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葉瀾教授提出:一堂好課應該有意義,是追求效率的,是有智慧生成性且是常態(tài)的,有待完善的課。我以為要使我們的課堂達到這樣的目標,唯有我們教師必須做到問題鋪墊注重合理,課堂以顯現(xiàn)靈動為宗旨。
【關鍵詞】 鋪墊 合理 課堂 靈動
3思考
章建躍博士指出:“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學的科學屬性表明教學存在著一些普適性規(guī)律,是否能運用這些規(guī)律,是判斷一名教師是否合格的基本標準。同時,按這些規(guī)律設計和實施教學,就為教學質量提供了基本保證。”[1]從初中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水平來看,新知識、新問題也與學生原有的知識點之間存在著“潛在距離”。因此,我們的課就不能照本宣科,拿來主義,這樣做會脫離學生實際學平,而更應該的是給學生多對學習的新問題進行合理鋪墊,就好比多搭一些“腳手架”,讓學生有“臺階”可爬,這樣我們的課堂會更靈動。
3.1鋪墊重合理
回到上述兩人的課堂,我們不難看出,這兩位老師都很重視知識鋪墊,但是兩人問題的細微調整卻帶來課堂上學生巨大的變化,課堂1學生雖然也掌握了相關知識,但是課堂氣氛非常沉悶,數(shù)學的思維沒有被完全打開,課堂2雖有少部分學生在效果檢測中反饋出掌握不牢,但是課堂上學生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學生獨到的見解,數(shù)學思維的高度開放讓人嘖嘖贊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如此大的變化?思來思去,我認為就歸功于課堂問題鋪墊的一點點變化。那么,我們的數(shù)學課中怎樣做使得問題鋪墊更合理呢?我以為:
3.1.1鋪墊應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
初一學生剛剛從小學進入到初中,他們對初中學習的方法還不是很適應,對初中課程內容更是不得而知。那么,我們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初中的數(shù)學學習生活?這成了我們初中數(shù)學老師的一個課題。我經過反復思考,回憶自己20多年的教學經歷,覺得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每一個問題,特別是注重知識的鋪墊設計,那么我們的數(shù)學課進行知識鋪墊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從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出發(fā),創(chuàng)設合乎學生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螺旋式上升”的做法,慢慢地將學生帶進知識的殿堂。問題設計不能跳躍性過大,始終保持讓學生有“跳一跳,摘得到”的感覺。問題設計不宜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應盡可能通熟易懂。問題設計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比如課堂2讓學生辨析兩種解法從而歸納出有理數(shù)的加法運算律就是一點嘗試。
3.1.2鋪墊應注意知識的內在關聯(lián)
我們說每一堂課前后知識的學習應該有內在的聯(lián)系,認識一個新知識我們更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設計我們的問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我們教師課前需要反復研讀教材,特別是研讀教材中引例的意圖,把握引例與書中例題、例題與書后習題之間的聯(lián)系,深入挖掘編者的意圖,有機的設計引例、例題、習題,順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起來感到一氣呵成。
3.1.3鋪墊應注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我們的數(shù)學課如果只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內在關聯(lián)出發(fā)進行問題設計,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也就成了馴服的“機器”,他們遇到一個新知識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們平時問題鋪墊時還應做到指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注重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分析我們?yōu)槭裁催@么研究?如何研究?同時我們問題鋪墊也應該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升化過程,這樣下去我們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就會如魚得水。
3.2課堂顯靈動
課堂是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課堂應該是學生競相逐鹿的陣地,可偏偏有時我們課堂會顯得格外的沉悶,學生課堂學習沒有一點興趣。教材是我們教學的范例,它是我們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范本,而不應成為束縛我們教師的繩索。通過這兩節(jié)課對比和自己的教學體會,我認為:
3.2.1教師應真正樹立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但是真正在課堂上實施起來,我們絕大多數(shù)老師總是把自己變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總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往往我們的課堂呈現(xiàn)大容量,高密度,快節(jié)奏,有時我們?yōu)榱苏n堂出彩,特地最后給出一兩個拓展提高題,以為這樣做就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其實,殊不知這樣的課堂學生沒有一點自主空間,根本談不上思維發(fā)展,所謂的發(fā)展根本沒有起到多大作用,相反,會讓學生喪失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改變這一現(xiàn)狀根本就需要我們老師真正樹立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課堂2中對有理數(shù)加法的運算律探討,學生課前已經預習,教者課堂并沒有急于按課前的預習問題提問,而是設置情境,進一步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思考其中的奧秘,探究其中的規(guī)律,這樣做學生對有理數(shù)加法的運算律認識就更為深刻。
3.2.2教師要真正學會把教材作為教學的范例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們的教材也出現(xiàn)了很多版本,各種版本教材都各有千秋,也不是它所有地方都很好。不同版本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編排不同的例題,教材中的例題不是唯一的只能說是一個范例,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不能總是“教教材”,更重要的是去“用教材教”。對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對教材中的范例要不畏懼,敢于改編,敢于拋棄,能做到不講的可不講,能做到讓學生自我閱讀的就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學習,教師要做到講在疑點處,講在學生方法難以使用處。比如課堂2中就沒有向課堂1中那樣按書中去讓學生填有理數(shù)進而認識有理數(shù)的加法運算律,而是自己設計了辨析情境去讓學生探究有理數(shù)的加法運算律,既增加了課堂新穎感,又同時檢查了學生課前預習的深度,特別是對例題教學課堂2并沒有采用逐題問逐題板書過程,而是采用了集中討論解題的辦法然后讓學生自行閱讀書中解題過程,同時教者提出了閱讀要求,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審題習慣、閱讀習慣,突出了學生自學指導,對學生今后自學能力的提升將大有好處。
當然,課堂教學追求永無止境。要使我們的學生學得更輕松,就必須把我們的學生變得更聰明,這關鍵就取決于我們教師平時的教學工作。只有我們教師學會從問題鋪墊開始,心中始終裝著學生,合理利用教材,“理解數(shù)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 [2],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就會更為靈動。相信,在理性求真的課堂之下,學生一定可以自由呼吸,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章建躍.構建邏輯連貫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學會思考[J].數(shù)學通報,2013(6):5-8,封底
[2] 章建躍.中學數(shù)學課改的十大論題[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中旬,201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