喻融為一體?!叭恕弊兂伞跋x”看似荒誕不羈,但恰恰是當時人們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寫照。在當時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所創(chuàng)作的物,例如金錢、機器、生產方式等,作為異己的、統(tǒng)治人的力量同人對立,它們操縱這人,把人變成了奴隸,并最終把人變成了“非人”。
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主人公格里高爾的房間、堆砌的雜物象征這壓抑、禁錮人們的社會——擁擠、狹小。厚厚的甲殼蟲背則象征著格里高爾在生活中所承受的重擔??ǚ蚩ㄕ峭ㄟ^象征手法,讓《變形記》在荒誕的情節(jié)中揭示出社會人生的現(xiàn)實。也由此,荒誕與合理完美結合。
三、人性的異化
《變形記》這篇小說最大的亮點就在于“變形”。在小說里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格里高爾從人變成了甲蟲,但我以為這只是表面的。因為格里高爾的思想還是人的,他依然愛護妹妹——渴望賺錢送她上音樂學院;他依然充滿責任心——變成蟲形還念念不忘上班掙錢養(yǎng)家糊口。他由人變蟲其實喻示著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弱者(小人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找不到出路的孤獨、苦悶和無能為力的恐懼感。而且《變形記》表明上是在描寫格里高爾從人到蟲的變形,其實何嘗不是在說他的父母和妹妹在他喪失了勞動能力后思想的“變形”?由此,作者其實也是
在控訴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唯利是圖、金錢至上,人們一旦不能給他人帶來利益,甚至不能自食其力,就會像甲蟲一樣遭人厭棄。
總結
卡夫卡的短篇小說經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哲學內涵,他以自己獨特的目光認識這個異化的世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批判著資本主義世界的唯利是圖、充滿罪惡。在他的作品中,我們還可以清楚看到他復雜的內心和精神世界,看到他對現(xiàn)代世界的深刻認識和理解,看到他對人的本質、命運、處境以及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看到他對現(xiàn)代人前途的不安與憂慮,看到他對小人物(弱者)的同情。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極具想法及文采的作家。
參考文獻:
[1]卞芳.生活重壓下的變形——《變形記》賞析[J].中學語文園地,2003(10).
[2]王璐.卡夫卡《變形記》——荒誕的故事與生活的真實[J].名作欣賞,2014(05).
[3]安小鷗.從表現(xiàn)主義分析卡夫卡的《變形記》[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