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紫砂花貨是用提煉取舍的藝術手段,表現(xiàn)天然形態(tài)中富有美學價值的部分,并符合功能合理、視覺美觀和使用安全的實用原則,或者運用雕、鏤、捏、塑等手法,將天然形態(tài)變化為紫砂壺的造型部件。本篇以紫砂花貨“鴻運梅樁壺”為例,談談花貨的特征及其寓意。
關鍵詞 鴻運梅樁壺;紫砂;花貨
紫砂花貨是宜興紫砂壺造型的一大類,自古以來,紫砂花貨因其造型吸引了無數(shù)的茶客,并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藝術。明代時期就有“供春樹癭壺”,據說這是借鑒古老銀杏樹干上的癭結捏塑而成的壺型,成了文獻記載的最早的一把花貨。而清代陳鳴遠的“南瓜壺”以瓜為壺的主體,瓜柄為壺蓋,瓜葉卷成嘴,瓜藤為壺把,葉脈藤紋刻畫生動、制作入微、雅俗共賞。傳統(tǒng)造型的“魚化龍壺”、“藕形壺”、“松竹梅壺”等,均是花貨類造型的代表品種?,F(xiàn)以紫砂“鴻運梅樁壺”為例(見圖1),談談紫砂花貨的藝術魅力。
1 紫砂“鴻運梅樁壺”的造型
紫砂“鴻運梅樁壺”采用紫砂泥胎,呈深栗色。壺身、壺流、壺把、壺蓋全部是用極富生態(tài)的殘梅樁、樹皮及纏枝組成,壺上的紅色梅花是用堆花手法,將有色的泥漿堆積塑造成型,栩栩如生。壺身用了較多的線條來處理梅樹枝干,表現(xiàn)梅樁冰肌鐵骨的傲然氣韻,壺流、壺把與壺身的銜接、轉折流暢自然、饒富興味。梅枝橫陳處,含苞、盛放、欲凋的花朵點點錯錯、疏密有致,引人細品,蓋鈕的一段梅干最是生動。
2 紫砂“鴻運梅樁壺”的裝飾之美
誠然,裝飾是紫砂工藝過程中最后的一道工序,紫砂“鴻運梅樁壺”的裝飾題材取材于梅花。梅花裝飾是按照紫砂陶器的造型要求施藝的,畫面清晰、層次分明。裝飾的梅花肌理豐盈,結構相當,刀法分明。從整體觀之,紫砂“鴻運梅樁壺”的梅花裝飾突破了平面設計,轉而要求立體梅花的效果,使立體畫面更加貼近大自然,生動盎然。手捧紫砂“鴻運梅樁壺”,就像捧著一件高貴的藝術品,喜悅之情洋溢心頭。
3 紫砂“鴻運梅樁壺”的寓意
紫砂“鴻運梅樁壺”的梅花裝飾寓意深刻,梅花具有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fā)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征。中國人對梅的喜歡不是一天兩天的,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歲寒三友”之一,因其所處環(huán)境惡劣,卻仍在凌厲寒風中傲然綻放于枝頭,是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是民族魂的代表。梅的傲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百折不撓。我們更加熟悉那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它的品格與氣節(jié)就是民族精神的寫意。也正是這種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百折不撓的精神,給人帶來了鴻運,故此以“鴻運梅樁”命名此壺。
4 結 語
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就像這款紫砂“鴻運梅樁壺”,貼近自然的設計令此壺讓人眼前一亮,而壺器的設計以獨特梅花為題材,使人在品茗之際想起了梅花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這種品格就像人生的一位導師,指引著我們不畏艱苦、奮勇向前,朝著奮斗的方向前進。
參 考 文 獻
[1]范永良.淺論歷代名家紫砂花貨的制作藝術[J].江蘇陶瓷,2006(02):43
[2]陳惠紅.說說雕刻的紫砂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1(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