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勢在必行。灌輸式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要做到課堂學習高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讓預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指導學生課前有效預習是基石。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運用多媒體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學習 有效課堂 小學語文 冀教版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關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開展關鍵就在于教師能否開展有效的教學行為。這里所說的教師行為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行為。從教師本體而言,包括教師對教學的各種認識、情感、意識等。從教學過程而言,一是包括教師備課階段的行為,如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設計等;二是包括教學實施階段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并且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課堂應共屬于教師與學生,應以學生為主體,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也應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加以調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達到課堂學習的高效。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不可忽視,它是實現語文課堂高效率的基礎。能不能提高教學效率,學生收獲能不能豐厚,都和學生課前預習是不是充分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充分有效的預習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性。高效的課堂不僅需要老師的教,也需要學生自主的學。
一、課堂前的高效備課
在新的備課理念下,教師必須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獨裁者,也不是新課程下的無所作為者,而是從“主角”退居“次主角”,是一個促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師備課就是自我反思,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三方面相結合。首先教師要認清自己的不足與強勢之處,設計出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教案;其次課后必須進行反思,總結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斷改進,期望備出一節(jié)精彩的課;最后經常進行自我評價,提升自身素質與專業(yè)水平,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大膽的設想和實踐。
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熟悉學生,從而備出學生易消化的課。新課程下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備課必須先備好學生。新課改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從以知識為本轉向以人為本,要求教師改變學生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的學習狀態(tài),實現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優(yōu)勢互補。教學必須了解、重視學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備課。首先,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語文知識的起點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的全面情況,備課做到全面性、科學性;其次,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實現個性化教學;再次,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背景,備出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案。
二、課堂間的互動教學
課堂的主體不僅是老師的,而更應該是學生的。與學生互動,采用新穎的教學互動方法能極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性。如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課堂開篇通過謎語導入新課。通過①學生猜謎②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蒲公英的資料③課件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種子圖,請同學們欣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①請學生初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教師巡視,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
②指名讀文,其他同學注意字的正確讀音。
③隨機出示詞語:呵欠、揪掉、合攏、假裝、花瓣、傍晚、升起、返回(先指名個別學生試讀,組織學生小組內檢查,教師再面向全體學生反饋。)樂趣。
④這些詞語中,有哪些詞不理解?學生可能對“呵欠、揪掉、合攏”不懂,預設采取讓學生做一做動作或結合書中的句子來來幫助理解。
⑤學生理解詞義后,組織他們再讀一遍詞語。
(三)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①指名讀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②教師小結。
③組織學生自由讀文,思考:“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④匯報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可能會回答:
知道了“小作者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金色的草地很漂亮;小作者喜愛金色的草地”等方面來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一條主線“小作者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來組織教學。針對這個回答,教師可隨機追問“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可能會說“作者開始發(fā)現金色的草地很美。后來他又有了新的發(fā)現,不再揪蒲公英了?!薄澳睦飳懡鹕牟莸睾苊溃俊敝笇W生讀第一段,想象當時的畫面,此時,可出示蒲公英遍地開放的課件,讀出美感。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讓學生邊讀邊感受哥倆是怎么玩兒的。同桌可以互相玩兒一玩兒。指名到前面表演,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最后指導學生讀一讀最后一段,讀出作者把蒲公英看成自己的孩子那種喜愛之情。如果學生自己理解了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當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清楚:“作者把他們想象成了什么,并跟‘喜愛’聯系起來?!?/p>
⑤學完課文后,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師生都不能解答的鼓勵課外研究。
(四)實踐活動,課外延伸
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顏色的詞語,填到語文天地中。
②說說自己是如何觀察喜愛的花草的?用剛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
三、督促學生課前預習
大多數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發(fā)現,學生真正能隨著課上教學內容進入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學生在沒來得及思考形成自己的東西情況下,個別同學的答案就宣布了。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養(yǎng)成了惰性,課上就是坐等結果,從不思考,不參加探討,甚至有的學生思想游離于課堂之外,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高效課堂無從談起。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對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一無所知,大腦思維進入不了所學內容,也就跟不上趟。
古人曾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彼自捳f:“吃人嚼剩下的饃不甜”。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上課以前,學生要切實預習”,“預習一項規(guī)定為必須使學生實做的工作”。葉先生之所以重視強調做好預習,是因為預習能夠讓學生動手查閱資料,積極思考,預習中學生積極動手“開動腦筋”,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增強了搜集資料查閱能力,提高了獨立自學能力。同時,學生預習中弄明白了學習內容中的一部分,不明白的內容學生心中有數,留作課上解決。這就好比戰(zhàn)前做好了準備,那就會戰(zhàn)場獲勝,收獲頗豐。
參考文獻
[1]于田,于一兵,葛中華.小學教材完全解讀新課標(冀教)[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2]陳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新舉措[J].考試周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