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交往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教學交往的順暢與否、良好與否會直接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因此,為了加深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認識,促進良好的教學關系的形成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本文就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重建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簡要闡述了教學交往的概念與內(nèi)涵,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探討了教學交往的重建策略,以期能夠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教學交往 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
綜觀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狀況,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交往的情況并不理想,教學交往缺失和阻隔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并因此影響到了所開展的教學活動的預期成效。因此,為了加深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認識,促進良好的教學關系的形成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本文就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重建等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一、教學交往的概念與內(nèi)涵
教學交往,簡單而言就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溝通與交流,其既屬于一種關系性的范疇,同時也屬于一種活動性的范疇。根據(jù)教學活動的特點和交往的本質(zhì)屬性可知,教學交往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一是,教學交往是在教學行為中發(fā)生的,交往的主體的任課教師和學生;二是,教學交往是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其必須要服務于教育的目標;三是,教學交往的功能是“教”與“學”雙方的互動,包括了教師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交往,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交往以及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互動交往等三種基本的交往形式;四是,教學交往的內(nèi)容不但應該包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應包括情感、態(tài)度以及興趣和價值觀念等多個層面的信息溝通和交流。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表現(xiàn)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主要表現(xiàn)為如下兩種情況:
首先是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主體客體化的情況仍然較為普遍,使得教學交往單邊化的問題仍然較為嚴重。以贊可夫為代表的“教師中心論”提出以后,長期以來,任課教師都被視為教學活動的權威和主宰,而學生則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種原子式單子主體性教學中,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完全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紐帶的,而卻忽略了教學雙方在情感和思想層面的交流,顯然是不利于良好的教學關系的構(gòu)建的。雖然,后來隨著教育學的發(fā)展,以杜威為代表的“兒童中心說”提出以后,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教師中心論”的弊端,并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但是,綜觀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卻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任課教師在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仍然是教學活動的權威和主體,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以任課教師向?qū)W生的單向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傳授為主的,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和表達,從而因為主體客體化的問題導致教學交往單邊化,進而導致了教學交往的缺失。
其次是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交往形式的簡單化。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都是以班級授課制作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的,雖然目前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部分高校已經(jīng)針對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進行了改革,但絕大多數(shù)高校仍然在采用這種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來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在班級授課制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中,教師是作為個體與學生群體來進行交往的,因此,多數(shù)教師關注的也是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之間這種教學交往形式,而卻忽略了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交往和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的較為,從而使得教學交往的形式簡單化,造成了教學交往缺失的問題。
三、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構(gòu)建策略
根據(jù)上文的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顯然是不利于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的,而要改變教學交往缺失的現(xiàn)狀,根據(jù)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重視師生交往的民主性。重視師生交往的民主性,改變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權威和主體的觀念,是解決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問題的關鍵。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只有將學生放到一個平等的、民主的地位上,將自身視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而非主導者,將學生視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非簡單的服從者,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意見,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和表達空間,才能夠有效的拓展教學交往的深度與廣度。
其次,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交往的主動性。也就是說,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只有重視學生交往的主動性,放棄傳統(tǒng)教學中任課教師一些預設的教學程序和想當然的控制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完全按照任課教師的指令和安排被動進行交往的情況,讓學生自主、自覺、自愿的進行交往,為師生之間的交往和生生之間的交往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人性化的環(huán)境,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權、決策權和選擇權,讓學生順暢的表達的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交往的自主性,改變教學交往形式簡單化的問題。
最后,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重視教學語言運用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許正勇.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gòu)[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10.
[2] 韓惠,宋亮.關于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及其建構(gòu)的探討[J].山東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