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有了雨點兒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本課語言優(yōu)美,內容淺顯生動,情節(jié)性強,富有童趣。
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逐步做到有感情;3、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初步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朗讀感悟
教學難點:體會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有層次的朗讀(體會前讀、體會中讀、體會后讀),體會重點詞語和組織學生分角色讀等方法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課文要表達的淺顯道理。
四、教學環(huán)境及設備、資源準備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資源:計算機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第一課時
1、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放多媒體),注意聽,看誰聽得認真,猜得準確: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就不見;2、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雨呢?3、同學們平時真愛細心觀察,知道那么多雨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課文。板書:雨點兒。
雨點兒可愛極了,所以我們加上一個“兒”字,讀起來既親切又可愛,這就叫做兒化音。請大家跟我讀,“雨點兒”。(借助手勢:讀完之后舌頭往上一卷就行了。)多可愛的雨點兒??!你也把它讀可愛一點兒。
(二)初讀課文
1、過渡:這么可愛的雨點兒,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想知道嗎?快打開書翻到這一課吧!
2、提出自學要求:自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三)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
shǔ qīng piāo luò bàn kōng huí dá yún cai dì fang
數 不 清 飄 落 半 空 回 答 云 彩 地 方
2、出示生字:點、數、清、彩、飄、落、半、空、問、回、答、方
3、你有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嗎?(生交流識記方法,師相機指導)
4、給生字寶寶找朋友,并練習說話。
5、鞏固生字:小朋友們真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我們這篇課文要求掌握的11個生字?,F在,我們再和它們打個招呼吧。
6、把這些生字放回課文,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那就趕快把課文再大聲地讀一讀吧。
(四)指導寫字
我們學完了生字,讀了課文,現在我們要準備寫字了。大家有沒有信心把字寫好?老師相信,聽得認真,觀察得仔細的小朋友一定能把字寫好!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雨點兒》。
2、課件動態(tài)出示課題:雨點兒
(二)復習生字,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認讀生字:數、清、飄、落、彩
2、這些字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了,你還能讀好它們嗎?(課件出示,指名讀—師點撥再讀—齊讀)
3、你看,下雨了,快數數,有多少雨點兒?。?/p>
4、這些數不清的雨點從哪里飄落下來?
5、還有什么東西會從什么地方飄落下來?(句子訓練:_______從________飄落下來。)
6、雨點兒可愛嗎?再來讀一讀。
(三)學習對話(2-4自然段)
1、課件展示下雨的場景:你看!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半空中,雨點兒還聊起天兒來了,你聽!
2、這是誰和誰在說話?(課件:動態(tài)出現大小雨點兒的特寫)
3、讓我們再來仔細聽聽,這次聽,你可得聽清楚哪些是大雨點兒說的,哪些是小雨點兒說的。
4、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小雨點兒是怎么回答的?(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5、體會“你呢?
這句話沒說完整,是誰問誰,問什么?
6、大雨點兒想到哪里去?一起說。 指導朗讀:大雨點兒和小雨點說得多好啊,我想請小朋友們來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
①老師有個建議,同桌兩個小伙伴一個當大雨點兒,一個當小雨點兒,自己先練一練。
②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我來當大雨點兒,你們當小雨點兒,好嗎?
7、為什么小雨點兒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而大雨點兒要去無花無草的地方?
8、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9、如果你是雨點兒,你會做什么?
10、多么善良、可愛的大雨點兒呀,他們帶著美好的愿望,在天空中飄呀飄,可開心了。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小雨點兒飄呀飄,飄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看看大地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看動畫)
3、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草更綠了,無花無草的地方花兒紅草兒綠了,這都是誰的功勞?如果你是這些花兒草兒,你會對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說什么?
4、聽了這些話,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心情怎樣?它們聽到你們的話,在天空中跳起了舞蹈,好像在說:“我好幸福?。 闭埿∨笥炎x出大雨點幸福的感覺,再讀第一自然段。
(五)總結課文,齊讀課文。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知道了什么?
六、教學評價設計
1.我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文本的內容,以學生的情感為主線,以“質疑、探究、感悟”的學習思維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加深了對文本的解讀、體驗和思考。
2.充分發(fā)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課中,我從最初的質疑引入到課文重點部分的自讀自悟,在教學中,我始終關注學生的興趣,并用多媒體課件等教學策略來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
七、課后反思
我在教學《雨點兒》這課時,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再來回顧自己的課堂,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獲: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認為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讀的手段,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學會合作。一句話,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2、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語言。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讀與悟,讓學生在讀中更好地領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