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為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預習準備、預習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幾個方面談了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利用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
關鍵詞:自主預習;預習指導;有效預習
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學是讓學生學,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自主學習。為了盡快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我校從今年年初開始,在全校大力推行以導學案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導學案的基本設計方案就是第一課時為問題生成課,即學生通過預習生成問題;第二課時是問題解決課,即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第三課時為拓展訓練課,即通過習題鞏固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以便及時查漏補缺。在這三個課時中,我認為最關鍵的一課是預習課。一節(jié)好的預習課是課堂學習的基礎,是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的前提。預習不僅能幫助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在預習基礎上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自覺地適應未來“先學后教”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實現自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通過近一年來的踐行,學生的預習情況不容樂觀。不知所措的我通過與老師的交流、研討、聽課等形式才發(fā)現問題主要是因為我沒有做好指導工作,學生壓根就不知道怎樣預習。我校高中學生的基礎相對比較弱,學習習慣也沒養(yǎng)成,學生所理解的預習課就是把課本讀上幾遍,這樣根本不能起到作用,沒有目標的閱讀,學生完成起來就敷衍了事。因此,上好預習課,老師并不輕松,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讀課本,老師的指導作用更重要。經過多方取經與反復實踐,我認為上好預習課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使學生真正明白預習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預習有助于了解下一節(jié)要學習的知識點、難點,為上課掃除部分知識障礙,通過預習,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有利于知識系統化;預習有助于提高聽課效果,對預習中不懂的問題,在課上老師講解這部分知識時,目標就更明確,注意力就更集中,更容易將不懂的問題弄懂。同時,這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對于自己的終身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師要做好預習指導
1.教師要在預習前為學生做好準備工作
由于剛開始實行這種教學模式,學生不知道該如何來預習,且在預習時往往抓不住重點,感到很盲目。因此,教師要通過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設計好導學案,也就是把每一節(jié)課教材中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要求學生按照導學案的指引進行預習。有了導學案的引領,學生就能帶著問題預習,任務明確,目標清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嚴格把握預習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讀、畫、寫、查”是預習的基本步驟:
一節(jié)高質量的生物預習課學生至少要分層次地讀四遍課本。第一遍粗讀,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知道本節(jié)課所包含的知識構架;第二遍根據導學案設置的問題有目標地細讀,在課本中畫出自己能解決的相關問題的答案;第三遍有重點地細讀,讀完后對自己確定已解決的問題寫在導學案上;第四遍根據學生自己的預習情況有選擇地讀,主要是把理解得不透徹的那部分內容單獨拿出來再讀,并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或記下來,以便在課下利用網絡等工具進行查閱。對導學案中感到疑難的問題,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繼續(xù)反復閱讀,深入研究,只有通過反復閱讀分析,才能對概念、規(guī)律、推論等達到較高的認知層次,也可以以小組互助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討,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3.教師在預習課后必須進行預習檢查
學生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預習后,每節(jié)課預習完的導學案要交到老師手中,教師可通過學生的導學案完成情況,發(fā)現學生所完成的目標與自己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有多少是相同的,學生還有哪些共同問題需要上課解釋,以便及時為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安排做一個調整。教師還要及時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反饋,給予一定的肯定評價,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學生自主預習成果的重視,無形中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預習任務得以較好的完成,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只有通過預習,學生才能對即將要學習的新課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弄懂,哪些需要教師的引導。這樣,學生在上課時,便可集中精神去聽,去思考解決自己難以弄懂的內容,和同學交流自己在預習時的收獲。
總之,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十分重要,等學生適應了預習的基本過程,即使脫離了老師的導學案也能自己完成,并提出問題,那才是預習課以后真正要達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梅.淺析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3(15).
[2]劉瑞.高中生物有效實驗教學行為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