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入門教學重在從語音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拼、說”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夯實“雙基”,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guān)鍵詞:語音;情感交流;自信
一、重視從語音教學入手,培養(yǎng)學生“拼、說”能力
語音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工具,如果不具備語音的能力,英語的交際活動就無法順利進行。唐朝詩人賀知章在《回鄉(xiāng)偶書》中吟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這句詩說明了人的口音一旦形成,任憑歲月的流逝,也是難以改變的。
語音的學習,首先從傾聽和模仿入手。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音的習慣,通過聽來模仿發(fā)音和說話來分辨容易混淆的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大聲說話的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較成功的做法如下:將本學期要學習的單詞按相同音素重新編排成十幾組,每節(jié)課學會一組單詞。每組單詞量以能體現(xiàn)該項讀音規(guī)則的全貌和提供有效訓練為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課前十分鐘先進行該元音與其他輔音的拼讀訓練,然后再讓學生拼讀該組單詞,教師進行糾音。此舉非常重要,目的是打破教師帶讀,學生跟讀的被動局面,逐步培養(yǎng)學生見詞讀音,聽音寫詞的能力。每節(jié)課最后的幾分鐘,還要進行一組微型對話訓練。微型對話的設置以學生能掌握為前提,讓學生模仿跟讀并當堂背誦。
在英語入門的初始階段,教師一定要肯花時間,多花時間,把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突破口,打破學習英語的神秘感,既教會學生科學學習方法,又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激發(fā)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打開思維的金鑰匙。心理學家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lǐng)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迸囵B(yǎng)學生的學習愛好,使教學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新教材的內(nèi)容更加生活化,將一些枯燥、抽象的學習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形式,使學生能展開想象的翅膀,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樣英語學習變得妙趣橫生,得以順利開展。
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讓學生體會學習內(nèi)容的魅力,也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Learning About China這一介紹中國風景名勝的課程中,我用圖片展示杭州西湖的美景,穿插美麗動人的傳說,繼而引導學生討論自己家鄉(xiāng)海島的旖旎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愛祖國、報效家鄉(xiāng)的美好愿望。
三、增進師生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情感是教學活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課堂應該是師生之間心靈的對話,是師生與文本之間感情的交流,是知識與情感交織融合的舞臺。教師只有抱著極大的熱情,去探索學生的思想、感情、性格、興趣,才能激活他們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有創(chuàng)造性地投入到學習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jié)合學科特點,從教材出發(f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與學生共同參與知識構(gòu)建,一起帶著濃厚興趣投入到特定情境中。例如,在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ustoms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整合教材,利用圖片,設置情境,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梳理知識。通過中外文化的對比,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以寬闊的視野看待世界的風土民情,進一步了解外國文化,讓他們立足中國,胸懷天下,放眼世界,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與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意識。授課時,教師創(chuàng)造安全學習的課堂,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與學生雙向交流的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此外,教師還應當以積極評價為主,注意避免學生消極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堅持對學生的正面表現(xiàn)及時加以鼓勵性評價,可以調(diào)動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夯實“雙基”,縮小差距
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正如游泳教練只教學生知識,而不讓學生下水游泳,學生就永遠也學不會游泳一樣;又如,初學者如果一下子就被扔到大海中,當然其中沒幾個學得會游泳。在這個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雙基”。唯有如此,才不會加大學生之間的差距,使他們之間過早出現(xiàn)兩極分化,導致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
總之,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學習知識的目的,既要掌握語音、詞匯、語法、功能、意念、語篇等基本知識,又要發(fā)展讀、說的各種技能,把落實“雙基”貫徹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力爭全面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馮克誠,于明.課堂教學過程操作策略全書[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
[2]張連仲,龔亞夫,李靜純.中學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