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即要教知識,又要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小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開展語文自主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引導有方才能讓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更高效。本文結(jié)合《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的教學例談了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引導; 優(yōu)化策略
一、案例背景
語文教學,即要教知識,又要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因此,教師就不能“灌”,而要“導”,要在“導”上下功夫。怎樣進行有效的因勢利導呢?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到:小學語文教師給學生上語文課,要真真切切地明確學習目標,要切切實實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內(nèi)容,要十分耐心地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要踏踏實實地指導學生練習。一句話,“導”是教學有效性的關(guān)鍵,是開啟“以學定教”的一把金鑰匙。在“學為中心”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思維進行課堂引導的優(yōu)化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一課時,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段讓我深有感悟。
二、案例過程
第一次教學片段:
師:林海音當時看到的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呢?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現(xiàn)在就站在駱駝的面前。請閉上眼睛,接下來老師把這段文字讀一讀,請你們在聽老師朗讀的過程進行想象駱駝在咀嚼的樣子,特別要去想象它們的牙齒。
(教師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的:“我站在駱駝的面前……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斑@一片段。要求學生邊聽教師朗讀邊想象。)
師:同學們,你的牙齒動起來嗎?你們看見了什么?
生:我看到駱駝上牙和下牙磨來磨去,很有趣!
生:我看見駱駝的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感覺很惡心。
師:是啊!你看多丑陋的駱駝,長長的牙齒,咀嚼時又把白沫子沾在胡須上。讓人看了惡心,可為什么林海音還會看呆了呢?
(遲疑一會兒只有1~2個學生舉手)
生:因為作者喜歡駱駝。
師:沒錯,你可真聰明,那就讓我們帶著喜愛的感情讀句子。
以上是我第一次試教中的一個教學片段,這一堂課的教學是在以“以學定教 以生為本”的主題下開展的。以上教學片段中,當課堂上出現(xiàn)了“冷場“時,我頓時慌了,所以在只有一個學生說出“那是因為作者喜愛駱駝”時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及時收場。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教學確實比較流暢,但是,學生對文本的思考卻缺乏了空間。在后來的評課中,很多聽課教師也指出了這一點,都認為教師應該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引導者,如果在語文課堂上不及時地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引導,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低效化的。
第二次教學片段: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對于所學課文內(nèi)容,學生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接受;接受了,才能在頭腦中進行歸納,進而認識和掌握學習語言文字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因此,在第二次教學中,對于相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進行了以下改進。
1、閱讀文本,知曉“呆”的內(nèi)容
(1)是什么讓作者看呆啦?
(2)從“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你體會到什么?(作者觀察仔細)
(3)你平時有沒有看什么呆過,為什么會呆?
(4)哪些句子讓你體會到作者對駱駝的喜愛之情?(抓三個“那樣”體會)
2、多種素材,豐富“呆”的理解
(1)同學們,林海音女士在《城南舊事》中回憶自己五歲時的另一段趣事“一個破藤箱子里,養(yǎng)了最近買的幾只剛孵出來的小油雞,那柔軟的小黃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兒蹲著玩弄箱里的幾只小油雞??葱‰u啄米吃,總是吃,總是吃,怎么不停?。 保ù笃聊怀鍪具@一段話,并引導學生讀一讀。)讀了這段話,你想說些什么?
(2)同學們,在這一段話里作者看到的不是駱駝,而是小油雞。作者可能還是第一次看見小油雞。請你們再聯(lián)系這一段話,然后想想你還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并且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交流)
3、對比體驗,升華“呆”的內(nèi)涵
(1)課文中有一個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嗎?
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2)對比著讀一讀,你讀出不同了嗎?
(3)小結(jié):五歲的小英子看駱駝,居然看“呆”了,而四十二歲的林海音卻覺得那是兒時干的一件傻事??磥磉@“呆”,這“傻”只屬于孩子,只屬于童年。
這樣,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我緊扣“呆”整合教學內(nèi)容,然后基于學生的閱讀視角對他們進行引導,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文本閱讀與思考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童年的樂趣,體驗到作者對童年趣事的追憶之情。
可見,教師的引導是課堂深度學習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引導得當、得法、得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擴張課堂,拓寬課本,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有效的。
三、案例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通過自主化的學習獲得相關(guān)的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自主學習是小學生進行高效語文學習的有效方式,實踐證明,語文自主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小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開展語文自主學習的主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課堂上隨意讓小學生進行“自學”就可以了,因為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如果他們的自主學習缺乏了教師的有效引導,便會失去自主學習的方向與質(zhì)量,從而大大降低學習效率。在“學為中心”課堂背景下,教師依然是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引導有方才能讓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更高效。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重點處“引”,在學習關(guān)鍵處“導”,這樣,才能為小學生指明自主學習的方向,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