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假期,多少人都要出趟遠(yuǎn)門玩一下。而多少人都不忘在一飽眼福的時候,要飽一下口福。我國是一個飲食文化底蘊(yùn)豐厚的國家,走到哪里,都有特色小吃讓你不可禁欲。這次我們京津之游就享受到別具風(fēng)情的特色美食。
驢打滾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我們嘗到一種叫做“驢打滾”北京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驢打滾”小吃是用黃米夾餡卷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fēng)味,是老少皆宜的傳味小吃。
春餅卷菜
在石景山公園我們吃到了一種京式“春餅卷菜”,其味道十分鮮美。據(jù)介紹,北京春餅卷菜,是一種常見的北京美食,常在立春后食用。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種熟食和炒菜。因其葷素搭配,食物種類繁多,故各種營養(yǎng)成分均很豐富,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鉀、鎂、硒等礦物質(zhì)。
糌粑
在北京香山公園,我們吃到了京式“糌粑”。其味道介于“藏族糌粑與北京鍋巴”之間。既有藏族“糌粑”的肉香味兒,又有北京鍋巴的米香味兒,口感異常的媚人。
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tǒng)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它是以青稞磨成粉為原料,經(jīng)炒熟后,以酥油為粘合劑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先將酥油溶化在熱奶茶中,然后加上適量的青稞粉,攪拌成團(tuán)狀后,用手捏成形狀后直接進(jìn)嘴吃。而京式糌粑,卻不是用手捏著吃,而是有一個能捏東西的不銹鋼捏勺“捏”著吃。
鍋巴菜
在天津塘沽我們吃到了一種叫做“鍋巴菜”的特色小吃。據(jù)介紹,鍋巴菜是天津的特色美食。它形似煎餅,卻另有一番味道。鍋巴菜也叫“嗄巴菜”,是一道在天津非常受歡迎的早餐小吃,它營養(yǎng)豐富、香辣適口,可以與中原的“煎餅果子”并駕齊名。
葉兒粑
天津的古文化街,有很多外地特色小吃。我們在那里吃到了一種叫“葉兒粑”的宜賓特色小吃。這種葉兒粑有點(diǎn)兒像中原的粽子,但是味道絕不相同。葉兒粑口感柔滑鮮嫩,肥而不膩,還有著一股淡淡的艾香。據(jù)介紹,葉兒粑又叫艾饃,原是川西農(nóng)家清明節(jié)、川南春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它是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餡心或鮮肉咸餡心,外裹鮮橘子葉,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潤,醇甜爽口,荷香味濃,菜分兩味,咸鮮味美。
云南春卷
回來路過北京西站,我們又吃到了“云南春卷”。這種春卷口感是外脆內(nèi)嫩鮮香無比。賣春卷的是云南人,她們說,這種春卷純屬云南風(fēng)味,沒有絲毫地域演化。云南春卷在云南是一個比較普及的大眾小吃。全國各地皆有不同的春卷制作方法和口味特點(diǎn),但云南的春卷配料和制作又所不同。云南春卷的餡料調(diào)制精細(xì),選料講究而刀蠛細(xì)膩,統(tǒng)一要切成如末大小的丁。皮坯攤制要薄,炸好后要酥、香、脆,色澤要求金黃均勻。
祖國河山美,處處風(fēng)味多。出門暢游,在瀏覽大好河山的同時,一定別忘了讓祖國的豐厚美食文化來美美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