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群雄逐鹿之時,天下最大的勢力有三股,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得不亦樂乎,坐山觀虎斗的張士誠倒樂得清閑,在蘇州高筑墻廣積糧,休養(yǎng)生息。
這天,蘇州的一條巷子里忽然響起了叫罵聲。原因是李員外要在自家院子里修建園林,特請當?shù)赜忻墓そ辰固珌碜龉ぁ?/p>
焦太這人建筑手藝不錯,唯獨太貪,不光索要的工錢昂貴,還常常干偷工減料的事。這不,園林建完,工錢也付了,李員外才發(fā)現(xiàn)有個亭子沒用原先說好的松木,而是換了楊木,心中大為不滿,就此罵起來。
罵歸罵,但工錢都給了人家,李員外也是無法,正要回去,卻見遠處走來一個道長。道長問明情由,嘆了口氣說:“我見這姑蘇城風光秀美、民風淳樸,正想修建道觀,不料還有這種小人?!崩顔T外答道:“我們這里還是好人多,道長只需找別的工匠即可?!钡篱L笑了:“不,我偏要找這個焦太!”
道長自稱姓劉,說是從外面募集了一些香火錢,特來蘇州建觀。他這觀建得也奇,買了半畝方圓的地,用布料四圍一遮,誰也不知道他在里面折騰什么。
過了兩天,劉道長竟真的找上焦太,讓他圍著布料起建圍墻。焦太索要三十貫銅錢,劉道長滿口答應(yīng),但是有言在先,這墻要修得平整結(jié)實,不可有縫隙,否則扣錢。焦太也答應(yīng)了。
圍墻修成,焦太找劉道長驗收。劉道長拿出三十貫錢,卻不給焦太,走到圍墻前用手摸了摸墻縫,果然十分平整,一點縫隙都沒有。
焦太正要吹噓幾句,卻見劉道長取出一枚銅錢,對著墻縫就按了進去,竟然“撲哧”一聲應(yīng)聲而入!原來這焦太又犯了老毛病,在砌磚時為節(jié)省材料費,在磚縫里放的三合土非常少,外面看沒毛病,里面卻是空心的。蘇州建筑行使用的三合土與其他地方不同,除了石灰、黃土、沙石外,另加糯米漿、紅糖,價錢可不低,省的錢自然又入了焦太的腰包。
雙方有言在先,墻砌得除了平整外,還得結(jié)實,不然就扣錢,劉道長的扣錢法卻與眾不同,他把那三十貫銅錢,一枚一枚塞進墻縫。他說了:“墻不結(jié)實,就用工錢補。這個道理說得通吧?”就這樣,焦太眼睜睜地看著劉道長往墻縫里塞錢,四面墻塞完,只剩下二十貫銅錢了。更要命的是,周圍有很多人圍觀,焦太這回真是顏面掃地了,最后他連那二十貫錢也沒拿,掉頭就走。
焦太聲名掃地,自然恨劉道長入骨。他想,此人用銅錢塞墻縫,自然是財大氣粗,何不聯(lián)絡(luò)山匪搶了他?自己既能泄憤又能分得一筆小財。他悄悄去找附近靈巖山上的山匪,如此這般地一說,山匪們都樂了,這可是只大肥羊啊,立即讓焦太帶路,半夜去搶劉道長。
來到道觀門前,焦太望風,山匪們翻墻而入。焦太在外面豎著耳朵聽著,可里面半晌也沒啥動靜。天快亮時,只見道觀大門一開,山匪們魚貫而出,出來后還朝門里拱手,然后畢恭畢敬地把門關(guān)上。
這是唱的哪一出啊,焦太越看越納悶,就上前問山匪。不料山匪翻了臉,說:“凈給我們?nèi)鞘?,給我打!”結(jié)果焦太挨了頓狠揍!
焦太忍著疼回到家,越想越氣,難道這個仇就不報了?看來劉道長跟山匪認識啊,既然這樣,不如去報官,就說劉道長勾結(jié)山匪,圖謀不軌!就這樣,焦太直奔衙門而去。
這時候負責蘇州治安的,是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張士信也覺得這個劉道長很奇怪,就帶了人去道觀查看。來到門前,他上前打門,老半天也沒人出來開門,心頭火起,一腳過去把門踹開了。一大幫人蜂擁而入,到了里面只見布幔還沒有除去,張士信立刻吩咐:“給我劈開!”
布幔一去,在場的人都愣了,里面空空如也,只是一塊大空地,地面上有很多車轍印。張士信越看越糊涂,最后只得敷衍了事,說:“這肯定是個妖道,知道我們會來,提前跑了。告訴附近居民,不要靠近這個不祥之地?!闭f完就走了,焦太也只好悻悻而歸。
大約過去一年多,朱元璋滅掉了陳友諒,兵鋒直指張士誠,幾十萬大軍團團圍住了蘇州城。這蘇州城墻修得太堅固了,朱元璋攻打了九個月都打不開,只好圍而不攻。
到了第十個月,城里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最要緊的是糧食短缺,糧價飛漲,一貫錢都買不了一斗白米。
富裕人家還好點,窮人家就鬧起了饑荒,餓得眼都冒綠光,就差人吃人了。卻說李員外,因為前些日子家里著了場大火,真正是家徒四壁。
李員外餓得沒辦法,忽然想起劉道長修的墻來,那墻是用十貫銅錢填的縫,不知道現(xiàn)在還在不在。都說張道長是妖道,那地方不吉利,可活命要緊啊。他立刻帶家人奔道觀而去,一到就砸圍墻。
不多時,圍墻砸出一個大豁口,去墻縫里一找,還真有不少銅錢。雖然現(xiàn)在買不了多少糧食,但是起碼能多活幾天。這時,李員外忽然發(fā)現(xiàn),這墻竟然是夾層的,里面都是白花花的大米!
這可比銅錢實惠多了,李員外一家急忙拿口袋來裝。動靜一大,街坊鄰居發(fā)現(xiàn)了就也來裝白米,一共裝了幾十石才裝完,附近的百十戶人家能多活一兩個月了。忽然,李員外發(fā)現(xiàn)墻壁夾層里還有一張紙,撿起來一看,上面寫著:一年后姑蘇被圍,必將人以人食,吾于心不忍,故留糧活命。落款竟是:劉伯溫!
劉伯溫在那時候的老百姓心中,是等同于諸葛亮一樣的活神仙。作為朱元璋的軍師,他來張士誠據(jù)守的蘇州,要做什么是再簡單不過了。不用問,劉伯溫肯定是奉了朱元璋之命,來蘇州勘察地形,看怎樣攻打最合適。他一看蘇州高高的城墻,就知道除了長期圍困外別無他法。這一圍困,最遭殃的自然是老百姓。他目睹蘇州風光秀麗,百姓民風淳樸,實在不忍心變?yōu)槿顺匀说娜碎g地獄,但不圍城又是無論如何也攻不破的,這就是慘無人道的戰(zhàn)爭啊。就在這矛盾中,他看見了李員外和焦太的爭端,忽然心生一計,在教訓(xùn)焦太的同時,把墻壁里的銅錢作為引子,來吸引貧民來砸墻,從而發(fā)現(xiàn)里面的白米。那時候的人都迷信,要不是餓極了,也不敢來這“不祥之地”砸墻。
焦太修完墻走后,劉伯溫就命人把圍墻改建成了夾壁墻,又在半夜把白米運了進去,車轍印就是這么留下的。至于那些山匪,面對聲名赫赫的劉伯溫,以及隨身保護他的高手,的確只有退避三舍。當然,對于幾十萬姑蘇百姓來說,這點糧食純屬杯水車薪。不過對于劉伯溫來說,能救一個就算一個吧。
劉伯溫雖然號稱賽諸葛,但有件事兒他沒算到,就是張士誠后來也知道白米的事了。他拿著劉伯溫寫的紙,看到“人以人食”的字眼只覺得觸目驚心。難道,真要讓這樣的慘劇在號稱人間天堂的蘇州發(fā)生?最后,他頹然低下了頭,傳令:“升白旗。”
張士誠降了,蘇州城完好無損,城中百姓一陣歡騰。就這樣,朱元璋十個月都沒打下來的蘇州城,被劉伯溫的一堵墻拿下了。蘇州百姓從內(nèi)心感激劉伯溫,還有一個人,卻是受到了深深的觸動,這個人就是焦太。他目睹劉伯溫的一片慈悲心,救了無數(shù)百姓,頓感自己的渺小卑微,從此痛改前非。
他在劉伯溫死后,特意在城中給劉伯溫立了一座衣冠冢,位置在今天的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