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圍殲白崇禧集團的行動和衡寶戰(zhàn)役正在謀兵布陣,對當時作戰(zhàn)機械化程度較低的解放軍來說,時間相當緊迫。然而一向兵貴神速的解放軍,此刻卻要不惜耗費一天的時間繞道醴陵的黃茅嶺村,向一位老人敬禮……中央軍委為何下達這樣一道命令?
中央軍委的特殊命令
這是1949年湖南解放時眾多廣為傳誦的故事之外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插曲。數十年后,當年那一幕能夠留下的,也僅僅只有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1949年二野入湘后一位姓孫的隨軍記者請人拍攝的。
照片是這個故事無數個感人場景中的一個瞬間。
在醴陵市新陽鄉(xiāng)黃茅嶺村,1905年,一個男孩在這座小山村出生,名字叫左權。1924年春節(jié)前夕,左權參軍離家。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的左權,是抗日前線一名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高級指揮員。
1942年5月25日,在遼縣一次反“掃蕩”的突圍中,左權不幸被炮彈的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后來,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幾乎同時為左權將軍舉行了追悼會。
1949年7月,在指導長沙和平解放的同時,毛澤東也在籌劃對白崇禧集團的作戰(zhàn)部署,決定采取遠距離迂回包圍的作戰(zhàn)方針,打垮、消滅白崇禧集團。
圍殲計劃的作戰(zhàn)部署是第四野戰(zhàn)軍主力和第二野戰(zhàn)軍一部(第四兵團)共60萬大軍,沿東中西三路展開,撒開圍殲之網。1949年7月18日,經過一個月的急行軍,羅舜初率領的40軍(屬第十二兵團),經通城抵達瀏陽。一路上,始終沒能逮住白崇禧的主力。
一天中午,羅舜初剛剛得到二野司令部同意其就地休整的準許,卻突然接到中央軍委直接下達的一道命令。命令要求在情況允許時,40軍繞道前往醴陵,并指明行進路線要經過醴陵黃茅嶺村一戶人家家門口。
軍委指示的前進路線,多繞出30公里的路。羅舜初決定率全軍師團級干部(30多人)先行出發(fā),待部隊完成戰(zhàn)略轉移后,再全員跟進,繞道醴陵黃茅嶺村,去執(zhí)行這道特別命令。同時,在東面,二野第四兵團一部正向湖南方向進發(fā)。周希漢是四兵團13軍軍長,是陳賡手下好打仗和會打仗的軍長,另外兩個軍是第14、15軍,軍長分別是李成芳和秦基偉。
朱德總司令的繞道命令也下達給了周希漢。命令要求,13軍即刻去醴陵那個山溝溝里的黃茅嶺村,向一位老人敬禮。
數萬軍人繞道去左權的家鄉(xiāng)
圍殲白崇禧集團的行動和衡寶戰(zhàn)役正在謀兵布陣,13軍與四兵團的其他部隊一起將從贛西南下,直撲廣東;40軍是正面與白崇禧集團廝殺的重要力量。對當時作戰(zhàn)機械化程度較低的解放軍來說,時間相當緊迫。然而一向兵貴神速的解放軍,卻要繞道醴陵,不惜耗費一天的時間。
村中老人仍然清楚地記得1949年那屬于醴陵黃茅嶺村的榮光。那一年中,不斷有一隊隊的解放軍進到那個小村莊,村中很多人也都遇到過這樣的詢問:左權的家在哪里?
左權的女兒左太北說:“朱總司令一個電活,給他們提醒一下,左權的家在醴陵,他們都會主動地去看的。因為部隊走那么多地方,他不可能都過醴陵,醴陵是在湖南的東邊,是個很偏僻的地方?!?/p>
40軍政委羅舜初,與左權淵源頗深。1931年紅軍時期,由左權點名,當時還只有17歲的羅舜初,被調入總部當參謀。此時,羅舜初的部隊駐扎在距醴陵不遠的地方,又是整個大軍南下的先頭部隊,作為解放軍的代表,羅舜初第一個去看望左權的母親左張氏,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還有原來跟左權共事的那些人,包括有一個副軍長,還有主力師———118師的師長一起去看望左權的母親。
一隊隊進入黃茅嶺村的解放軍戰(zhàn)士,其實都背負著繁重的作戰(zhàn)任務,然而同時,每一隊行軍作戰(zhàn)的解放軍都接到了中央軍委下達的一道命令:要求部隊入湘后,如情況允許,則要繞道原湘東的一個小山村,去那里向一位老人敬禮。不管任務多么艱巨,時間多么緊迫,這一隊隊的解放軍戰(zhàn)士仍然堅持繞道醴陵。
1949年8月21下午,首先趕來的40軍政委羅舜初的部隊,迅速找到了黃茅嶺村。然而,在黃茅嶺村村口外的大道上,這支身著簡樸軍裝的隊伍卻引起了村里的恐慌。
自從紅軍北上后,曾被國民黨軍隊騷擾的村民們,那一天的第一反應就是糧子(土匪)來了,于是都猛地一跑躲起來了。村頭老樹上鐘聲響起,村里上百號人都上了后山。村里人并不知道,這天來的是一支自己人的部隊。有些未來得及躲避的村民,起初都警惕地看著這支衣衫并不是很規(guī)整的隊伍,直到隊伍中有人走過來和氣地問路。原醴陵黃茅嶺村村民左兆金仍記得當時的情景:
“解放軍們不知道,左權在這里叫左志林。所以,當他們問起左權,都沒有鄉(xiāng)親知道,直至后來碰到了左權的一位親人,才帶著解放軍去左權的老家。
當時我姐姐十三四歲,叫左麗君,她聽見有人問左權,就帶他們到老家見左權的母親,她喊‘四姥姥,解放軍來啦’。他們就說‘我們是解放軍,人民的子弟兵,我們來看看左權將軍的家’?!?/p>
路上,隊伍都在唱著一首歌———《左權將軍之歌》,這首左權將軍犧牲后曾響徹太行山的歌,被前來探望的解放軍們一路高唱,一直唱到了將軍的家。
向左權的母親表達軍人的致敬
左權將軍的侄外孫李中伍說:“當時部隊來的時候,還是唱著歌的,唱的是《左權將軍之歌》。歌詞大概是:左權將軍,家住湖南醴陵縣,是共產黨優(yōu)秀的好黨員……”
伴隨著歌聲,消息很快傳到了村里。聽說是兒子的隊伍回來了,已經久臥病床的左權母親,忙喊來孫媳婦,扶她去堂屋。
羅舜初一行到達了左權將軍家,在門前整齊地列隊,立正、敬禮。這時候,又有村民引來了一批部隊,他們是周希漢率領的二野先行人員,他們同樣地列隊,向老人莊嚴地敬軍禮。
望著滿坪土黃軍裝舉手敬禮的軍人,老人激動地問:“滿崽(小兒子)呢?”部隊首長哭著跪倒在老太太面前說:“你的兒子帶領我們打過來了,我們都是您的兒子?!?/p>
半天,老人似乎還不明白,眼前這些英武的士兵為什么要哭。兒子不是還寄回過黃金、金戒指和錢嗎?她陷入了久久的回憶中。
李中伍說:“(1942年)6月5號的報紙登出他(左權)的紀念大會在延安召開。我們有一個親戚看見報紙就趕快寫信給左江(左權的兄長),左江在湖南不知道這個情況,他想趕快回去告訴家里。老太太已經病了,很嚴重,沒有忍心告訴她?!?/p>
左權犧牲后,經周恩來專門指示,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就一直以左權的名義給左權的母親寫信,并定期匯款接濟,希望老人能夠買下一塊土地,養(yǎng)活自己。毛澤東也時常委托人以左權名義給這位老母親寄東西。
葉劍英擔任八路軍總參謀長時,副總參謀長左權則是他最好的幫手。1945年,葉劍英在香港也曾以左權的名義,給左權的母親寄去金戒指和一兩黃金。
李中伍說:“當時說是左權寄過來的,結果回到醴陵馬上將它換成銀元,請醫(yī)生給左權的媽媽治病。還砌了個土磚房,這銀元確實救了左權的母親和我外祖母家。”
所有的人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這位母親度過喪子之痛。
1949年,經湖南境內南下的解放軍的匆匆身影,在醴陵那個小山溝里,都稍做了停歇。前后共有數萬軍人繞道黃茅嶺,經過那個家門,向那位老母親表達軍人的致敬。左太北回憶說:“我父親19歲多離家,就再也沒有回過家里,也沒想過他就犧牲在外面了,可是我奶奶是個非常堅強的湖南婦女。所以她說,為了打日本鬼子,他死得其所。實際上,我奶奶知道我父親犧牲,打擊是非常大的?!?/p>
左權的母親嘴上雖從不提那戎馬沙場的滿崽,但她的一言一行都淋漓地刻畫著她內心的掛念。李中伍說:“她平時很想她兒子,左權1930年在上海寄來那封信的時候,附了兩個很大的包裹,蘇聯讀書的詩集文稿很多就在家里。1944年,日本人來了,到左家翻東西,翻到了那幾本左權寄回來的書,一看都是洋文(俄語),就開始逼問老太太。她就不做聲,不說,日軍就用開水灌進她的喉嚨,她還是不講,就把那些書燒了。當時老太太去搶,日軍就把她拖過去猛打一頓,不久后,她病了。到了冬天、春天時,她把書拿出來曬,怕它們生蟲?!?/p>
1950年春,在得知兒子犧牲后不到半年的時間,老人病逝。在辭世前,左權母親請人代筆,留下了一段話:
吾兒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兒?,F已得知民主解放成功,犧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兒有知,地下瞑目矣!
(摘自《共和國歷史深處的記憶》,呂煥斌著,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