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秋炎熱季為何易“上火”
夏秋是旅游旺季,特別是暑假期間,更是大中專學生放假旅游的大好時節(jié)。
因夏秋天氣炎熱,在外旅游、跋山涉水、終日奔波,體力消耗特別大;自然界高熱的氣溫,可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皮膚松馳、多汗等癥;灼熱陽光的輻射,直灼皮膚,引起日光性皮炎;陌生的生活環(huán)境、變更的居住條件、不習慣的飲食導致人體“生物鐘”的變化;旅游日程安排太滿,身體疲乏精神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交通工具的速度、噪音和顛簸破壞了正常的睡眠習慣,如此使全身處于“緊張”中,即處于“應激狀態(tài)”。機體一旦進入應激狀態(tài),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就會破壞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和穩(wěn)定,導致全身種種不適和生病……以上種種,導致旅游者產(chǎn)生“上火”癥狀,表現(xiàn)為:臉面潮紅、心跳加快,全身燥熱、口干舌焦、胃口難開、小便發(fā)黃、大便秘結呈羊糞狀;有人舌生紅刺、口苦胃泛、喜冷食;有人眼睛發(fā)紅、眼屎多,“偷針眼”(麥粒腫),牙痛、牙齦腫脹、出血和口腔潰瘍;有人嘴唇、口角和臉上長皰疹等等。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上火”。
二、如何防治夏秋旅游“上火”
1.旅游前作好充分準備。帶足備件和必要的藥品,對旅游路線、車船班次等都預先周密安排。旅途順利不狂喜,計劃落空不懊惱,發(fā)生意外不慌張,因過度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會使大腦指揮失靈,導致“上火”征候。
2.旅游生活有規(guī)律。最好按平時的作息,保證足夠的睡眠,定時定量進餐;旅游時注意勞逸結合,不消耗過多體能,多小歇小憩,不過度疲勞。中午高溫時刻,盡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晚上用溫水洗澡,熱水洗腳,以消除身體的疲勞。
3.講究合理的飲食。旅游中盡量不食酒、煙、蒜、辣、羊肉、狗肉和熏烤食品等肥膩燥熱食品,以免加重“上火”。多吃清火滋陰食品,包括多飲水、多飲清涼飲料,多食西瓜、梨、香蕉、菠菜和油菜等“涼性”瓜果蔬菜,以起到清熱、降火、利便作用,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有條件者,可針對各自體征吃些補藥,一般應使用滋陰降火,生津解渴方面的中藥。
4.必要的藥物治療。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上火”癥狀的,應適當休息,加倍飲水,并口服牛黃清心丸、龍膽瀉肝丸、三黃片和青果丸等清熱解毒類中成藥,也可口服金菊沖劑、夏桑菊沖劑等清涼沖劑。必要時送醫(yī)院診治。
相信在充分的準備、規(guī)律的作息、科學的飲食等手段共同預防下,你的出游必定能夠玩的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