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臺道具是舞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演員的第二只手”,在戲劇表演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具體實例,論述了舞臺道具在戲劇表演中推動劇情發(fā)展,渲染氛圍、表現(xiàn)環(huán)境和刻畫人物的三大作用。
【關鍵詞】: 舞臺道具;戲劇表演;作用
眾所周知,舞臺美術簡稱舞美,是戲劇演出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種造型因素的統(tǒng)稱。舞美包括化妝、道具、服裝、布景、燈光等,其中,舞臺道具是舞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臺道具是指舞臺用具,通常分為三種:大道具,如桌、椅、床、機器等;小道具,如杯、壺、花瓶等;隨身道具,如煙袋、背包等。
在戲劇舞臺藝術中,舞臺道具是布景形象不可分割的有機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涉及面廣、內(nèi)容豐富,在戲劇舞臺上起著貫穿戲劇的重要作用,為演員表演提供支點的重要作用(支點是演員行動調(diào)度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道具被稱為“演員的第二只手”。道具在戲劇表演中的合理運用,用得恰到好處,有助于劇情的發(fā)展,也有助于人物的塑造。所以,在戲劇舞臺上,道具以其生活的實用價值與藝術的美學意義融合為一體,呈現(xiàn)在觀眾的視野里,揮灑著無限的生命力量,并且在戲劇表演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認為其對戲劇表演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道劇可以推動劇情的發(fā)展
在不少戲劇作品中,戲劇本身就是圍繞重要道具展開的,如京劇程派名戲《鎖麟囊》,整個故事就是圍繞“鎖麟囊”這一重要道具展開。該劇講述了富家女薛湘靈自幼受母溺愛,出嫁時獲母親陪嫁鎖麟囊一只,內(nèi)裝奇珍異寶。出嫁途中恰遇大雨,避雨春秋亭中。聽得從同在亭內(nèi)避雨的一乘小轎里傳出陣陣哭聲,始知貧女趙氏也在當日出嫁,見湘靈排場,自憐卑賤、悲從中來,故而啼哭。湘靈遂隔簾讓丫鬟以鎖麟囊相贈。雨住分別時行善不留名,只有“漂母飯信,非為報也”等語。六年后,湘靈因水災與家人離散,流落他鄉(xiāng),衣食無著。無奈之下,只好入盧府為仆。一日領小少爺在花園玩耍時,于東角樓閣上再見已被盧家供在神案上的鎖麟囊,睹物思人,方知盧府女主人即是當年贈囊之貧女。最終在趙氏的幫助下,湘靈一家得以團聚,兩人結拜為異性姐妹。不難看出,這部戲因道具鎖麟囊開始,從道具鎖麟囊結束,整個劇情的發(fā)展、矛盾沖突的展開都與鎖麟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又如在歌劇《原野》中,焦母的隨身道具手杖,對劇情的發(fā)展也起到非常重要推動作用。焦母是個瞎子,又年紀大,手杖作為她的隨身道具,是非常自然和真實可信的。在其子焦大星準備外出賺錢時,臨行前跟妻子金子依依不舍地道別,并要塞給金子母親給他的錢幣。這時,焦母的手杖搗地聲傳來,金子和焦大星一改之前小兩口還算和諧的氣氛,焦大星變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金子則不屑一顧;接下來,金子與昔日的情人仇虎重敘舊情,過了10天甜蜜的愛情生活,不料被瞎子焦母發(fā)現(xiàn),在焦母與仇虎的一段對手戲中,仇虎就站在焦母的近旁,焦母突然神經(jīng)質(zhì)地舉起手杖,對著自己的周圍狠狠地一頓亂揮,企圖傷著或打死仇虎,這一行動,同時也表達著焦母內(nèi)心深處一種極度的憤怒。后來,焦母夜半再次去仇虎睡覺的房間,企圖一杖斃命打死仇虎,她舉起手杖狠狠地劈去,沒料到,她劈死的不是仇虎,而是兒子焦大星和前妻的兒子、也就是焦母的孫子——小黑子,不難看出,在這部戲中,作為隨身道具的手杖,對劇情發(fā)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二、道具可以渲染氛圍,表現(xiàn)環(huán)境
話劇《雷雨》中,周公館客廳,油花、壁爐、吊燈、沙發(fā),跟對聯(lián)、櫥柜、圓桌、矮凳等組合成一種土洋混合、新舊參半的特殊格調(diào)。這些道具的組合,也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資本家生活環(huán)境和精神思想的寫照,它一方面表現(xiàn)出劇情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屋主人的身份、地位、閱歷及素養(yǎng)。又如歌劇《貂蟬》,該劇的道具大部分非常寫意,如表現(xiàn)王允家的道具是一方大鼎,表現(xiàn)董卓家的道具是一個大麒麟,表現(xiàn)呂布家的道具則是一匹赤兔馬。通過陳設的大道具,不僅表現(xiàn)了東漢的歷史時代,當時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都妄想稱雄的戰(zhàn)亂氛圍,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主人身份、地位、政治訴求及精神歸旨。同時,由于道具的體積極大,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力,讓人感受到在東漢末年的歷史氛圍中,窮苦百姓面對軍閥的強權、面對生活的苦難,顯得極為弱小的壓抑現(xiàn)實。筆者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貂蟬在面對收養(yǎng)自己但又將自己作為政治工具的義父,面對將自己視為玩物的董卓,以及面對雖然自己視為真愛,但最后還是淪為玩物的呂布時的弱小和不值一提,這也暗示出富有真善美的貂蟬在那個時代,注定是擺脫不了淪為男人權術的砝碼和男人玩物的命運。
三、道具可以刻畫人物
例如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中李玉和手持的號志燈,既符合李玉和鐵路工人的身份,又象征了革命和熱血的紅心,很好地刻畫了李玉和這個人物。又如黃世仁家的佛龕,黃世仁心如蛇蝎,家里居然供著佛龕,這即是一種反諷。黃世仁的母親每每得知喜兒的悲慘境遇時,一方面慫恿兒子繼續(xù)作惡,一方面又對著佛龕拜佛不止。通過這一陳設道具,刻畫出了黃世仁及地主階級的陰毒險惡。
總之,戲劇表演藝術離不開舞臺道具,這就要求舞美設計在道具的設計工作上下功夫。舞臺道具大多是生活物件上的夸張,并且不能拘泥于現(xiàn)實生活,要視劇情內(nèi)容的不同、風格的各異,在很大程度上進行虛構的想象與創(chuàng)作。同時,對于一部劇而言,舞臺道具的風格須力求統(tǒng)一,從而保障整部戲的風格統(tǒng)一。舞臺道具還須從劇情出發(fā),從人物、環(huán)境出發(fā),考慮演員的動作,幫助演員刻畫人物形象、心理性格、創(chuàng)造特定氣氛。最后還須強調(diào)一點的是,道具不是戲劇藝術的全部,道具作為舞美的組成部分,是為戲劇內(nèi)容和舞臺演出服務的,如何設計制作出與戲劇內(nèi)容、精神氣質(zhì)相適應的舞臺道具,而絕不喧賓奪主,為展示道具而設計道具,是舞美工作者在今后工作者需要特別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欣:《談舞臺道具在戲劇表演中的作用》,《戲劇之家》(上半月),2011年第10期
[2]潘夏:《論舞臺道具的設計、制作與運用》, 《戲劇之家》,2015年第1期
[3]項建富:《舞美道具在舞臺空間中的拓展可能》,《戲劇之家》(上半月),2015年第2期
[4]朱宏偉:《舞臺道具的設計制作與運用》,《劇影月報》,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