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稍谏絽^(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中小學里,作文教學卻不容樂觀,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成為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研不重視,課堂教學競賽、觀摩、教師培訓很少涉及到作文教學。另一方面,少數(shù)民族學生從小使用民族母語,部分教師教學缺乏耐心,低情緒低興趣心理,最終落到學生頭上,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越來越重。
《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來寫作。
提高改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很難,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激發(fā)寫作興趣,消除畏難情緒
首先,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利用我校都是寄宿生,晚飯后的空閑時間,我到學生宿舍和他們聊天、吹牛、嘮笑話,讓學生親近我,在課外先營造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在課內,我不急于求成,而是拿出自己多年訂閱的和到圖書室借得的故事書等書籍讓學生自由看,在班上開故事會,要求人人上臺,可講一段幽默,一則笑話,說一個故事,可脫稿,也可讀稿。
其次,因勢利導,讓學生“我手寫我心”。我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其實作文并不難,會說話就會寫作文,好作文只是將有意義的事,用文字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對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我讓他們寫“放膽文”,自由寫。在點評中,學生只要能寫,不論寫多少,甚至一個漂亮的標題,清秀的文字我都給予表揚,讓他們體味到成功的滋味,體會到作文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消除他們對作文的畏難情緒。
二、大量背誦美文佳作,積累豐富的語句佳作
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長期的積累。我從唐詩宋詞中遴選了必背的80首,還將朱自清、巴金、賈平凹、林清玄和豐子愷等名家短文,讓學生大量記誦。
有時記誦枯燥而又乏味,我盡量用不同的形式時時激勵學生多去記誦,限時背誦比賽,詞語默寫比賽,模仿《幸運52》的猜詞秀,《開心辭典》的闖關式、詞語接力賽等。在家長會上或家訪聊天時,都不忘表揚學生,有時還打電話、發(fā)短信給家長,從不同層面上讓他們得到激勵。長期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只有在不斷的激勵中,學生才能不停地去記誦,只有體會到成功的愉悅,也才會將這種乏味的記誦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
三、模仿演練,借壺打酒多寫多練
我認為教語文,是給予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讓他們將來在工作和學習中去運用語文。能培養(yǎng)詩人、作家固然是好事,但絕大部分學生是不可能成為詩人或作家的,因此沒必要掌握寫文章技巧。
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積淀了一定量的不同美文,讓他們分段、分篇的模仿。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先從自己最喜歡文章模仿開頭,從自己深受最深的情結點的類似文模仿。模仿中,要善于肯定學生能突破“文眼”,不論是形式上或是內容上每一點點小小的突破,都是成績,都是閃光點。
我們要盡力挖掘他們的潛能,要善導、善誘,只要認真去揣摩他的思路,學生筆底的路子寬了,思維也會變得活躍起來。
四、創(chuàng)新實踐,張揚個性,寫出佳作
模仿的目的是要創(chuàng)新。借鑒已背誦的文章內容,只要訓練得法,應該說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寫出作文的。當然,作文要出彩,單有以上一些框套未必能寫出好的作文。除了以上形式突破外,還要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思維,諸如逆向思維運用,求異思維運用,大膽聯(lián)想、想象等。
作文創(chuàng)新是多方位的,立體式的。寫出一篇獨具一格的文章是很難的,要做到文體具有個性,給讀者一個驚喜,結構要求精巧別致,讓人過目不忘,內容更要有個性色彩,使人掩卷長思,語言需有文采,讓人心悅誠服,甚至書寫上都應該具有自己的特點。要做到以上諸點,并非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
激趣、積累、模仿、創(chuàng)新的寫作訓練方式,也許是老生常談,但自己卻視為是教海中的幾點閃光點,我想只要循序漸進,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作文教學是可以亮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