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教育實施手段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而且,在新教學模式中,怎樣在學校對課堂教學具體步驟、時間劃分等方面做出硬性規(guī)定的情況下,以新課程理念為支撐,在使學生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打牢基礎,解決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共性或特性問題,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進而完美應對高考?
關鍵詞:新課改;知識網(wǎng)絡;生物學素養(yǎng);高考
我們學校進行的“三全六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這讓我們在實施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當然也避免不了出現(xiàn)一些共性或特性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
2014年高考試題,非選擇題29題(10分)(原題略)
此高考試題考點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016考試說明》中指出,本考點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內(nèi)容,考查題型既有選擇題,又有非選擇題。這部分內(nèi)容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每年都有出現(xiàn),是高考必考內(nèi)容。
這道細胞代謝高考試題中等難度,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經(jīng)典曲線題,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將這一曲線圖分析清楚并牢記,本題得全分很容易。但是經(jīng)過調(diào)研,此題學生并不能得到滿意的分數(shù),錯誤在于:第2問,只答A;第4問答“光照”;再錯就是呼吸光合的關系沒有弄懂;“大于”沒答出來。
二、學情分析
生物學科,通過一個知識點的答題情況就可以暴露出學生學習中的一些共性或特性問題。以上是細胞代謝問題,而細胞分裂、遺傳與變異、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現(xiàn)代生物技術等知識點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學生角度:據(jù)資料顯示,我們學校的學生來源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局直,三分之二來自農(nóng)場,受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的差距較大;學生存在的基礎差異、認知差異、學習能力的差異,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面對分塊式分布的零散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欠缺。這是共性問題。
經(jīng)調(diào)研匯總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發(fā)現(xiàn),歷屆學生都認為細胞代謝的題就是難題,在課本中篇幅比較長,基本內(nèi)容多,實驗多,圖解多,經(jīng)典曲線多,學習記憶起來不容易。呼吸和光合的關系理解得不透徹,因為沒有從生物自身生長發(fā)育的角度去認識植物體本身。這是特性問題。
教師角度:我們學校高一生物開課,高二上學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要求一年半學習四本教材,有些教師過于急功近利,新課程教學就多流于形式,在教學中不能有效組織教學,教學效果不顯著。教師不能放開學生,課上雖然有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的提出,但是最后都是為了讓學生主動說出準確答案,多數(shù)情況下是教師說的多,總結的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非常少。課下雖有習題鞏固,但是沒有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達到知識內(nèi)化,更別提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
三、解決問題
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而思維導圖的書寫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知識與習題間的連接再靠學生講解的方式達到內(nèi)化。
1.分組教學,激發(fā)斗志
采用分組教學,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讓兩組學生討論,討論后分別用自己的方式講解,既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容量,又容易形成競爭機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個別學生對于有些題在較短時間內(nèi)還沒有弄懂的,就再多給一些時間,有必要的話可以針對每道題請會的學生做一下簡單講解,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課時,更好地體現(xiàn)訓練的價值,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增強自信心的目的。
2.信任學生,有的放矢
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整理知識點,書寫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細水長流,達到內(nèi)化。每一個章節(jié)結束寫一次,每個模塊結束寫一次,每一次考試結束后寫一次,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總結,既熟練了基礎知識,又將知識點與習題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課上,對于學生在展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不要直接指出,而是通過“請學生打分”“問學生是否需要修改”“引導提問學生的思維盲點”等措施,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印象更加深刻,體系構架的更完整、更獨特、更靈活。
我一直踐行我的理論,小組討論、學生講解、思維導圖書寫。培養(yǎng)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最終提高成績,成就高考。這樣鍛煉了三年,在升入高三的下學期,次次模擬考試第一,學生做題速度和質量顯著提高,一個知識點拿出來,可以擴展出很多知識點,即準確又全面,這就是思維導圖的妙處。教學效果顯著。
四、總結結論
學生的能力和成績是一點點磨煉出來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鼓勵與信任,讓學生相信老師與他們同在,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路要慢慢走,踏踏實實走,一步一個腳印,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也要相信老師。老師的方法很重要,小組討論、學生講解、思維導圖書寫,這是我目前比較有效果的做法。老師的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提高分數(shù),這是現(xiàn)行的教育要求,所以老師和學生必須共同面對,要配合默契。
我知道,教育的路還很長,我會與我的學生一起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受益,讓我進步,同時也為教育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麗麗,龔大潔.淺析新課程理念之“提升生物科學素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1(11).
[2]王丹丹.落實新課程理念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J].考試周刊,20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