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一節(jié)好的音樂課,就要使學生主動起來,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激發(fā)學生身心共同參與,共同體會,共同體驗,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五行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標的要求相吻合,其特點是由以往關注教師的教轉為關注學生的學,教師也由原來的主角轉為配角,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則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真正實現了課改要求中的“四個轉變”——轉變教學方式、轉變學習方式、轉變評價方式和轉變教師角色。這種教學新模式得到人們的認可。
五行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生本教育理念為依據,設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法,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課也從“教師導向”逐漸走向“學生導向”,不斷從音樂課堂教學中探索出了一些適合學生的生本教學新模式:
點石成金的“獨立探究”模式
生本教育模式中設置了“課前五分鐘”,課前五分鐘活動,充分體現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機會,每天走上講臺的同學在課下都要做充分準備,這樣就能培養(yǎng)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真正發(fā)揮學習自主性,在全班同學評價、打分,從而為小組加分的過程中,參與者對下一次活動有了更強烈的期待,對“聽眾”而言,激發(fā)了他們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爭當課堂的主人,課堂氣氛自然活躍起來,使教學充盈著豐富多彩的內涵。
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所教年段的不同,課前五分鐘是不一樣的。低段主要是讓學生在課下收集每一單元的主題相關的歌曲、故事、啟示,復唱前面學過的歌曲;高段則聽賞經典流行勵志音樂。
課前五分鐘根據某一課題收集資料進行活動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的第三單元難忘的歌時,教師讓學生收集與歌曲相關的故事并自學這些歌曲或者與之類似的歌曲。這時他們有的講訴小英雄王二小、雨來的感人故事,進行五行德育的學習;有的會演唱與之類似的歌曲,有《歌唱二小放牛郎》《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等。
課前五分鐘聽賞流行音樂 在高年級適當播放積極向上的、受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或唱一首流行歌曲,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課堂上禁止這些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效果就可能適得其反,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帶來了很多好的流行歌曲,如《我的未來不是夢》《相信自己》等, 這些歌曲,不僅學生喜歡,而且內容也很健康,劉歡的《從頭再來》、周華健的《風雨無阻》、成龍的《問心無愧》都能激起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使他們挫而不折,積極進取。讓學生自己尋找他們喜歡并且有健康意義的流行音樂,讓他們自己介紹音樂和共同分享音樂,激起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課前的五分鐘若利用得當,長此以往,學生就積累了很多課本以外的音樂歌曲、樂曲和德育學習,從中得益非淺,使教學充盈著豐富多彩的內涵。
朽木生花的“小組合作”模式
個人展示激發(fā)了他們的表演欲望,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充分體現了人人爭當課堂主人的理念,但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產生問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可以進行共同探討,沒有探討,沒有互動,就不存在和未發(fā)生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靶〗M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一種學生在小組中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務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發(fā)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就是將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起來,是一種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目的是通過合作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合作互動,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促進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
潤物似水的“生活中的音樂”模式
關注學生整個生活世界,賦予音樂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音樂,并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新課程力求課程的生活化,要求課程內容應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回歸生活。新課程認為,學科內容不應只是死記硬背一些雜亂無章的、對實際生活毫無助益的零碎知識。強調學習內容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成為新課程生活化的要旨。因此要把生活融入課堂,激發(fā)感受與鑒賞的興趣。
用為樂曲起名字、編故事的方法,抒發(fā)獨特感受與見解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聽音樂取名字、聽音樂編故事等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想象,鼓勵學生表達對所聽音樂的獨特感受與見解。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情境,引導每一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展開想象,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用自己最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為樂曲起名字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用畫、舞、頌、奏等多種形式交流互動,升華情感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如聽)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感受與鑒賞音樂時,可根據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自我表現力強的心理特征,邊聽邊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通過對生活中的觀察和感官體驗對音樂進行聯(lián)想、繪畫、討論發(fā)言、表演等,使他們好動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各顯其能:能畫者則畫,能舞者則舞,能說者則說,能奏者則奏,揚長避短,充分表現自己。然后再讓學生完整地復聽一遍音樂,使學生對樂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用生活中的物件自制打擊樂器,讓學生用樂器為音樂伴奏 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而且還能在游戲中鍛煉學生的節(jié)奏、音長,培養(yǎng)合作意識,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真正做到全班和諧發(fā)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師只有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把生活融入課堂,讓學生帶著一份真情和一種興趣去體驗音樂,感悟人生,才會使他們享受鑒賞音樂的無窮樂趣。在教學實踐中,這些教學手段交織進行才能像水一樣潤物細無聲。
熱情如火的“展示交流”模式
生本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揚人的主體性,主張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yǎng)其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性人格的人。人類天生就有一種表現自己的欲望,如果自己的表現能得到別人的承認那將得到極大的滿足。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實課前五分鐘的展示也體現了“展示交流”模式,讓個人走上講臺,展示個人的風彩,在臺下同學的贊許中,獲得自信,個人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大大提高了他們的主動意識。除了在課前五分鐘體現展示交流外,音樂課堂的唱歌課型中,筆者還運用了展示交流模式來教學:音樂課里,發(fā)聲練習很重要,不能任由學生“愛怎么唱就怎么唱”,這樣就會出現很多“喊歌”的現象。制止喊歌,培養(yǎng)美好嗓音,是音樂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校園需要美的歌聲滋潤,音樂課堂需要美的歌聲支撐,為了讓學生用美的歌聲唱歌,筆者讓學生個人或小組上臺展示,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和評價,及時監(jiān)督、提醒、糾正。創(chuàng)設這種環(huán)境,授予舞臺,給予機會,監(jiān)督學生在舞臺上用美好的嗓音來歌唱,提倡“輕聲歌唱”,唱出純凈的歌聲,從而杜絕了全班齊唱而出現那種“喊歌”的現象,讓音樂課堂充滿美妙的歌聲等。
“積土成山”的積分制考評模式
音樂素養(yǎng)在于平時的積累,只有在平時積累每一個“音符”才能奏響美妙的“樂曲”。而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因此,應結合五行銀行采用指向學生平時積累的積分制考評體系,音樂課考評方式應該是學生的平時積分制和期末成績的綜合。
平時積分制(占總成績的50%) 一是學習用具:每節(jié)課的學習用具帶齊的小組每人加一顆五行星,沒帶齊學習用具的學生少帶一樣扣一顆五行星,該生所在的小組不獎勵也不扣分。二是課堂紀律:在課堂上被老師表揚的個人或小組獎勵一顆五行星,課堂上被老師點名提醒三次以上的學生扣一顆五行星,該生所在的小組不獎勵也不扣分。三是回答問題:課堂回答問題發(fā)言積極,答對的加一顆五行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超過三人的小組加一顆五行星,多次回答問題的同學不重復加分。四是課堂展示: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歌曲能夠上臺展示表揚的個人,經過集體評價優(yōu)秀的加一顆五行星。
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50%) 期末考試需兩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教師先引導學生把所學歌曲全部復習了一遍,然后小組討論考試的形式、選用的曲目等。第二節(jié)課采用討論通過的考試的形式進行考試。經嘗試后發(fā)現課堂紀律變得井然有序,臺上的同學認真、大方。臺下的同學守紀、有禮,一次音樂考試就像一次班級音樂會,老師就像評委在下面觀看表演,并即時給每個節(jié)目亮分、點評。
積分制考評模式的實施,讓學生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了小組成員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識,使每個學生都知道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五行星。音樂課實行了積分制以來,課堂紀律好多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同學之間合作意識加強了,后進生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對音樂課也有了信心。每節(jié)課上學生、小組之間比紀律、比五行星,班級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
以上是對五行音樂課堂模式的宏觀論述,下面是對一節(jié)五行音樂唱歌課教學模式微觀論述,主要有以下幾步:
第一步:點石成金的獨立探究。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及把新舊知識進行結合和升華的作用。
第二步,木本水源,導入新課。利用律動、音樂故事、游戲、肢體表演、媒體播放或談話等方式導入新課。
第三步:水碧山青的小組合作。通過多媒體播放歌曲音頻或視頻、老師范唱等方法,給學生全方面的視聽沖擊,并在多次聆聽后自學歌曲,可通過小組討論、互幫互助或求助老師等形式,讓學生由不會到會,做到水碧山青。
第四步:激情似火的展示交流和組內競爭。每個小組就學習歌曲分別進行展示,進行組內互評、他評和師評。
第五步:簸土揚沙的拓展訓練。讓學生根據所學歌曲的音樂旋律自創(chuàng)舞蹈動作、伴奏或講故事等活動,讓學生在創(chuàng)編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體驗與同學合作的快樂。
實踐證明,五行音樂課堂教育模式在音樂教學中有其得天獨厚的功效。教師也應徹底地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學習的空間和自由還給學生,而學生一旦在教師的支持下主動地學起來,則將成為一支極其宏大的創(chuàng)新力量,更是明天的創(chuàng)新的力量。它又會大大促進現今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作為一名專職的音樂教師,筆者將朝著這個方向繼續(xù)努力,在課堂上再實踐,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五行教育理念,并形成新型育人觀念,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