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靳尚誼人如其畫、畫如其人,睿智內斂、含蓄理性,開辟了中國古典油畫的先河,自覺樹立了油畫民族化的意識,作品始終滲透著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
【關鍵詞】:靳尚誼;油畫藝術;成因
靳尚誼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藝術家、美術教育家,也是中國美術界為中國藝術與文化的時代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他自覺地樹立油畫民族化意識,巧妙地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意境與歐洲古典油畫技法結合,作品處處洋溢著一種崇高、靜穆、單純、含蓄、典雅、理性之美,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上獨樹一幟。
一、睿智內斂的中國文人性格
常言道:“畫如其人”。繪畫的特點常常是畫家內在素質的反映。睿智、內斂、沉穩(wěn)、嚴謹、謙虛、好學的性格決定了靳尚誼繪畫風格的特點。靳尚誼從小喜愛繪畫,刻苦勤奮,甚至十年文革浩劫也沒有停住手中的畫筆,而是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并在摸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柔和、單純、微妙、含蓄的藝術風格。在80年代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下,一些畫家覺得中國藝術過于保守,鼓吹全盤西方現(xiàn)代化。而靳尚誼始終很理性,明白自己的興趣與特質,不跟風。詹建俊說:“我佩服他的正是他在重要的時刻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不跟風,某種程度上說帶有開拓性?!?“85新潮”以后活躍的美術界大談“前衛(wèi)”、“現(xiàn)代”、與西方接軌、形式抽象等,而他卻將自己的目光轉向古典繪畫,深入地關注體積問題、邊線處理等繪畫要素,創(chuàng)作出《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等極具影響的經典作品。在整個中國油畫需要解決學術深度的形勢下,他獨辟蹊徑,專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經典作品,從造型語言的體系角度理解歐洲油畫的本質特征,顯出了文化認識的高度和學術上的先覺。
為了尋找適合自己肖像畫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形式,在繪畫技巧上,靳尚誼曾一度迷戀倫勃朗、荷爾拜因、巴巴和弗羅貝爾等人具有濃烈特點的繪畫風格。但是他很快明白一個人的短處和特長是緊密相連的,藝術探索過程中能否揚長避短,廣泛學習,有選擇地借鑒適合自己特點的手法,是建立自己藝術風格的關鍵,因而重點選擇了波提切利、維米爾、安格爾等與自己特點素質相近的一些油畫大師的作品,進行研究和借鑒,來發(fā)展自己的特長。由于順乎本性,他的作品始終保持著柔和、單純、微妙、含蓄的繪畫風格,在單純中求豐富,在嚴謹中求變化,在平面中求微妙含蓄,在柔和中求典雅優(yōu)美,自成一家。
范迪安說:“在我的理解中,靳先生在對人的認識上總是含藏著歷史感和現(xiàn)實性,這是一種洞察世事與人生的體現(xiàn),也是他作品內涵的支撐。他藝術上這個顯著特征,得益于他從青年時代以來的好學與深思,也得益于他透析社會變遷情勢養(yǎng)成的冷靜與通達,還得益于他長期參與國家文化建設大業(yè)的見識與胸懷……?!?[1]從小對中外名著的大量閱讀,尤其是西方的經典名著、西洋音樂、京劇等,不僅提高了靳尚誼的藝術修養(yǎng),而且奠定了他理解、學習西方油畫藝術精髓的深厚文化基礎。同時,靳尚誼還非常喜歡京劇和西洋音樂。
作為一名文人畫家,靳尚誼一直喜歡有關中國文人畫的文章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特別是那些簡潔的、筆墨奔放的文人畫。他說:“中國畫具有悠久的歷史,我覺得中國繪畫有很多的地方非常獨到,是西方繪畫所不能比的。中國畫的筆墨,中國畫所蘊含的文化精神,中國畫所體現(xiàn)的抽象美,都是非常獨特的。”因為有中國文人畫方面的良好修養(yǎng),靳尚誼的作品別有一番情趣。如《青年女歌手》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了宋代山水畫家范寬的《雪景寒林圖》作為背景。此畫被轉化為油畫色彩,但仍保留了中國畫的繪畫風格和氣勢,整個畫面采用了更加接近中國畫表現(xiàn)手法的平光處理,盡量減弱明暗和黑白對比,但又不是完全平涂,突出形象的輪廓和體積的微妙變化,營造了形象既豐富生動又含蓄內秀的感覺。
《藝術與投資》對靳尚誼有這樣一段評價:“靳尚誼很低調:因為‘沒有愿望、也沒有興趣’,在畫了50多年油畫、當了14年中央美院院長后,才在2005年舉辦首次大型個展;靳尚誼很謙遜:被認為開啟了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大門的《塔吉克新娘》,他只看作是一個解決技術問題的‘小小的試驗’;靳尚誼很清高:他只允許少量畫作進入市場,曾因為作品在香港展出時未經同意被高價買走,非常氣憤。靳尚誼畫如其人、人如其畫,是‘古典’的。” [2]我覺得,這才真正是一個中國的文化人所具有的高尚品格。
二、油畫民族化的自覺選擇
靳尚誼是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代藝術家,他得到了徐悲鴻、董希文等大師的指導,自覺地樹立油畫民族化的理想。靳尚誼認為:“油畫藝術雖然發(fā)源于歐洲,可是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歐洲,對于每一代藝術家來說,都有一個繼承和發(fā)展的問題。時代、環(huán)境、民族乃至工具的變化,絕不可能再重復大師們的老路。要想攀登藝術高峰,必須在吸收大師們營養(yǎng)的同時,立足于自己民族的土地,使西方油畫和中國傳統(tǒng)藝術融匯貫通,走出自己的路來?!?[3]
靳尚誼的藝術探索,尋根問源,追隨西方古典主義繪畫大師,但作為一名中國的藝術家,他有一個謙卑卻崇高的目標:“那就是如何把中國藝術特點和文化精神同西方油畫藝術的特點進行一些結合。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這很難說。但我會盡力做這方面的努力,為中國油畫藝術的發(fā)展和繁榮貢獻我的一點力量。” [4] "靳尚誼時刻不忘追本溯源,努力吃透歐洲油畫的本質,尊重油畫的“外來性”,即其特質。在他所作的肖像畫作品中(尤其是1980年至今的)無不清晰地表明,在摸索中國情調的油畫過程中,他是怎樣不斷地返回到歐洲油畫本源的:在形體再現(xiàn)上,我們可以看出達.芬奇、拉菲爾、丟勒的影子;在用筆敷色上,則令人想起提香和委拉斯克斯,在某些細部上,甚至帶有倫勃朗的粗狂;在畫面意境上,非常接近荷蘭畫家維米爾,不獨情調與維米爾相通,在畫法上,也采納了維米爾所傳承的“直接畫法”的傳統(tǒng)。
在努力研究學習西方傳統(tǒng)油畫技法的同時,靳尚誼始終不忘吸收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華。中國古代壁畫藝術中優(yōu)美的造型、流暢而富有彈性的線條,典雅、沉著的色彩使靳尚誼激動不已,并產生把中國繪畫藝術的平面裝飾效果、線條處理帶入油畫創(chuàng)作的想法。油畫《探索》、《思》、《歸僑》、《畫家黃永玉》等一系列作品成功問世,其中吸取了不少中國傳統(tǒng)壁畫藝術的特點。從《青年女歌手》開始直到90年代的《畫家黃賓虹》、《八大山人》、《髡殘》等直接以中國山水畫為背景的系列作品中,我們明顯感覺到靳尚誼探索油畫民族化的步伐不斷加大,內涵不斷加深。稼沿認為:“靳尚誼的民族化,不是觀念、題材與媒介的表象雜糅,而是自發(fā)地對西方油畫藝術特性切實把握的精神共鳴?!?[5]
參考文獻:
[1]范迪安《人的主題:靳尚誼先生的藝術特質》《中國文化報》【N】2005年04月05日
[2]引自劉曉丹 《靳尚誼:“新古典”畫風面對新市場風潮》《藝術與投資》【J】2007年第10期
[3]轉引自張祖英《論靳尚誼的藝術成就》《美苑》【J】1993年03期
[4]靳尚誼.曹文漢《我的油畫展之路·靳尚誼回憶錄》吉林美術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第215頁
[5]稼沿 《藝術媒介與創(chuàng)作意圖》《美術研究》【J】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