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企業(yè)由過去的競爭模式轉向了競合。雙方通過聯盟的方式進行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此同時,由于知識的無形化及內隱性,使得這種合作并不理想。提升知識聯盟的績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社會網絡關系的特征
由信任、聯結強度、信息共享等形成的社會網絡關系會給知識聯盟企業(yè)帶來戰(zhàn)略性資源,這種資源能構成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并使其他企業(yè)難以模仿。
信任是極復雜的心理現象與行為模式,文獻對其有不同的解釋。早期社會學家將信任看作是特有的個人心理,沒有將其與生活中的事件及值得采取的行動相聯系。隨著研究深入,Lewis(1989)提出信任是群體特有的,其產生的基礎是社會性,而非心理性。
聯結強度用于反映網絡內成員間的聯結力度。按照聯結強度的大小,可將其分為強聯結與弱聯結。區(qū)別在于強聯結表現為合作伙伴間情感聯系,弱聯結的合作伙伴間的聯系較松散。
關于信息的定義,不同學者有不同界定。Norbert 從控制論出發(fā),將信息定義為有秩序的度量?;诓煌膶W科與學術語境,信息共享具有不同的定義。在特定范圍內的信息公開,可提高同一信息利用率進而實現這一信息的最高效益。
二、概念模型與理論假設
(一)概念模型
根據以上文獻整理,提出了在社會網絡情境下社會網絡關系是如何影響知識聯盟企業(yè)績效的概念模型,如圖2.1所示。
(二)理論假設
不同水平的聯盟沖突對于聯盟績效的作用有所差異。在高水平的聯盟沖突中,組織成員的能力發(fā)展將受到限制,同時該聯盟網絡的存續(xù)也會受到影響。一些學者指出,聯盟滿意可以有效降低組織成員退出聯盟網絡的傾向,組織成員中可以更加公開的進行信息共享與知識傳播,提高自身能。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高水平的聯盟沖突會對聯盟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假設H2:聯盟滿意會對聯盟績效產生正面影響。
在知識聯盟社會網絡中,信任應當更多的發(fā)生于組織層面,是聯盟成員對合作伙伴信任的傾向程度,是全作企業(yè)間公平交易的反應。作為網絡提供的關鍵資源,信任反應出聯盟關系的質量,成為聯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Mayer,Davis and Schoorman(1995)相信信任能夠使聯盟建立更加持久的關系,可以為企業(yè)在未來合作預留協調空間,避免機會主義行為,降低治理成本。通過信任,知識聯盟主體能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增加聯盟的持續(xù)性。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3a:信任對于聯盟沖突存在負向影響。
假設H3b:聯盟沖突在信任影響聯盟績效方面起中介作用。
假設H4a:信任對于聯盟滿意存在正向影響。
假設H4b:聯盟滿意在信任影響聯盟績效方面起中介作用。
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特別是處于知識聯盟網絡中的企業(yè),加強合作伙伴間的聯結,獲得親密關系,可以有效減少交易成本與預期利益的不確定性,使聯盟雙方獲得滿意,親密關系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沖突的發(fā)生。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5a:強聯結對于聯盟沖突存在負向影響。
假設H5b:聯盟沖突在聯結強度影響聯盟績效方面起中介作用。
假設H6a:強聯結對于聯盟滿意存在正向影響。
假設H6b:聯盟滿意在聯結強度影響聯盟績效方面起中介作用。
在聯盟網絡中,通過公開分享信息可以加深聯盟成員對彼此關系的承諾,強化互信程度。聯盟網絡中的主體通過正式與非正式的渠道交流建立社會關系,增強合作伙伴間的默契,容易使得成員獲得聯盟滿意。此外,及時的信息共享可以有效解決聯盟成員間的爭端,消除存在的分歧,進而增強雙方的信任關系,在效降低聯盟沖突發(fā)生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7a:信息共享對于聯盟沖突存在負向影響。
假設H7b:聯盟沖突在信息共享影響聯盟績效方面起中介作用。
假設H8a:信息共享對于聯盟滿意存在正向影響。
假設H8b:聯盟滿意在信息共享影響聯盟績效方面起中介作用。
三、數據分析
本文根據顯著性水平p<0.05以及標準化路徑系數為正值作為判斷路徑關系成立的主要依據。當顯著性水平p<0.05則認為假設通過顯著性檢驗,當標準化路徑系數為正值,則說明本研究路徑方向與驗證結果相同。當上述兩個檢驗結果同時出現,則可以說明本文路徑假設成立。假設路徑的顯著性水平均小于0.05,各路徑的標準化系數為正值,本研究假設路徑方向與驗證結果相一致。因此,該模型的其他路徑方向與假設一致且顯著得到支持。
四、結論
社會網絡關系對于知識聯盟企業(yè)的績效提升起著正向的影響作用。本文通過構建基于社會網絡的知識聯盟企業(yè)績效作用機制模型,驗證了信任、聯結強度、信息共享對知識聯盟績效產生的正向影響。(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