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情景激勵,激發(fā)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薄霸诳赡艿姆秶鷥?,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在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到聽官的跟前??假如有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用幾個感官去接觸?!痹谵r村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使語文教學的內容、方法乃至教學的模式帶有更強的新穎性、變化性、刺激性,讓學生聽聽聲情并茂的錄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延伸課堂
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huán)境,突破書本限制。語文課本的教學內容是有限的。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把課堂教學內容作為一個引發(fā)點鍥入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引導學生鞏固和拓展知識,把目光指向更廣闊的領域。從而把書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知識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學習每一篇課文,我們都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課前了解文中的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課堂上讓學生展示,教師再做補充;學生課后再去閱讀作者的相關作品。這樣因為有了“功夫在詩外”, 就會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擴充教學知識量,突破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時空限制,彌補農村初中學生見聞的缺失,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領悟課文的內涵,把豐富的信息濃縮進短暫的課堂,延伸課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個別輔導,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交互式電子白板、QQ、博客、微信等,可以為教師提供若干個分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具體指導他們的學習??梢允箤W生享受到個別化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實現了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策略、學習過程,不斷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策略、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的適應性調整。教師可以隨時通過信息系統提供的各種數據和服務,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個別輔導,對某些共性問題進行集中面授講解。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做到因材施教。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發(fā)游戲軟件,寓教于樂
目前,小學語文學習中就有關于兒童學拼音、識字、成語、詩詞等的游戲軟件。但初中語文學習的軟件還幾乎是空白。農村初中的孩子雖然已經十三四歲,逐漸成長懂事,但是童心玩念依舊旺盛,游戲依然是他們的最愛。由于留守兒童的劇增,家庭教育的缺失,沉迷各種不良游戲的初中生很多。初中語文學習中有大量需要記憶的知識,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我們如果能通過把這些知識設計到游戲中,開發(fā)成游戲軟件,寓教于樂,把科學性、趣味性、教育性集為一體,讓學生們通過游戲來提高學習語文興趣,增強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引導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正當的而又必需的學習中去,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