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zhèn)送橋初級中學是江蘇省示范初中,新建于1993年,是一所校園環(huán)境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的群眾滿意學校。如何在這樣一所優(yōu)質校中作出更大的成績,成為筆者深深思考的問題。校長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校長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校長是凝聚師生力量,為師生成長和學校發(fā)展謀劃未來、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人。換言之,優(yōu)質的學校資源,良好的辦學條件,較高的學校品位孕育了好校長,也成就了校長的一番事業(yè)。現如今教育界推行的高效課堂,其實就是將“教堂”改為“學堂”,將學生置于放飛思維的“學?!敝小_@必然需要校長正確果敢地引導、調整方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校長要調整辦學思路
聽著減負的呼聲,看著“五嚴”規(guī)定,教學質量的提高已經不可能從加班加點、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中獲得。校長作為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必須落實好“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主張,必須引導教師從“辛苦型”“經驗型”向“學習型”“科研型”轉變,必須將課堂中的學生由傳統(tǒng)的“等待喂飽的鴨子”,逐步培養(yǎng)成“跳起來摘桃子的猴子”。
校長要調整評價機制
過去認為,聽話的、認真聽講、積極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是好學生;能講課的、時間抓得緊的老師是好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好學生、好教師、好課的標準又應該是什么?這是我們校長需要重新審視的問題!只有制定好高效課堂建設的評價和考核機制,樹好典型,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才能為高效課堂的深化保駕護航。
校長要規(guī)定課改動作
今天的課改緊缺的不是理論、理念,而恰恰是方法與操作的恒心與毅力。為了打造高效課堂,為了糾偏,做出一些硬性規(guī)定是可以理解的,是校長果敢的體現。蔡林森校長在洋思中學天天搞賽課,讓教學發(fā)生“革命”。他到永威中學后,把課改寫進教書育人承包制,對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好的教師,給予獎勵并增加基礎工資;反之則少發(fā)當月考核工資,甚至辭退。現在不少學校規(guī)定:不使用導學案、不使用多媒體、沒有小組合作、當堂訓練沒超過10分鐘等,一律視為不合格課,就是為了讓課改的“東風壓倒西風”。
校長要對課改通盤考慮
高效課堂建設中,不管是借鑒他校成功經驗的校本化工作,還是本校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工作,還有包括小組建設及其合作學習的探究,學生參與學習的方式、廣度、深度、效度等研究工作,都經過實踐——反思——總結——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需要校長預測時間表,預測改革的阻力,預測階段性成果和問題,從而進行正確的指導。
其實校長不僅是“學?!焙叫械亩媸?,也是課改這艘大船的船長。因為校長不僅要在思想上引領、行動上決策、制度上監(jiān)督,更要在過程中服務,當好學校高效課堂建設的宣傳員、引路人、實踐者和勤務兵,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竭盡全力,釋放出自己的每一份能量。
在這四點教育理念影響下,本校工作思路以常規(guī)管理為基礎,以德育為根本,以質量為生命,以科研作先導,以彰顯辦學特色為突破口。學校連續(xù)15 年獲得高郵市教育教學一等獎。先后被評為江蘇省示范初中、現代化學校、安全文明校園;揚州市先進學校、依法治校示范校、教科研示范校、綠色學校、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學校、藝術特色學校;高郵市先進學校、文明單位、高效課堂建設先進學校、群眾滿意學校。連續(xù)六輪教育督導獲得優(yōu)秀級。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zhèn)送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