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是我們班黑板報的負責人。每一期換黑板報的時候我都很晚才回到家。
終于,媽媽忍不住了,在一個我很晚才到家的晚上,拉住了我。于是,我們發(fā)生了下面的對話。
“你為什么這么晚才回來?”
“我在出黑板報?!?/p>
“出黑板報怎么會需要這么久?”
“因為所有的字都是我寫的,所有的畫也都是我畫的。”
“你們黑板報組不是有那么多人嗎?怎么都是你在弄啊?”
“第一,我覺得上了一天課,大家一定都累了,肯定都希望能早點回家;第二,我覺得我寫字和畫畫的速度都比他們快,所以我寧愿自己辛苦一點?!?/p>
后來,媽媽把我拉到椅子旁,難得一次嚴肅地對我說:“你可以一次這樣,可以兩次這樣,但是我告訴你,你長大之后會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你自己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一定要記住這一點?!?/p>
當時我就愣住了。
一般的父母在孩子幼年的時候,都會教育和鼓勵孩子要自強、要有所擔當、要多鍛煉自己。我沒想到我媽媽會跟我說,不要太高看一個人的力量,要學會跟別人配合,要學會將事情分派出去,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個人完成的。雖然媽媽這樣說,也許只是為了讓我能早點回家吃飯。但是,在當時還是個孩子的我聽來,真的是非同一般。
人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媽媽這句話,并沒有那么及時地改變我的觀念。當時的我雖然被震撼住了,但是我的固執(zhí)依舊讓我按照自己的邏輯做著我認為所有我應該做的事情。
直到幾年前,我終于感受到了分身乏術(shù)。
我是個服務型的人,我極度不愿意麻煩別人,我不喜歡讓別人為我服務,也不喜歡命令別人,就像小時候出黑板報一樣,我不習慣去命令安排黑板報組的其他同學。
可是,我只是一個人,只有一顆腦袋、一雙手、一個身體,我一個人到底能親力親為多少呢?
何不開始學會分派出去?
我記起了媽媽說過的那句話,并開始理解那句話的意思。
拍《梔子花開》時,我再一次想起了媽媽的話,也才真正懂得了媽媽的意思。
如果我心里想的都是怎樣來服務大家,那導演的工作可能就沒法進行了。
進入劇組的第一天,我開始有了管理的意識。這是第一次,我開始當一個管理者,而不是一個管家。以前我是一個管家,喜歡管事情,管了之后又將很多事情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做完。
但是,這次我發(fā)現(xiàn),管理和管家是不一樣的,管理更注重統(tǒng)籌、分配以及整合。
現(xiàn)在的我知道,團隊更重要。
所有的人在一起協(xié)作做好一件事情,結(jié)果會比一個人單打獨斗更好,因為它融進了所有人的寶貴智慧。
在成為一個管理者的路上,我的眼里不再只有自己,更多的是一個團隊。為了整個團隊的目標,我必須學會該嚴厲的時候嚴厲,該有要求的時候有要求,該狠心的時候就必須要狠心。
拍攝期間,慧雯因為急性腸胃炎病倒了,她休息了兩天。到了舞蹈戲拍攝的那天,雖然她的身體狀態(tài)極差,但給她安排的檔期牽涉到其他演員的檔期問題和整個劇組拍攝的周期問題,我們必須要在那天拍完。我也想過實在不行就只拍她的臉,不拍她跳舞,可事實上那場戲就是要跳舞,也不能不跳,于是我就寬她心說盡量只跳一兩遍。其實我的內(nèi)心很崩潰,因為我只有這一次機會拍這場最重要的舞蹈戲,而四個女孩里只有慧雯是舞蹈專業(yè),她本來是我拍這場戲的重要角色,結(jié)果她的身體差到基本不能站起來,連走位試光都是坐在旁邊,看著我們走位。我也想過不能這么拿演員的身體拼,可是如果不好好拍,這么重要的戲份,我覺得最后演員自己也會很遺憾的。
于是,我一遍遍地安慰她、鼓勵她,更重要的是我在要求她。
這是以前的我不會做的事情,這對我來說是個顛覆性的轉(zhuǎn)變和成長。到最后,慧雯帶著病跳了一整天,完成了拍攝,最后成片里沒有人會看出她當時病得連站都很困難。
我,學會了對別人提要求,甚至是很難的要求。
媽媽說過的很多話,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幾十年。
獨獨這句話,一度在很漫長的時間里沉入黑暗,直到機緣到的時候才漸漸顯現(xiàn)出來。時隔三十幾年,這句話開始讓我改變,幫助我完成了一次很重要的成長。
在這個年紀,我仍然相信自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還有很多的不完美和缺陷。成長不能急迫,這是個需要耐心等待和積累的過程。正如我到今天才明白:沒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你自己一個人能夠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