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藏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藏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藏文之門的金鑰匙。學好藏文,要注意培養(yǎng) 學習興趣,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
【關鍵詞】高中藏文;興趣;積累
要想學好藏文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興趣。同學門都認為藏文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靈活性差,知識太死。其實不然,藏文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開放性、二是情感性、三是靈活性。藏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xiàn)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藏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學習藏文不能搞自我封閉,機械死板的學。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藏文這門學科呢?
一、學好課本知識
在經(jīng)過中考之后,都有這樣一個感悟,藏文學科分數(shù)的區(qū)分度不高,差別不大,很多人認為翻來覆去的研習課本,沒有多大用處,又有人聽說高考藏文以課外內容為主,以知識的牽移和運用為重點,課本學不學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殊不知,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們即將使用的教科書體現(xiàn)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對高考起一定的導向作用,它雖不等于全部的出題內容,但卻是個范本,是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學到知識規(guī)律是重點,通過大量純正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提高審美情趣是難點。這確實需要同學們在思想上重視它,在實踐中琢磨切磋。課本知識是藏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所以適當?shù)恼n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高中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
三、加強寫作訓練
學生學習藏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fā)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希望我們的學生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xiàn)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近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現(xiàn)行的藏文教學提出了大量尖銳的而又不乏中肯的批評,概括起來,不外乎是: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特苦;不該學的大行其道,該學的沒有真正學到手;耗費了學生的青春,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甚至不同程度地扭曲下一代人的心靈。通過批評與反思,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撿起我們的前人留下的一句教學格言: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
四、要有文本語境意識
我們必須學會從原文中把答案“扣”出來的本領,而不是叫你憑想當然的,按自己的觀點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觀點,但這個思想觀點它不一定是正確的,而同學們在做題時,往往不是篩選作者的觀點,而是寫出通常認為的正確觀點。體察語境,提高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語句的能力是提高現(xiàn)代閱讀水平整體水平的關鍵所在。
五、勤作筆記
藏文筆記大致可分書頭筆記、閱讀摘記和日記三類。作書頭筆記是最簡便、最實用又是最不可缺的功夫。閱讀摘記可由“讀書綱目”筆記本與卡片兩者結合,前者用以記錄所讀書籍/文章中較有價值者的題目、出處和內容提要,后者用以摘錄精采的片斷、佳句、格言等。日記寫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觀察與思考等。此時,我們必須要求學生勤作筆記。
六、收集、整理和積累資料
目前來說,這點幾乎是個空白,教師大多不講,學生根本不會,必須從頭做起。從高一就達到一個共識,文科的學習方法唯有兩字――積累。藏文知識廣博,短時間里絕難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積累是不行的,必須要仔細、要反復、要記牢。舉個例子:要能順利地讀懂淺易的文言文,就必須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知識,這樣才能具備從同一實詞或虛詞的若干義項中選擇它在上下文語境中應取義項的能力。
總之,日常說話時要注意說話的完整性,連貫性,簡潔性,盡量用最簡潔的語句表達最為豐富的內容.而書面表達的訓練則要將集中訓練與平時的隨筆結合起來.建議每個同學準備一個隨筆本,用于記錄隨時產(chǎn)生的思想,可以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也可以是熔鑄古今,筆下生花.同學要多積累,多感觸,多思索,勤于動筆,養(yǎng)成良好的筆力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