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繁華喧鬧的金寶街西口,有一片鬧中取靜的四合院。紅墻青瓦,雕梁畫柱,隱藏于周圍歐式的高樓大廈之中,讓人有種時空交錯的神秘感。院子偏又緊鄰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的故居,又給本就神秘的院落平添了些許滄桑的歷史感和民族味。如果不是刻意尋找,也許不會有人注意到掛在院落正門厚重門簾上方的匾額,但匾額上由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愛新覺羅·溥杰所題的 厲家菜 三個字,卻在三十多年間不斷地吸引著中外食客。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厲家菜在口口相傳之中,四海聞名。
一場比賽 厲家菜嶄露頭角
1984年10月,正值國慶35周年,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食品》雜志社聯(lián)合舉辦了一個烹飪大賽。除了西藏和臺灣,全國有2800多人報名??荚嚨谝坏狸P是筆試:用豬肉、雞蛋、雞、魚、土豆、西紅柿和油菜等食材設計菜譜,由此淘汰了一批人;第二道是實際操作:設計一桌宴席——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不夠八個大菜是無法稱之為“宴”的。比賽中有一位年輕的姑娘在短短兩個小時內(nèi)做出了14道菜,神奇地擊敗了專業(yè)廚師,一舉拿下了第一名。這位姑娘正是厲家菜第三代傳人——厲家菜創(chuàng)始人厲善麟的二女兒厲莉。
早在鄰里間以“做飯好吃”聞名的厲家是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決定參賽的,雖說厲善麟老爺子的功力最強,但比賽規(guī)則令他無法施展。于是全家開會決定由厲善麟定制菜譜,二女兒厲莉出面掌勺。本是重在參與,卻一舉奪魁。
雖然拿回了廚藝大賽冠軍的獎狀,厲家人卻絲毫沒有開飯館的念頭。厲善麟覺得,一家人擠住在黑胡同的三間房中,想開飯館那是胡思亂想。但人們開始聯(lián)系媒體并追問:在電視里看到的菜肴去哪里才能品嘗到?這個并非廚師專業(yè)出身的姑娘是誰?厲家的菜肴有什么特色能奪得冠軍?媒體記者們幾乎踏破了厲家位于羊坊胡同的門檻。勸說厲家開飯館的人也越來越多,終于,友人一句開飯館能讓厲家菜的手藝“不失傳”打動了厲善麟老爺子的心。全家開會決定,騰出一間房開飯館。
國際名流追捧“就一桌”
1985年,“厲家菜”申請了營業(yè)執(zhí)照,正式開張了?!爸唤邮茴A定,只有套餐,不能零點,廚房做什么客人吃什么,每天只接一桌不翻桌”的規(guī)矩讓厲家菜從開張就充滿了神秘感?,F(xiàn)在看來類似饑餓營銷的手段,都成了“厲家菜”被外界廣泛傳播的商業(yè)噱頭,可在當時只是因為條件有限迫于無奈的選擇。
厲善麟和兒女們雖然都有超越專業(yè)廚師水平的手藝,但他們還都有著本職工作。
厲善麟年輕時先考上了輔仁大學,就讀于化學專業(yè);后又進入北洋大學讀航空工程學專業(yè);解放后正好北京大學招生,他又成了建筑學大師梁思成門下的學生;之后的三校調(diào)整,將他調(diào)整到清華大學,前前后后整整十年,專業(yè)讀了一個又一個。退休前的身份又成了首都經(jīng)貿(mào)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而他也是最擅長做菜的一位教授。
厲家的四位子女中,有三位醫(yī)生、一位營養(yǎng)師。飯館開業(yè)之初,凡是有客人預訂,厲家人光是準備食材就得忙碌一整天。兒女們經(jīng)常是在工作一整天之后,回到家中掌勺。全家七口人居住在三間房中已經(jīng)很擠,騰出一間房已經(jīng)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多招待些客人,實在難以實現(xiàn)。老北京街坊私下里給厲家菜起了個應景兒的名字:“就一桌”。
第一位踏進厲家菜的客人,是英國前首相西斯的秘書。他在串胡同兒觀察民居時,無意中來到厲家菜就餐。他離開之后不久,北京使館區(qū)各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相繼到來。從此厲家菜招待了很多在世界上都大名鼎鼎的人物:英國前首相梅杰,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拳王阿里等等。2008年克林頓訪華之時,提前三個月預定了厲家菜,盡管最終沒有實現(xiàn)行程,可并不影響外國友人追捧厲家菜的熱情。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也曾是厲家菜的座上客。國人對厲家菜的喜愛程度不亞于外國人,金庸、成龍等名人也曾紛紛到訪。
人們對厲家菜的喜愛,不僅是因為菜肴極具美味,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厲善麟才學淵博、善談好客,而且精通英語。他經(jīng)常在外國友人用餐時給他們講講宮廷里的菜,和來自宮廷的厲家菜的故事。
厲善麟是正白旗人,他的爺爺厲順慶原是內(nèi)務府大臣,官職都統(tǒng),專管皇宮內(nèi)的一切生活事務,其中重要一環(huán)就是“用膳”。當時清宮專管國宴的機構叫光祿寺,負責設計菜譜、寫菜譜,再由二品官審核,合格后才能做出。負責檢查的二品官之一就是厲順慶。當時的宮廷菜糅合了漢、滿、蒙、回多種民族菜系的精華,樣式種類繁多,往往一桌普通的家宴也極盡奢靡。近水樓臺先得月,厲順慶因長期做御膳房工作,所以耳濡目染了不少配方。退職后,他憑借記憶寫下了宮中的菜譜和配方,以作自家家常使用。他還收留了不少退職的御廚,在厲家的廚房供職。
愛吃愛學又愛做的厲善麟自小就喜歡往廚房跑,與廚師們打得火熱,為的就是一探究竟:食材是什么,輔料是什么,調(diào)料又有哪些,油溫如何控制。廚師們不愛教,他就在最忙時去廚房,自告奮勇下廚幫個手,久而久之他學會了不少烹飪技巧。父親看他喜歡做飯,就把爺爺留下的菜譜配方傳給了厲善麟。愛做飯就像基因一樣,如數(shù)遺傳給了厲善麟的子女們。原本是厲善麟在家做“大廚”掌勺,孩子們切墩、準備配料;漸漸地孩子們手藝出師了,厲善麟就成了“總監(jiān)”,不時提醒一下注意火候和調(diào)汁。孩子們從小看著父親對美食的熱愛,對廚房的衷情,也都受到感染,各個練出一身好廚藝。廚房成了厲家人歡聚一堂的最佳地點。
厲善麟時常研究菜譜。雖說祖?zhèn)飨聛淼那鍖m仿膳膳單極為珍貴,但厲善麟還是根據(jù)自己所學,對菜譜和配方進行了科學的完善?;瘜W專業(yè)的知識讓他對物質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了如指掌,數(shù)學知識讓他對輔料配比有更加科學的認識,他把平生所學的知識都運用到了烹飪當中。
堅守的原則 傳承的路
大概是厲善麟教書育人的閱歷,令他在傳授子女厲家菜菜譜、秘方之時,不偏不向。如今四位子女都成為了厲家菜的傳人。厲家菜也早已走出國門,日本、澳大利亞都開設了厲家菜,日本的厲家菜還被評為米其林二星餐廳。所有的店面都遵循著第一家店定下的規(guī)矩:只提供套餐不點菜,用餐必須提前預定。厲家傳人打理著餐廳的生意,卻沒有把持著廚房。
厲家菜金寶街店的前廳經(jīng)理王妍介紹,厲家菜的后廚之中,已經(jīng)不全是厲姓家族的成員了。厲家菜要堅持和傳承的是對菜品的制作方法,熱愛著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并且具備一定專業(yè)素質的廚師經(jīng)過厲家菜特有的管理模式和指導,就能夠學習制作方法,成為厲家菜的廚師。雖說廚師的姓氏變了,但厲家菜的秘方不變,秘方中涉及的配料會由厲家菜傳人配制妥當,供廚師們使用。
幾十年間,厲家菜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后廚沒有現(xiàn)代化的廚具設備,只有傳統(tǒng)的灶具;絕不用雞精、味精等添加劑;所有的食材都要選擇最新鮮的;用古老的方法,制作出符合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菜肴。王妍舉例說:“比如厲家菜的熏肉,有一道工序是給肉上色。厲家菜不會使用任何化學色素,而是用紅菜頭泡的水給肉上色?!?/p>
“宮廷”背景讓厲家菜戴上了高貴的帽子,而厲家菜的高貴并非只是有歷史而已。宮廷仿膳的選料精良,制作精細,搭配合理,營養(yǎng)豐富。在一套菜品的搭配之中,一定有葷有素,有涼有熱,有蒸有煮,有炸有炒。一套菜品吃下來,可以品嘗到多種烹調(diào)方法制作出的食物。厲家菜用古老的方法結合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制作著天然真實、精雕細琢、不尚浮華的菜肴。分餐制的形式,讓每位食客的面前呈現(xiàn)出的菜肴雖然只是彈丸小品,但必定已經(jīng)經(jīng)歷數(shù)十道工序。厲家菜精良細致的做功體現(xiàn)在菜肴的每一個方面,正如看似簡簡單單的一道炒咸什中,所有胡蘿卜絲的長短粗細都要一致;一塊鴨肉的分層中,看似脂肪的白色肉質,實際上是蝦肉磨碎做成的,鴨皮上再敷上芝麻,濃香四溢;一份蔥燒鹿筋看起來勁道難嚼,入口后卻綿軟細膩,無需咀嚼;一條糖醋排骨,拎起一端的骨頭便能使骨肉分離,既沒有過分的甜膩,又沒有酸到倒牙,倒是有股與眾不同的醋香;蘆筍還保留著原始的植物香味,魚肚湯比市面上的魚翅湯還要濃郁……這一切的秘訣離不開宮廷秘方的講究、厲善麟的潛心鉆研,更重要的是,厲家菜幾十年傳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精神。
吃下的美食 留住的傳統(tǒng)文化
走進厲家菜金寶街店,得到的驚喜遠非品嘗菜肴那么簡單。店里裝修以清代風格為主,正廳中的一個歐式吧臺卻不顯突兀。在王妍的提醒下會發(fā)現(xiàn),吧臺中間是下沉的。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客人在坐著品酒時,吧員仍以平視的角度服務,讓客人體會到備受尊敬。王妍介紹道:每一個包間中,都有電動簾擋住的一面墻,客人就坐后,服務人員會按動電鈕,簾幕拉開,珍寶展現(xiàn)于眼前——清代的玉如意,晶瑩剔透的玉碗,栩栩如生的水魚兒……各不相同。用餐結束,還可以隨服務人員參觀蔡元培先生故居,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
如今預定厲家菜金寶街店的食客們,大多是想找一清凈之地,專心致志、安安靜靜地吃一頓飯;或是給家人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私密的空間慶祝生日;也有朋友之間相聚尋覓到此。
味道始終是老客人尋覓厲家菜的緣由。就如同,愛新覺羅·溥杰在品嘗了厲家菜之后說,終于找到了小時候在皇宮里吃到的味道;就如同,一位老者在離開北京去海外定居多年之后,回到北京一定要再吃到厲家菜的味道。
厲家菜帶著紫禁城的神秘和光環(huán),在鬧市中取一靜謐之地,無需鑼鼓喧天的吆喝,只在意著堅守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