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推出已有較長時間了,轉變課程理念已深入人心。為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多數(shù)教師放棄了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但常見的卻是教師滿堂問、學生滿堂答;或者由學生自由討論,而討論的主題及時間是由教師規(guī)定了的,時間一到,便讓學生回答;在各種觀摩、比武及公開課中應用十分廣泛,似乎沒有了這些,就不能稱之為新課程教學。那么,這樣真的讓學生的主動權得到保證了嗎?如果僅滿足于這種模式,新課程標準就不能順利達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倡導探究、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僅以《植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簡要介紹自主學習的實施步驟。
一、以對課本的自主理解為出發(fā)點,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及任務
(在學生完成了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開始教學)
師:大家覺得這一課應掌握哪些內(nèi)容?
生1:記住向性運動的概念,并能舉例(教師板書并標號);記住能產(chǎn)生生長素的部位,理解生長素的運輸方式和方向;了解生長素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還要記住其他幾種植物激素,特別是細胞分裂素和乙烯。
生2:還要弄懂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兩重性。
生3:要記住頂端優(yōu)勢形成的原因。
生4:還要重點記住生長素發(fā)現(xiàn)過程的有關試驗,不僅要知道每一步的結果和解釋,還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做?
師:為什么?
生4:學習試驗的思路,可以借鑒到平常的解題過程中。
師:Good!學會了科學家式的思維模式,再加上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性,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會成為科學家。
以往的課堂教學任務,都是由教師根據(jù)教材、教參和自身認知而制定的,而新的教育理念則盡可能尊重學生的自主權,雖然內(nèi)容還是那些內(nèi)容,但對于自己確立的,學生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注意力,效果會更好。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最有效的教學,是以學生的認知起點以及經(jīng)驗為基礎的。僅僅由教師說了算未必恰當;單單由學生個體選擇也未必準確,因而,我們選擇讓學生彼此合作,協(xié)商解決,這促進了課堂上學生的多邊互動,也是自主、合作的體現(xiàn)。
二、以選擇的學習內(nèi)容及任務為基礎,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確立了學習內(nèi)容和任務,那么這些任務如何解決?
生:(自由插嘴)多看、多讀。
生1:對于兩處概念及舉例、生長素的本質、作用、產(chǎn)生部位及分布應背誦。
生2: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及對向光性的解釋可以同桌相互進行敘述。
生3:敘述時,第一次可以看著書本,第二次合上書進行。
生4:還可以通過習題進行校驗。
生5: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可以用同樣的方法。
師:那任務8如何解決?
(沉默片刻后)
生6:先自己思考,然后周圍的同學進行討論。
生7:記載討論結果交給老師,請老師檢查是否正確。
生8:書本上要求設計試驗,不如每人完成一份試驗設計。
新的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學方法,改革學習方法也勢在必行。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有效?不同的學習任務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要回答這些問題,當然學生最有發(fā)言權。以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制訂學習方法時,通過相互補充,共同完善,對不同的任務制訂了不同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對有較高層次要求的內(nèi)容均制訂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
三、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自主選擇教師行為
師:大家在完成學習任務中遇到什么攔路虎了嗎?
生1:還有其他的向性運動嗎?
師:有誰知道?
生2:向水、向肥、向地。
生3:什么叫形態(tài)學上端、形態(tài)學下端?
(無人回答)
師:聯(lián)系生長素產(chǎn)生的部位思考一下再回答。
生上黑板圖文結合進行解釋。
生:幼根的向地生長中,生長素在其中起作用了嗎?什么作用?
(無人回答)
(師提示學生根據(jù)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根的作用,聯(lián)系物質受力之后的運動趨勢進行考慮)
學生呈現(xiàn)似懂非懂之表情,適時出示解釋幼根的向地生長和幼苗的背地生長的習題,要求學生完成。因題干具有提示作用,師生合作,完成此題后學生表示基本理解。
師:還有需要我?guī)兔Φ膯幔?/p>
生:等試驗方案設計好后進行評審吧。
師:那我先進行初步評審,再選取有代表性的大家一起討論。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動者,學生是被動者,一般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應該改變這一模式,否則,不能真正達到課改的目的。探究式教學中,學生對教師行為的選擇,使學生脫離了教師從屬者的地位,成為課堂的主人,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教師行為的選擇,反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一種需求,但此時教師切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為此時學生已進入“不悱不啟、不啟不發(fā)”的狀態(tài),此時教師若能抓住時機一鼓作氣,定能事半功倍。在上述課堂中,對于學生的提問,筆者沒有正面回答,或由學生回答,或進行啟發(fā)引導,或聲東擊西,結果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擁有較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這些權利應該得到尊重,對于學生能夠選擇的事,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對于學生選擇不當時,教師應不留痕跡地加以引導調(diào)整;學生不會選擇的,教師不能操之過急代辦代勞,可適當引導啟發(fā)。只有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才能獲取更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金志秀.生物新教材開放式教學探索[J].中學生物學,2003.
[2]徐勤儉.談生物教學的開放性[J].中學生物教學,20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