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tǒng)計,全球的博物館不下十萬家,為了吸引觀眾,相比較傳統(tǒng)的博物館,一些標新立異的博物館也不斷涌現:憂傷博物館,失戀博物館,便便博物館。在冰島,也有這樣一家別開生面的博物館:“丁丁”博物館,一經開張就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觀眾,因為博物館收集了280枚貨真價實的“丁丁”,涵蓋各種陸地上的和海里的哺乳動物……
上世紀70年代,哈特森只是一家中學的校長,工作之余他和同事的關系非常密切,不時地開一些玩笑。也不知道誰泄露了哈特森的“丁丁”比其他人大的秘密,同事們以此開起了玩笑。
有一次,在哈特森的生日宴會上,竟有同事將一只北極熊的“丁丁”送給他當禮物:“嗨,我剛才在海邊撿到你的‘丁丁’了……”看著同事哭笑不得的禮物,哈特森不僅沒有惱怒,反而開心地“笑納”了。就在他以為這不過是同事的惡作劇時,卻發(fā)現“大事不妙”,之后不僅他生日時會收到送來的動物“丁丁”,圣誕節(jié)也會收到“大禮”。
隨著收到更多動物“丁丁”,這倒給了哈特森靈感:“既然有了這么多丁丁,為什么不再搜集一些,來一整套動物們的‘丁丁’呢?”說干就干,哈特森把目標瞄準到了海洋的哺乳動物,因為他居住的小鎮(zhèn)離港口很近,只要有空他就會碰碰運氣,可是當他一開口提出搜集動物的“丁丁”時,所有人瞪大著眼睛,認為他精神上有問題。就這樣,哈特森搜集“丁丁”的速度非常緩慢,到1980年,他搜集的丁丁總數13枚,1990年增加到34枚。1997年,“丁丁”數量也只達到62枚。
1998年2月份,哈特森所在小鎮(zhèn)居民聽到一個讓大家臉紅的消息:一場動物的“丁丁”展將在小鎮(zhèn)舉行,這自然是哈特森的杰作。開幕式上,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圍了個水泄不通,更讓哈特森興奮的是,原本此舉是分享他近年來的收藏,展覽還沒有結束,就有漁民送來了鯨魚的“丁丁”,足足有八十厘米長,七八公斤。幾天后,哈特森更是意外地接到95歲居民艾拉森的電話,表示可以在他死后捐贈出自己的“丁丁”。
憑借展覽的宣傳,哈特森搜集動物的“丁丁”速度大大加快,可是隨著“丁丁”越來越多,他的房間每一個角落都塞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罐,妻子提出警告,讓他和他的“丁丁”們去睡。有一次,哈特森參觀了一家憂傷博物館,他受到啟發(fā)?!盀槭裁床婚_一家‘丁丁博物館’呢?”哈特森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同事們,同事們十分贊同。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家“丁丁博物館”誕生了,“丁丁”數量多達280種,涵蓋陸地上的和海里的哺乳動物,鯨魚55件、海豹等鰭足類動物的36件、陸生動物的118件。為了讓展覽館看起來更加專業(yè),哈特森還對每一種“丁丁”做了詳細的記錄卡片,并翻譯成多國語言。另外他在門口建了一個大的保管箱,專門用于陳列高達1.7米抹香鯨的“丁丁”。
考慮到博物館不收費,為了維持博物館的日常運作經費,在展館區(qū)的旁邊,哈特森又建立了一個“丁丁仿生品”銷售區(qū),開發(fā)了“丁丁”形電話機,“丁丁”形酒具。周末時三五個男人朋友相約而來,品著酒,聊著天,顯得很有男人氣息。很多女人也慕名而來,看著這些奇形怪狀的丁丁,不僅沒有拘束,反而充滿了話題。頗為搞笑的是,一個妻子帶著丈夫前來,就是為了讓他重拾二十歲時的雄風。
如今,哈特森早已聲名鵲起,博物館每年的游客多達十萬,靠著賣仿生品早已實現了收支平衡。在感受動物“丁丁”獨特魅力的同時,哈特森也有不少的難題,諸如艾拉森的“丁丁”由于存放時間長,加上當時保存的方法不太好,現在縮水成了一團小肉球,他需要找個新的更年輕更大的。為此,哈特森在網絡上發(fā)布了全球懸賞。尋找還未果,朋友們就樂開了:“為什么還要這么辛苦全球找呢,你的不就是最合適的嗎?”
編輯/鄭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