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女兒的婚事真愁死我了
為女兒的婚事,真是愁死我了。我女兒今年24歲,幾年前大專畢業(yè),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家里又有房子。可是,她卻偏偏愛上了一個打工的農(nóng)村男孩。
對此,我和她爸都不同意,一直沒讓她把男孩帶到家里來。我們多次勸說女兒,還是與那男孩子散了吧,可她卻聽不進去我們半句話。為這,我們都不給她好臉看,為的是讓她好割斷戀情。為了掐斷他們的關系,我還專門讓女兒請假回老家住了幾個月。沒想到,那男孩又和女兒聯(lián)系上了,還悄悄地把女兒接回了自己的老家,結果兩個人更是掰不開扯不斷了。
沒辦法,去年7月份,女兒帶著男孩第一次回家來,我們只好做了一桌的飯菜招待。見這一次面,讓我們更加不能接受了。首先,是男孩的長相讓人不滿意,看著不舒服。再者,男孩在一家汽配廠打工,言談舉止比較粗俗。而且,經(jīng)過旁敲側擊,還了解到男孩的家庭情況也不理想。
哪個父母不想讓女兒嫁個好人家?我們表面上還是客氣招待了男孩。男孩走后當天晚上,我們再次跟女兒鄭重表態(tài),堅決不同意女兒再跟他來往,女兒當時看我們的氣勢沒有說什么。
但是,后來我們卻發(fā)現(xiàn)情況越來越不妙。女兒在外工作,干脆不回家住了,也不告訴我們住在哪里。我曾追問過女兒,女兒說男孩還在纏著她,我囑咐女兒要快刀斬亂麻。今年正月,我接到男孩發(fā)來的信息,語氣很不好,叫我不要再干涉他和我女兒的事。更沒想到的是,后來,女兒竟也跟我們吵翻了,隨后離家出走,打電話也都不接。最近,讓人捎話來,說如果再不同意就不回家啦……
一氣之下,我真想說你不回家就不回家,從此斷絕親子關系??墒恰パ?,急死我了,氣死我了。人到老年,我們不都是為女兒好嗎?我們不該操這份心嗎?
心理解析:割不斷的心理臍帶
非常理解這位母親此時此刻的心情,這不僅僅因為我是心理學工作者,更因為我也是一位老年父親,也為孩子們的婚戀大事操過心。所以我想,您就別拿我當心理專家,首先拿我當一個說得來的老朋友,我們說說心里話,好嗎?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為孩子的婚戀大事操心,天經(jīng)地義,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為孩子操心是因為父母之愛。
可是,我們的這種愛,為什么孩子們會不買賬不領情?為什么反而會弄得兩代人都不高興?
有人說,我們中國的父母總愿意干涉兒女的婚事。還真是這樣。這是為什么?做父母的也許說,那是因為我們對兒女的愛。不對,至少不全對。哪國的父母不愛兒女?為什么我們對兒女的婚事干涉過多?說到根本上,這和我們對兒女的人生干涉過多一樣,都是源于我們文化里的一種突出的親子心理特點。
這個特點就是強烈的親子心理一體化傾向。我們的父母和子女,好像連體人,雖然出生后切斷了生理臍帶,但是,還有一條割不斷的心理臍帶,強有力地把兩代人連為一體。
于是,子女的事兒,也成了父母的事兒。于是,本該子女自己擔當?shù)氖聝?,父母也總是不肯放手,總是比自己的事兒還操心。輪到子女的婚戀大事了,當然就更操心,更牽腸掛肚,甚至想替子女當家做主了。于是,愛過了頭,變成了干涉,操心過了頭,變成了侵權。
可是,子女到底是獨立的人。每個獨立的人的本能都有自己的獨立心理需求,當這種心理需求的滿足受到限制的時候,就會想方設法來爭取滿足了。于是,對干涉就要反抗了,對侵權就要維權了。
于是,愛過頭操心過頭的結果是,親子關系鬧僵了,誰都不高興。
所以,我們操心歸操心,一定要做到幫忙不幫亂。
心理對策:還給孩子人生的權利
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解決認識問題了。解決哪些認識問題呢?
第一,孩子的婚姻孩子做主。
孩子是婚戀的當事人,婚戀大事本該他們自己拿主意,這是他們的權利。如果為這樣的事兒,父母和孩子鬧起矛盾來,就是打到法院,父母也是輸家。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咱們就不多說了。
第二,鞋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婚戀是要講條件,婚姻是要柴米油鹽,但是,婚姻又絕不單是外在的物質條件可以衡量的,不單純是物質生活,到底還是講究精神生活的。
所以,一樁婚姻好不好,兩個人在一起合適不合適,關鍵是當事人內(nèi)心的感覺。一雙鞋子別人看著好,自己穿著未必舒服。用心理學的話說,婚姻的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是一種心理指標,而不是一種物理指標。因此,不是旁人能夠評判的,說句狠話,旁人真的沒有發(fā)言權,這個旁人也包括父母。
第三,就是選擇錯了也是孩子的權力。
您也許說,婚姻自主,不錯,心理體驗,不錯,只要孩子們婚姻幸福,我們可以不固執(zhí)己見。問題是,婚戀大事,光跟著感覺走,誰能保證準對?既然是一種心理體驗,就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事,不好論對錯。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真的錯了,也只能讓孩子自己承當,也只能讓孩子自己品嘗,也只能讓孩子自己交一筆學費,好學會婚戀。不僅婚戀,孩子的整個人生,成敗得失,都得自己去面對,去學會。犯錯,摔跤,也是人生的權力。
有了這樣的認識,接下來我們該怎樣行動?
一是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
對孩子們的婚戀大事,如果能做到完全讓孩子做主,當然最好。如果實在有看法,該交流交流,該說出口就說出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是,說歸說,聽不聽,就得由孩子們了,大主意,還得讓孩子自己拿。
二是一定送上父母的祝福。
有些家庭為兒女婚戀大事兩代人沖突很嚴重,甚至鬧到要斷絕親子關系。父母說說氣話,也許難免,但是,行動上千萬不能鬧到這一步。
因為這樣鬧起來,最后受傷的絕不僅僅是孩子,和孩子過不去就是和自己過不去。所以,不管我們怎么看,只要孩子自己愿意,我們就該給孩子送上最好的祝福。
上面這些可不是說說漂亮話。哪位父母能這樣勸好了自己,誰就少了一份著急生氣,多了一份心安氣順。父母心安,是自己的福氣,也是孩子的福氣。
編后語:
談到婚姻自由問題,就不得不說到婚姻法。我國的《婚姻法》是調整人們婚姻、家庭關系的法規(guī),是人們正確處理婚姻家庭關系的行動指南。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的社會主義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
小編個人認為,婚姻自由涉及公民切身利益,關乎社會穩(wěn)定。為此,應從國家政策、社會與公民三者行動起來,為維護家庭和諧社會進步做出應有貢獻,這有利于我國婚姻家庭的長遠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