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估算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估算大都是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迅速的判斷力,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的觀察比較,對問題作簡約的推理后抓住問題的本質,使問題得以快速解決。由此可見,加強估算訓練有利于學生思維敏捷性的發(fā)展。
如下面是一次歌詠比賽中小紅所唱歌曲的得分情況:
8.8分、9.1分、9.2分、9.6分、8.9分、9.3分、9.4分、8.5分、9.0分
比賽規(guī)定,去掉一個最高分與一個最低分后求出的平均數(shù),為該參賽者的得分。下面的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應是( )。
A. 8.8分 B. 9.6分 C. 9.1分
該題常規(guī)方法是用筆算思考:先去掉最低分8.5和最高分9.6,再算平均分(8.8+9.1+9.2+9.0+8.9+9.3+9.4)÷7=9.1(分)。教學時應突破常規(guī),鼓勵學生用估算方法思考:去掉8.5分和9.6分后,平均得分一定大于最小數(shù)(8.8)小于最大數(shù)(9.4),既然上面三個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當然只有9.1分符合要求,因此要選“C”。這樣學生在估算中不但能嘗到估算的甜頭,體驗到估算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二、加強估算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大家知道,估算方法具有多樣性,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估算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選擇不同的方法,采用不同的策略,積極鼓勵估算策略的多樣化,為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yǎng)架橋搭梯。
如教學“小明家養(yǎng)雞的收入是243元,養(yǎng)豬的收入是479元。估計這兩項收入一共多少元?”時,可引導學生這樣估算“200加400等于600,43加79大于100,因此它們的和比700多一點”“243小于250,479小于500,因此它們的和比750小”“這個數(shù)比200加400大,比300加500小”……又如,教學“教室的長大約有多少?寬大約有多少?”時,要讓學生懂得采用“目測法”或“步測法”進行估算;教學“一個雞蛋大約多重?”時,要讓學生懂得借助平時生活經(jīng)驗,采用“經(jīng)驗法”進行估算;教學“一件工作,甲獨做4小時完成,乙獨做6小時完成,甲乙合做幾小時完成?”時,要讓學生懂得根據(jù)題意(甲乙合作的時間肯定在4與6之間)進行估算;教學“小紅4分鐘走232米,小紅每分鐘大約走多少米?”時,要讓學生懂得聯(lián)系實際(小紅每分鐘走的米數(shù)一般在40米與60米之間,因為人每分鐘走的路程一般在50米左右)進行估算……這樣學生就能因“材”選“法”,靈活估算,思維的靈活性就能得到很好的錘煉。
三、加強估算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估算雖然是對事物數(shù)量或算式的結果做出大概的推斷或估計,不是一個準確數(shù),但卻能驗證運算結果是否合理、是否準確。因此教學中,要運算與估算并重,要求學生在運算中自覺進行估算,從而提高計算正確率,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如判斷4816÷16=31計算是否正確,可根據(jù)“兩數(shù)相除,商的位數(shù)等于被除數(shù)的位數(shù)減除數(shù)的位數(shù)或被除數(shù)的位數(shù)減除數(shù)的位數(shù)加1”進行估算,從而得出4816÷16=31計算錯誤,因為4816除以16的商是三位數(shù),而不是兩位數(shù);判斷0.8×0.7=5.6計算正確與否,可根據(jù)“兩個小于1的數(shù)相乘,積一定比其中的任一因數(shù)小”進行估算,從而得出0.8乘以0.7的積應比0.8、0.7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小,而5.6卻比0.8、0.7都大,所以0.8×0.7=5.6是錯誤的;有時也可用近似估算法,估出結果最接近的整數(shù)值,從而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如8.42×9.04≈8×9=72,8.42與9.04的積比72稍大些;32.45÷8≈32÷8=4,32.45與8的商比4大些;31.8÷8≈32÷8=4,31.8與8的商比4稍小些。像這樣,筆算中加強估算,以估算促進筆算的正確性,對學生思維準確性培養(yǎng)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