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大學城的個人空間具有非常強大的資源儲備功能與開放式學習功能,依托這一平臺,進行課程的資源建設與應用,將課程資源空間化,更能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擴充學生的學習容量,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以《職業(yè)指導》課程為例,闡述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的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
關鍵詞:世界大學城;個人空間;課程資源;職業(yè)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6)-05-0092-02
世界大學城是一體化遠程教育互助平臺,可以快速為每一個機構建立一個資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學習平臺,為每個人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終身學習空間,無論是機構平臺,還是個人空間其功能均強于傳統(tǒng)網絡功能,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1]。世界大學城的個人空間具有強大的資源儲備功能與開放式學習功能,它已突破了傳統(tǒng)紙質媒介乃至單個信息終端對信息儲備的局限,為教師個人信息(資源)的儲存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現實性和便捷性。[2]因此,高校教師可以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建設課程的資源,并在教學中進行應用,更能適應信息時代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下面就以《職業(yè)指導》課程為例,闡述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的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
一、世界大學城空間的課程資源建設
課程資源的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它在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3],所以,首先就要在世界大學城空間上建設豐富的課程資源,才能使課程教學應用成為現實。這就需要對《職業(yè)指導》課程的所有資源進行建設、收集、整理、歸類,并上傳于世界大學城的教師個人空間。
(一)課程資源
根據教學的需要,《職業(yè)指導》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講稿、教學課件、微課視頻、主題視頻、教學視頻、課程任務、評價標準、提升活動、測試題庫,等等(在世界大學城教師空間上的索引如圖1所示)。所有的課程資源按照教學內容分類上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瀏覽、學習。
(二)拓展資源
除了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會用到的資源,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職業(yè)指導》課程拓展資源,方便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參考學習、拓展知識。如《職業(yè)指導》課程的拓展資源包括:測評知識、專業(yè)介紹、就業(yè)形勢、招聘簡章、法律法規(gu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書、法律問題、求職材料、面試文章、面試問題、團隊活動、自我介紹文稿、面試儀表、面試節(jié)目、面試感悟、職場故事、職業(yè)指導文章、自我介紹視頻、提升活動、創(chuàng)業(yè)故事、創(chuàng)業(yè)視頻、推薦書籍、職場電影、小故事大智慧,等等。(在世界大學城教師空間上的索引如圖2所示)
圖2 《職業(yè)指導》課程拓展資源
二、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的課程教學應用
(一)基于空間開展教學
課程資源已全部上傳空間,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直接上網打開教學PPT或表格化教案使用,可以直接播放空間中的視頻資源;學生在課前需要預習,可以直接查找到課程中的相關內容資源;在下課后,如果對某些知識點還不能完全理解,也可以再重新學習。如《職業(yè)指導》課程資源中有整門課程主要知識點的微課(在世界大學城教師空間上的索引如圖3所示),以及整門課程教與學的錄相(在世界大學城教師空間上的索引如圖4所示),便學生的預習與復習方便、快捷,易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圖3 《職業(yè)指導》課程教/學視頻
(二)基于空間布置作業(yè)
世界大學城空間有“作業(yè)系統(tǒng)”,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批發(fā)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可以設計開始時間與結束時間,更方便、快捷。
(三)基于空間進行考核
世界大學城空間有“考試系統(tǒng)”,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多套試卷,學生在考試系統(tǒng)中可以進行自測,也可以進行考試,節(jié)約了教師的判卷時間。
(四)基于空間進行交流
世界大學城空間有“教研苑”,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創(chuàng)建教研室,在教研室中教師與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貼、回貼,進行問題討論。
三、小結
目前,筆者在世界大學城空間所建設的《職業(yè)指導》課程,已有文章資源2432個,視頻資源3010個,交流信息15000多條,并且已在教學中進行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2015年被評為了湖南省職業(yè)教育名師空間課堂。信息時代的來臨,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運用信息手段開展教學也是必然趨勢。為適應新的形勢、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高校教師抓住時機,依托優(yōu)秀的平臺,開展信息化的教學。將課程資源空間化,既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擴充了學生的學習容量,又能提高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立項課題《微時代視域下基于教師個人空間的課程碎片化學習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XJK014CXX007)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世界大學城”一場“空間教育教學革命”[Z].中國網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8/31/content_9873569.html.
[2]陳鴻俊.談世界大學城教師個人空間的六大功能[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5):87-88.
[3]胡彩玲,周靜,陳東旭.基于世界大學城的 《有機化學》 空間課程教學模式探究[J].廣州化工,2012(2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