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luò)小說《鬼吹燈》對所謂“鬼吹燈”的解釋是:“人點燭,鬼吹燈?!笔钦f盜墓者進入古墓中,得先在墓的東南角點燃一盞蠟燭,如果蠟燭著了,才能開棺;如果蠟燭熄滅,須速速退出古墓,不可取一物。相傳這是傳說中四大盜墓門派之——摸金派的不傳之秘,千年傳承,不得破例。
有諺為證:
發(fā)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
人點燭,鬼吹燈,堪輿倒斗覓星峰;
水銀斑,養(yǎng)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shù);
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兇,笑面尸,鬼笑莫如聽鬼哭。
其中“發(fā)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指的是四大盜墓門派,這四大派的盜墓者分別稱為“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鬼吹燈》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摸金校尉”。
正史只記載在南北朝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yè)時設(shè)立過摸金校尉一職,《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記載:“帝少好讀書,頗識古事,粗有文才……以魏武有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分見諸列傳。”
說起摸金校尉,與曹操有著不解之緣。但故事還得從漢朝時的梁孝王劉武說起。
梁孝王是劉邦的孫子,漢文帝劉恒的兒子,漢景弟劉啟的親弟弟?!顿Y治通鑒》里記載:“(梁孝王)每入朝,上使使持節(jié)以乘輿駟馬迎梁王于關(guān)下。既至,寵幸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
梁孝王能和漢景帝同坐一輛車,可見當時他的地位是何等高貴!
據(jù)說,竇太后最寵愛梁孝王,漢景帝也非常喜歡這個弟弟,所以竇太后、漢景帝、梁孝王母子三人經(jīng)常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
有一天,母子三人又在一起喝酒,酒正酣時,漢景帝一時興起,情不自禁地說:“千秋萬歲后傳于王。”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都很吃驚,但酒桌上的話,很多時候也只是說說而已,梁孝王也不會當真?!巴蹀o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nèi)喜。太后亦然。”
就算不當真,但是梁孝王心里還是很高興,竇太后更高興,對這個兒子,她是能賞賜的金銀珠寶都賞賜了,要說再能給什么,也就是這個帝位了,如今漢景帝能親口說出來,管他是不是醉話呢,能有這句話就好。
事也湊巧,漢景帝這話說完沒多久,吳、楚、齊、趙等七國造反,吳、楚先攻打梁國,殺死梁國數(shù)萬人。
梁孝王據(jù)守睢陽城,命韓安國、張羽等人為大將軍,抵抗吳、楚之兵。吳、楚受阻于梁,不敢越過梁國向西進兵,僵持了三個月。最終吳、楚被滅,梁孝王軍功不可沒,因其是皇帝的親兄弟,其封地北以泰山為界,西達高陽,共有四十余城,多數(shù)是大縣。
可漢景帝在酒桌上說的那句話就真的成了“醉話”,是不作數(shù)的,因為第二年,他就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但是梁孝王一直不能忘卻自己的皇帝夢,過了幾年,漢景帝因故廢黜了太子,眼看機會又來了,竇太后便提出讓孝王當漢景帝的繼承人。后來因為大臣和袁盎等人的勸阻,這件事就擱置了。
之后,漢景帝又立膠東王為太子,眼看自己的皇帝夢被和袁盎給斷送了,梁孝王心中十分怨恨,就和羊勝、公孫詭等人密謀,暗中派人刺殺和袁盎及其他參與議嗣的十多位大臣。和袁盎的死,很自然地讓漢景帝懷疑到了梁孝王的身上,順藤摸瓜,一查果然就查到了梁孝王。
漢景帝很生氣,派人去捉公孫詭和羊勝。當時公孫詭和羊勝就躲在梁孝王的后宮里。為了保全自己,梁孝王叫羊勝和公孫詭自殺,之后才把他們的尸體交出來。
漢景帝聽說了這件事,十分惱火,一直不肯原諒梁孝王,任誰來勸也不行,不管是長公主館陶公主還是他的母親竇太后,都不行。
沒辦法,梁孝王便上書請求朝見皇帝,最后背著刑具俯伏在宮廷門下,認罪自請?zhí)幜P,這才讓漢景帝高興起來,兄弟倆抱著哭了一場,手足之情又復(fù)從前。但今時不同往日,漢景帝從此以后慢慢疏遠梁孝王,不再和他同乘車輦了。
又過了幾年,這年冬天,梁孝王又入京朝見,上奏折請求留住京城,漢景帝沒有答應(yīng)。梁孝王回到梁國后,悶悶不樂。在良山打獵散心時,有人獻上一頭牛,牛足長在背上,這讓梁孝王心生厭惡。
沒多久,他就得熱病死了,謚為孝王。
活著的時候,坐擁三百里江山,富可敵國,他自小享盡榮華富貴,平息七國之亂后,他以睢陽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后人稱為梁園。
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余里,各種花木應(yīng)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孝王經(jīng)常在這里狩獵、宴飲,大會賓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云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傲簣@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于此??闪盒⑼醍吘箾]有當上皇帝,生前遺憾身后補,他選擇建造規(guī)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過過當皇帝的癮。
梁孝王的墓在芒碭山群的保安山南山東側(cè)半山腰,坐西面東,墓前有龐大的寢園建筑。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只有帝王才有資格建寢園。梁孝王墓之所以建有寢園,當然是因為他一直忘不了他的帝王夢。并且他的墓不是用巨石所砌,而是“斬山作廓,穿石為藏”,可見工程十分浩大。
三國初期,當時曹操的勢力不大,十分弱小。群雄爭霸,有些時候,打下來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修整,就已經(jīng)換了新的主人。所謂地盤“朝秦暮楚”在當時不是什么新鮮事。每一個城主都不知道自己能在這座城上待多久,于是常常會發(fā)生那種將剛打下來的城池洗劫一空的情況。
如此惡性循環(huán),軍隊很難休養(yǎng)生息,更別說壯大了,只能在一座又一座城池之間疲于奔命。
對于一代梟雄曹操來說,這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結(jié)果,他希望自己的軍隊迅速壯大起來,能夠稱霸一方,可軍隊無法長時間休整,流離失所的百姓也沒有一天安生的日子。別說打仗,在當時連吃飯都是個大問題。
為了籌集軍餉,曹操竟打起了盜墓的主意。要知道,這種行為非常為人所不齒,項羽當初就是因為盜了秦陵,被劉邦抓住了把柄,壞了名聲,自此和帝位無緣。
但當時缺錢少食的曹操哪兒顧得上這些,為盜墓他別出心裁地在軍中設(shè)“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部隊打到哪兒就盜到哪兒,哪座隨葬品多就盜哪座。
“中郎將”和“校尉”,都是古代的軍中職位?!爸欣蓪ⅰ痹跐h代是皇帝的親信,統(tǒng)領(lǐng)皇帝的侍衛(wèi),是御前將軍,相當于今天專門擔任京城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安全工作的警備司令,級別很高,也很重要,是皇帝的嫡系人馬,非一般人能擔任。
“校尉”,在戰(zhàn)國末期已有此官職,秦漢時為部隊中的中級軍官,級別比中郎將低很多,“中郎將”是指揮官,“校尉”是具體辦事的頭兒。
“發(fā)丘”,就是盜墓,自然“發(fā)丘中郎將”就是盜墓大隊長;“摸金”指到墓中尋找寶物,“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一伙盜墓者干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鞍l(fā)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后來還真的成了官職名稱。
曹操盜梁孝王的墓非常成功,但前面也說了,梁孝王墓是“斬山作廓,穿石為藏”,曹操的手下是靠什么打開陵墓、盜出財寶的呢?
原來,當年的盜墓者在塞石上打了“牛鼻眼”,中間穿進繩子將塞石一塊一塊拉了出來,由此得以順利進入墓室。至于是用什么方法將這么重的塞石拉出來的,就沒有人能說得清了。
據(jù)說曹操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yǎng)活了手下全軍將士三年。眾所周知,西漢中期開始厚葬成風(fēng),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提供了條件。
當時袁紹手下的名士陳琳,在為袁紹攻伐曹操前發(fā)布的檄文中說:“特置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p>
曹操有頭風(fēng)病,據(jù)說曹操在看陳琳寫的檄文時正犯病,看到要緊處時,曹操驚出了一身冷汗,頭也不疼了。
袁紹兵敗后,陳琳歸順了曹操。曹操對陳琳說:“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意思是,“你以前跟袁紹時寫信(檄文)給我,只需列舉我本人的罪狀就行,為什么要往上罵我的父親和祖父呢?”
陳琳當時聽到曹操這樣的話,立即低頭承認自己有罪。但是后來,曹操也并沒說什么,他是個愛才的人,沒有進一步追究陳琳。但也可以從中看出來,曹操自己沒有否認曾盜過梁孝王的墓。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于是,曹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tǒng)治者。
后來,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他死后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還有什么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要知道,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quán)力與地位不亞于帝王,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
推想原因有二:其一,他一生主張節(jié)儉。據(jù)說,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guī)下詔“自縊”。宮廷中的帷帳屏風(fēng),破舊之后縫補一下再用,不可換新的。
其二,為了防止盜墓。大概是因為自己早年曾干過盜墓的勾當,也曾親眼目睹了許多墳?zāi)贡槐I后尸骨縱橫的場面,他不愿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薄葬”。
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采取了“疑?!钡拇胧髡f,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七十二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
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shè)。這七十二座冢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shù),誰也沒發(fā)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曹操之時,摸金校尉乃從正規(guī)的軍事編制。曹操之后,盜墓者皆各自為政,同行之間并無師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盜墓,均為摸金校尉,多以個人行動為主。
摸金校尉們干活,他們每個人都佩戴著用穿山甲的爪子做成的護身符,這個既是護身符又是身份的象征。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里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
然后開棺摸金,死者最值錢的東西,往往都在身上帶著,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還有護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連肛門里都塞著寶石。
這時候動手,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后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照原路退出去。
其實,蠟燭熄滅后就說明墓穴里的氧氣不夠,趕緊出去確是為了保命。
傳說有些墓里是有鬼的,至于這些鬼為什么不入輪回,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內(nèi),那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他們舍不得生前的榮華富貴,死后還天天盯著自己的財寶,碰上這樣舍命不舍財?shù)闹鲀?,也就別硬搶他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