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五人筆談:劉漢斌和他的《草木與恩典》

        2016-04-28 00:42:04對話者:王丹姚慧高雪張蕾樊佳
        六盤山 2016年2期
        關鍵詞:草木土地植物

        對話者:王丹+姚慧+高雪+張蕾+樊佳

        王丹:低姿態(tài)的高雅

        一、以生命敬畏生命,讓人生溫暖人生

        在劉漢斌的散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作者給予生命最充分的尊重。他寫草木并非吟風弄月般的觀賞,而是給它們以品性與人格,從植物的發(fā)芽到成長所需的環(huán)境無不描述得細致深入。當然,這并不是植物學的教科書,因為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完全灌注于他所描繪的草木身上,在總結(jié)它們種性的同時,也不忘同情它們一生的多災多難,但更多則是流露出對每一株植物的頑強生命力的贊賞。仿佛每一株草木都是作者人生的導師,在它們身上印證了生命可貴的同時,也獲得了面對人生的力量。灰條、旱芹、谷子、駱駝蓬、苦蕎麥、車前草、木瓜、沙棗樹、胡楊,在這一株株草木的身后呈現(xiàn)的是一幕幕多姿多彩的人生,這每一株鮮活的頑強的生命都不容被小視,哪怕是一棵任人踐踏的小草在作者的筆下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和令人欣賞的品性。在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下,每株植被都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彰顯出它們不平凡的一生。

        先看《旱芹》,這是寫芹菜的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贊美的是芹菜耐旱的品質(zhì)?!耙磺袧駸岘h(huán)境都是促生腐敗的溫床。芹菜生性耐旱怕澇,這是智者的品質(zhì)。拒絕濕熱就是遠離細菌、真菌、病毒以及蟊蟲。芹菜只有扎根土壤方能生長,而這些專門以侵蝕植物器官為生的細菌、真菌以及蟊蟲,就潛伏在濕熱的土壤里,一旦植物的根系伸進濕熱的土壤,它們絕不會輕易放過?!边@就寫出了生命品性的可貴,生活中的誘惑不斷,在你放松警惕的時候就很容易掉入自己疏于一時的陷阱,正是芹菜這樣不矯情的耐旱品質(zhì)讓它能免于細菌的侵蝕,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讓它們必須應對和堅守,根本無暇顧及偶爾的一絲貪念,不過在環(huán)境安逸的時候,旱芹也有固守不住種性的時候,但這并不要緊,每一個生命都有自身的弱點,我們應該有的則是理解之同情的態(tài)度。作者認為其“種性里依然固守這耐旱的本性,這就夠了。”作者總是能在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美,更能在缺憾中見出生命的厚度。

        作者對草木的認識是經(jīng)過一個長時間積累的過程,只有與它們身處一地,才能真正領略到每種植被的特別之處。作者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為他熟知這些草木提供了便利條件,即使一開始對某種植被產(chǎn)生某種厭惡之情,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它們產(chǎn)生新的認識,從而發(fā)現(xiàn),換一個角度對待生活會看到更別致的風景。如《駱駝蓬》,起初作者對駱駝蓬是不以為然的,因為它的香味太濃,甚至是香極生臭,臭的讓人厭惡,“只要輕輕碰一下,駱駝蓬的香味就會牢牢地黏在身上?!毕噍^于其它草木,駱駝草是怎么都不會惹起大家的憐愛的。但這樣以來也減少了來自外界不必要的侵擾,讓它們從發(fā)芽到結(jié)果的一生仿佛都是無憂無慮的,駱駝草安靜地完成了種族的繁衍過程,走向生命的盡頭,在“秋陽中,斜雨下,秋風里,駱駝蓬就像是神情安詳?shù)睦先?,它們用最后的微笑面對生命中最后的那一抹夕陽?!边@樣安逸自在的一生誰不傾羨呢!但若僅僅如此的話,怎能叫作者對生命心生敬畏呢?所以,其實駱駝蓬的獨特之處并非是其獨到的香味,“真正的獨特是來自于它們骨子里的藥性?!倍蛑幮?,駱駝蓬治好了母親的咳嗽,駱駝蓬也實現(xiàn)了它一生的價值。

        雖說劉漢斌的散文多寫草木植被,但在這些鮮活的生命身上,我們感受不到周作人散文的那般悠閑、淡遠的情調(diào),如周作人的《故鄉(xiāng)的野菜》:“(紫云英)花紫紅色,數(shù)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著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鳥雛,尤為小孩所喜……”周作人寫故鄉(xiāng)的野菜是將野菜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的,有種把玩的意味在其中,就野菜自身的特點展開自己的審美想象,帶給人們的是自在悠閑的美感。劉漢斌同樣有一篇描寫野菜的散文,我們可以做一下比較,這篇散文名叫《灰條》,文中作者是這樣介紹的:“灰條具有一切野生植物生生不息的品質(zhì)。它們絕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次求生的機會。它是野草,卻常常和莊稼生長在一起。它是游走于野草和莊稼之間的一種野生植物。她的誕生仿佛是為了在人的內(nèi)心里尋找到生命的價值。于是它就比其他野草多了一個好聽的名稱—野菜。”其實,作者無論是描述灰條還是其他的草木都很注重它們的種性,因為那象征著人類的品性。如果說周作人的美文是與現(xiàn)實人生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的,那么劉漢斌的植物散文則是與現(xiàn)實人生緊密聯(lián)系著的,所以在描述草木時,他更注重的是它們自身的種性,以及這種性所帶給生命的價值。

        二、以質(zhì)樸顯真情,將物性化人性

        劉漢斌的散文并非出于一種純粹的雅興,更不是對植物的把玩,而是出自對人生的體悟和把握。在閉塞、寂寞的西吉鄉(xiāng)村,只有草木與他為伴,讓作者在它們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品質(zhì),這些頑強堅韌的生命在不斷地激勵著自己,同時也將它們視作自己精神的依托。與其說是在寫草木,不說是在表達自己。作者賦予它們以精神人格,其實是在展現(xiàn)自我對人生的認知,這些脆弱而頑強的生命是真正融入劉漢斌的人生的,是真正彼此產(chǎn)生情感交流的,大地上的莊稼植被已成為他與家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其實,作者對鄉(xiāng)土的熱愛是帶著內(nèi)心的傷痛的,因為炙熱,所以疼痛,因為疼痛所以能表達出深幽的情感。正如作者在《隱痛:植物高過了莊院》一文中表達的:“我們都走了,留下莊院,雜生的草以及樹木依然在生長,高過了院墻,遮住了莊院。田地荒蕪了,干旱依然在持續(xù)。我?guī)е业母赣H游走于千里之外,我們都是游子。無論走得再遠,心里一直裝著我們的家,無論莊院怎樣衰敗下去,它依然是我和父親唯一的故鄉(xiāng)?!背鞘械臄U張,土地的貧瘠,讓所有人都放棄了故鄉(xiāng)來到了城市,留下的是一座座空寂的莊院,野草雜生,過去的道路也被遮掩,沒有了人氣的莊院顯得荒蕪衰敗,若不是在這瘠薄的土地上看不到一絲希望,莊院也不會被遺棄。面對落魄的莊院,作者想起了小時候常聽到的蟋蟀聲,那時候無憂無慮,不知到什么是憂傷,什么叫落寞。但卻如作者說的:“人生畢竟不是過家家,我必須學會舍棄,必須學會承受?!泵篮玫挠洃浺矂荼貢屵@座莊院在作者的心中得到珍視與懷念。

        我們經(jīng)常會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劉漢斌的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生活的本真寫照,他來自于西海固這片充滿苦難與信仰的土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草木象征的是生命和希望,劉漢斌選擇書寫草木,就是出自內(nèi)心對生命的信仰和敬畏。在他的筆下,每一棵草木都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樣澆注著自己的精神人格,也是因為對生活的感恩才會有情感如此質(zhì)樸和細膩的“草木篇”,劉漢斌的創(chuàng)作是表現(xiàn)生活與人生的,是一種值得我們?nèi)バ蕾p的低姿態(tài)的高雅。

        姚慧:樸素的生命頌歌

        一、城市化進程下埋藏著的“隱痛”

        1.熾熱的懷鄉(xiāng)情結(jié)

        作者用飽含人性關懷的筆觸,述說了城市化進程對古老鄉(xiāng)村世界的現(xiàn)實沖擊,不僅在物質(zhì)層面有著明顯的表現(xiàn),而且在觀念上對鄉(xiāng)土社會依然有著潛移默化的滲透。祖祖輩輩生活在西海固那片淳樸的農(nóng)耕世界中,當走進城市的喧囂,面對著紛擾繁華的現(xiàn)代化都市時,不免會產(chǎn)生對城市的異己感。因而,作者通過對鄉(xiāng)土人情風俗、童年生活(被選擇的記憶)場景的再現(xiàn),言辭中傳達了對鄉(xiāng)土的懷念與眷戀,此起彼伏、炙熱而深沉……

        劉漢斌說到:“無論走得再遠,心里一直裝著我們的家,無論莊院怎樣衰敗下去,它依然是我和父親唯一的故鄉(xiāng)?!睉燕l(xiāng)思緒、赤子情懷,汩汩流淌于時間的車輪之下。

        西海固,成長在貧瘠蒼茫的土地之上,孕育著無數(shù)人生于斯長于斯的赤子情懷,炙熱而濃烈,展現(xiàn)了一段悲壯的心靈歷史。

        2.對苦難的悲憫情懷

        在時空的轉(zhuǎn)移下,生存的苦難迫使他們走出這片封閉的、大自然不曾憐惜的土地,去追逐生存的需要,擺脫苦難,走出貧窮。“如果不是連年顆粒無收,如果讓我的父老鄉(xiāng)親還能從瘠薄的土地里看到一絲希望,人就不會走,莊院就不會被遺棄?!保▌h斌《隱痛:植物高過了莊院》)句句話語中滿含著作者沉靜、真摯的情感,對故土的依戀與不舍。“在這里生活過的人,都被無盡的干旱和連年的歉收傷透了心。決意要走出去的人都不愿意再返回到這里生活了?!保▌h斌《隱痛:植物高過了莊院》)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處處充滿了對生命的威脅與傷害,一顆悲憫鄉(xiāng)土苦難的心,向讀者傳遞了飽含溫情的訴說。長時間的陰雨天導致向日葵欠收,牽連著人們的心,欠收意味著生活的艱辛,悲苦,也深深地觸動著他們的靈魂。自然萬物哺育了靠天吃飯的人們,一旦遇到極端天象,遭遇沉重后果的便是這些無能為力的勤勞的百姓。

        在這部散文集中,更多的是展現(xiàn)了對鄉(xiāng)土的懷念與眷戀。作者將對鄉(xiāng)土世界的懷念、眷戀與憂傷全部展現(xiàn)在作品中,細致、懇切……作者并未沉浸在對原有生活狀態(tài)中的懷念與感傷之中,而是另有訴求。

        3.反思農(nóng)耕文明的失落

        散文集的部分篇章中,也有對農(nóng)耕文明失落的反思。其實這也是一種隱藏著的鄉(xiāng)愁,是懷鄉(xiāng)者的反思與批判。在自然環(huán)境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之下,滿足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只能依靠自然的施舍與饋贈?!八麄儫o法改變這片土地上作物的收成,卻又頑強地抵觸著一切從山外擠進來的新事物、新想法?!保▌h斌《隱沒地:一片荒土》)在封閉落后的環(huán)境中,人們只是局限在現(xiàn)有的土地中,拒絕外來事物的沖擊,似乎是在拒絕中走向落后。

        4.荒蕪的家園:不能承受的現(xiàn)實與記憶之痛

        生活在那里的人們,依靠著大自然賦予的能量,才能夠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經(jīng)歷過貧窮、苦難,他們的記憶中永遠銘記著這種物質(zhì)的蒼涼所帶來的苦難。在城市化進程下,人們選擇了另外的生存之道——走進城市。曾經(jīng)的家園已經(jīng)逐漸荒蕪,人煙稀少,土地荒涼。不能承受的現(xiàn)實與記憶之痛,也是城市化進程下鄉(xiāng)村的宿命,城市文明對鄉(xiāng)村文明的毀滅。

        《人間煙火》:“失卻了人間煙火味道的村莊,只適合于懷念?!惫爬系泥l(xiāng)村世界,在城市化的影響之下,人們遠離了故土,故土已然沒有煙火的氣息,荒蕪、沉寂?;夭蝗サ墓枢l(xiāng),到達不了的遠方。因而,作者表現(xiàn)的村莊只是值得去懷念,隱含著內(nèi)心的無奈與悲痛。

        二、精神的回歸與生命意識的呼吁

        1.鄉(xiāng)村終結(jié)的焦慮——精神的回歸

        在城市與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雙重變奏中,作者把鄉(xiāng)土審美化為靈魂的棲息地、理想的家園、精神的殿堂,城市化則是與其相對的另一面。鄉(xiāng)村即將會在城市化的充斥之下,完成它的終結(jié)。那個承載著人們精神家園的搖籃,曾經(jīng)哺育了成長在這里的兒女們。豐富的物質(zhì)滿足了原本匱乏的基本生存需求,然而,在城市化的影響下,處處充斥著對物質(zhì)的欲望,因而對人性或多或少地存在異化。人們處在一個困境之中:抵達不了的城市,無法回歸的鄉(xiāng)土——精神困境。

        作者通過對自然植物的描寫,使這些“品格獨特的散文”中蘊藏著一種追求與價值,即重建精神家園。呼吁精神的回歸,回歸鄉(xiāng)土世界中那種樸實而寧靜的精神世界,同樣也是鄉(xiāng)土散文的精神特質(zhì),找回靈魂的棲息地。

        2.草木和恩典——生命意識的呼喚

        一位農(nóng)民作家,用樸素的語言發(fā)現(xiàn)真善美。對生活做如實的陳述,與現(xiàn)實的人生緊密聯(lián)系,對植物以人格化的書寫,植物生靈與人類同呼吸共命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尊重在那片大地上生長出來的每一種植物,它是大自然對命運的饋贈與恩賜,感念、感恩、感謝。

        《草木和恩典》中寫到:“我感謝父母給了我血肉之軀,我感謝南灣有一種叫艾蒿的植物和仁心仁術的老中醫(yī),是他祛去了年僅四個月的嬰孩身上的四六風,讓這個在生活艱難中的一九八二年冬天出生的孩子,健康成長,并用筆頭記下了南灣的植物。再一次寫下南灣,因了感念?!弊髡咴诟卸髦匈潛P生命的高貴,對生命意識的呼喚。草木是大自然對命運的恩賜,植物在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對大地上自然萬物強大的生命力以及生命存在的高貴和美麗的描寫,作品張揚了人性的本真和強大的生命精神。生命在蒼茫遼闊的大地上是平等而崇高的,艱難的生命體驗逐漸內(nèi)化形成悲壯的生命意識,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以及對生命的珍重,展示了原始自然的生命強力,這種力量正是那里的人們在艱難的生存境遇下養(yǎng)成的堅韌不拔、揚厲激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根源。這種堅韌不拔、揚厲激進的精神影響了歷代生長在那里的兒女,成為激勵人們尋求人生意義的內(nèi)在精神力量。

        高雪:后鄉(xiāng)土時代的抒情

        在《草木和恩典》的第二輯《北方生靈》中,作家以擬人化筆法寫了西海固許多頑強生長的植物,如胡麻、發(fā)菜、蕎麥、冰草、苦菜、枸杞等,這些植物是西海固這片土地上與惡劣環(huán)境頑強斗爭的戰(zhàn)士,它們與這里的人們一樣,雖然生存環(huán)境不甚完美,然而不放棄頑強生長和對這片土地的堅守。作者以物寄情思,各種植物被賦予了人的精神和品質(zhì),它們或耐旱而堅強生長、或安靜地歸屬土地、或奉獻自己的一生。通過對這些植物的人格化書寫,作者感悟生命的深度,思考人生的價值意義。

        劉漢斌的寫作建立在自己的農(nóng)耕體會上,他的“植物散文”是真正意義上“有根”的寫作,他的文字樸素天然,毫無矯揉造作,平靜安詳?shù)奈淖窒旅嫣鴦又膮s是作家深邃宏博的思想。劉漢斌通過植物思考自己人生選擇的同時,也對棲居在西海固大地上的農(nóng)人充滿復雜感情,他的寫作是真誠的、自由的、溫暖的、然而也是百感交集的。

        閱讀《草木和恩典》,深感作者對自己所寫的每一株植物都貫注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在作者眼里,西海固的每一株植物都是珍貴而崇高的,它們寄托著作家各種復雜的情感以及隱秘的心靈體驗。《草木和恩典》的第一輯中,筆者更多的感受到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糾結(jié)、錯綜復雜的感情。在此輯《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中,作者被深愛著土地、并想把自己“像楔子一樣深深地扎進這田埂上”的父親感動,為了父親,也為了自己心中對土地的感恩,作者說他不愿意讓父親成為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我會盡力爭取是我自己”,甚至希望對土地的堅守延續(xù)到下一代,“我知道,如果我的孩子現(xiàn)已省事,他也不愿意,如果可能,他會盡力爭取是他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有堅守土地的決心,并且希望自己能接替老父的愿望,扎根土地。

        但是,西海固的自然環(huán)境使這片土地貧瘠多難。生活于其間的人們雖然竭盡心力地努力勞作,希望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可還是無奈、被迫地被這貧瘠的土地推向城市以尋求生息。作者承擔著一家人的生計,再強大的堅守之心此時也有些潰敗了,他萬分糾結(jié)地離開莊院去城市謀生。這時候,筆者注意到作者數(shù)次用到“原諒我”這三個字,足見作者心中的無奈、辛酸、矛盾與痛苦。所以,當作者從城市再次回到家鄉(xiāng)時,看到久無人居、雜草叢生的莊院,他的感觸、苦悶還有自責使他寫下《隱痛:植物高過了莊院》。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你不知道一個村莊被遺棄后那種落寞的表情,我知道?!薄伴T窗洞開的莊院,有著和天下所有孤兒一樣的抑郁的表情,失卻了人間煙火味道的莊院被長勢旺盛的植物遮蓋著,有一種衰敗的味道正在滋生。這種味道是從雜草叢中幾聲零零碎碎的蟋蟀的叫聲開始的,一下一下,將我的心揪疼,為什么非要遺棄,為什么我不愿在這里生活了卻又回來了?!贝藭r,蟋蟀的叫聲不再是令人愉悅的了,而更像是一陣悲鳴曲,讓人心上多幾分痛楚。作者以樂景襯托自己的哀情,使哀更加深邃,各種感情可以說是五味雜陳,而占主導地位的,始終是心底的悲從中來。筆者讀到這段文字時,結(jié)合我家鄰居久未人居的莊院試圖體會作者這份復雜的感情,終有所理解,但苦于沒有作者那種離而又歸的經(jīng)歷,所以,難以抵達作者那般深沉的情感體驗。

        另外,作者情感的復雜也通過他對于生活在西海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情感而表現(xiàn)出來。西海固的農(nóng)民于貧瘠的土地上感受著生之艱難,但是他們即使夢想破碎,辛苦付諸東流,也依然頑強堅守在這片似乎有魔力的土地上,他們把土地分成一塊一塊,“在每個人的心里,只愛著屬于自己的那一塊土地。田埂橫在耕地之間,也橫在農(nóng)人的心里,平衡著人心,也制約著人性?!保ā峨[沒地:一片荒土》)筆者看來,農(nóng)人們對土地的深愛就是這土地的魔力。深愛土地促成一種信仰,耕種土地的農(nóng)民都記著祖訓“無論土地多么貧瘠,只要勤于營務,土地是永遠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勞動愿望的人的?!边@里的農(nóng)民繼承著古舊的勞動方式,甚至是執(zhí)拗的繼承,他們不主動去接受新事物,只有當受了打擊感受到科學的力量時才做出改變。面對這些,作者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他感動于農(nóng)人對這土地的熱愛,而由于土地的貧瘠,人們對土地的敬畏變成拒絕新事物輔助的時候,這無疑是令人心痛的。

        《草木和恩典》的第三輯作者主要寫他放棄在城市的奔波,歷經(jīng)內(nèi)心的煎熬與人生道路的慎重選擇后,最終回歸故土。作者說“返鄉(xiāng),我不僅僅是只為了自己。我知道,離開土地,離開種子,我的一生便沒有什么成就可言,”作者的返鄉(xiāng)不僅是為了尋求自己心靈的歸屬,同時,他希望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在土地上誠實勞動?!岸喈a(chǎn)出一些讓人吃著放心的食物,以善待我們的生命?!弊髡叩姆掂l(xiāng)歸田是其人生價值的一次升華,以前留下來堅守土地,是因著繼承父親對田地的守望,為了能繼續(xù)父親扎根土地的愿望,當他離開田地,感受過城市的喧嘩與騷動后,作者徹底知道土地才是他能安心汲取養(yǎng)分的所在,他愿自己種一些能安全入口的食物,以善待生命,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選擇。也許未來會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明明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棲息的艱難,但作者毅然選擇過田客的生活,去聆聽大自然中萬物的生長拔節(jié)之聲。在《田客生活筆記》中,作者這樣表達自己的心聲,“我一直堅信,當人生達到一種境界,無論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都可以讓自己生活得充實。我對物質(zhì)生活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碗粥可以養(yǎng)活我,有一間房可以讓我棲身,有一些植物可以與我為鄰,詩意就與生活同在?!边@種田園生活是作者的人生選擇,也只有在這種與自然為伴的詩意生活里,人才有暇思考人生,從容不迫地面對生活。在車水馬龍,喧鬧繁忙的現(xiàn)代生活中,可以讓人從容淡然的田園生活無疑是給思想一片馳騁的草原,給人生一塊難得的凈土。筆者認為,這就是大自然的恩典,這就是草木的恩典,從一棵草中你可以聽到令人動容的故事。

        《草木和恩典》一方面把植物與人性、人生聯(lián)系起來,拓寬了散文的路徑,另一方面它的藝術特色也給讀者吹來一陣清風。

        首先,《草木和恩典》的語言干凈、含蓄而又蘊含著詩意,簡潔的句子往往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例如,“失卻了人間煙火味道的村莊,只適合于懷念?!边€如“一聲長嘆,穿透濃密的夜色,在山梁上縈繞,似呻吟一般疼痛,似哭泣一般凄切,似苦音慢板一般憂愁,將夜色里洞開的窯門塞滿?!边@樣的句子極易于讓讀者想象馳騁和思緒飄揚。

        第二,方言口語的應用使作品樸實而又接地氣,“常聽父親和別人扯一些我找媳婦不用愁的磨?!薄懊髦揽蜃佑袉栴}還拿出去賣,就是日弄人,”諸如這樣的句子給作品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作品具備生活氣息。

        第三,劉漢斌的散文具有詩歌特質(zhì),他的一篇短文往往就可以構(gòu)成一幅圖景,而且圖景的畫面非常飽滿,有聲有色,有情景有意義。劉漢斌的散文是詩化的散文,散文中彌漫的詩意使他作品的生活氣息更加濃厚,在《草木和恩典》的第三輯中,作者寫他回鄉(xiāng)之后的生活,每一篇文章中都有詩意的生活場景和對這些場景的詩意描寫。

        張蕾:心存誠敬的生命頌歌

        一、一草一木總關情

        馮友蘭在《新世訓》(又名《生活方法新論》)的《存誠敬》一篇中論述了“誠敬”二字的內(nèi)涵。在《存誠敬》一篇中,馮友蘭繼承了宋明道學家推崇的“誠論”,但與“舊論”又有所不同,認為誠敬兩個字的內(nèi)涵,“可以從兩方面說,就一方面說,誠敬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方法。就又一方面說,誠敬是一種超凡入圣的途徑?!本推渲凶鳛橐环N立身處世的方法,先生進一步闡釋?!罢\,即是真,所謂真誠是也。”百看不厭的文藝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厭,是因為其中有作者的“一段真至精神”在內(nèi)。所以無論讀多少遍,每次讀到都覺得是新的。“有真至精神是誠,常提起精神是敬?!弊x《草木和恩典》,可以感受到作者劉漢斌對大自然的誠敬之心。

        首先,作家劉漢斌有一顆真誠之心,對草木懷有真誠的情感。情是誠敬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草木和恩典》中流露出的真誠主要通過真情表達出來。他不偏愛某一類莊稼,對出現(xiàn)在他生命中的每一株小草都悉心觀察,熱情歌頌,任何一株被常人忽視的小草都能成為他筆下書寫的對象。因為他對植物的愛是發(fā)自肺腑的真誠。唯有一顆真誠的心,才能發(fā)現(xiàn)每一株草木不同尋常的外在價值和內(nèi)在品質(zhì);唯有真誠,才能不惜筆墨地為每一株草木寫下贊美的詩。對草木,對故鄉(xiāng),對土地,劉漢斌都飽含真情。他不厭棄凋敝的山村、荒蕪的農(nóng)田,哪怕是一塊不養(yǎng)莊稼的鹽堿地。亦不毫無節(jié)制地去贊美、去歌頌,他的情感是樸素的真誠,不虛假,不做作。正因其真誠,才格外觸動人心。因為真誠,當我讀作者抒情詩一般的散文時才會每每感動于他書寫植物的字里行間,不禁讓人回到過去,回望故鄉(xiāng),回想童年。

        在他筆下,植物是可愛的、靈動的、頑強的、奉獻的,如《一片鹽堿地》,面對一片被專家斷言不適宜農(nóng)作物生長的鹽堿地,“我”固執(zhí)地種下油葵種子,艱辛的勞作,苦苦等待著油葵出苗。油葵出苗的描寫:“播種后的第八天,霜白色的土地里,密密麻麻地突起了小巧的土包,土包頂端開裂的縫隙里,透出油葵憨厚而茁壯的兩片葉子,嫩黃色的芽小心翼翼地從縫隙里伸出來,一支煙的工夫,霜白色的地面上就像是被誰蓋上了一層淡綠色的薄紗?!焙B(tài)可掬的油葵苗在作者的精心守護下出苗,字里行間透出對撫育莊稼的真摯情感,是世間其他情感不能比的。作者熱衷于土地和土地上生出的莊稼,如實地陳述著這片土地在生活中給予他的恩情和無奈。

        在水泥叢林長大的人,見慣了雕琢有形、姹紫妖嬈的名貴植物,很少有人會在意一棵雜亂生長的小草,一株不知名的素淡的小野花,自然無從談起對它們的樸素的真情。劉漢斌,土生土長在群山環(huán)繞、百草叢生的西海固,在南灣的草木陪伴下成長。他是農(nóng)民的兒子,熟悉山中的一草一木,他又是情感飽滿、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藝術家,這兩種身份的詩意融合使他比一般人對草木有更深厚、淳樸真摯的感情。讀《草木和恩典》,我們在句讀之間能感受到作者筆端帶著感情,一種日久生情的難舍。以他最真誠的筆,回報著曾經(jīng)養(yǎng)育、陪伴他無數(shù)日子的草木?!盁o論我走得多遠,我的根,卻依然扎在那片土地上,離開的時間久了,我總想回去看看,或者是帶著我微不足道的報答,反哺我出生的那片土地?!奔庇谔与x農(nóng)村的人,心里想的是再也不回那個地方;唯有對農(nóng)村、對自然懷有真摯情感的人,無論身在何處心里都裝著思念,回到那個地方。

        二、敬畏生命

        “萬物有靈”是人類先民的普遍信仰,先民認為,不僅人有靈魂,日月山河,樹木花鳥等無不具有靈魂。這一生命觀念一直留存在人們的意識中,形成一種無意識的心理積淀,影響著世世代代的農(nóng)民,形成了各民族對自然萬物的敬畏和崇拜。

        在劉漢斌筆下,草木不是無生命的東西,它們是鮮活的,一草一木都有著奇異的靈性。面對孕育生靈的土地,作者從來不會輕言創(chuàng)造,把“輕易說出我們的創(chuàng)造”當做一件極為無恥的事情?!皬男〉酱?,我依靠土地為生,無論是在自己還是租來的土地上勞作,我所得到的都是土地通過植物給予我的?!薄皟?nèi)心的感恩,來自于對生命的敬畏,一棵草,在我心中的分量就是整個森林?!睆囊涣7N子到一株弱不禁風的小草、一棵參天大樹,他都不厭其煩地精心講述和歌頌著。他從不以為一棵小草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生命?!懊鎸ι?,它再弱小,都是強大的?!薄皩σ豢眯〔莸木次?,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就是對人的敬畏。草的強大,正如它們的弱不禁風,而人的脆弱卻恰巧來自于內(nèi)心的不可一世?!保ā段骱9蹋何逍腥彼暮裢痢げ菽径髑椤罚┤说恼嬲龔姶?,不在于可以無視甚至任意踐踏柔弱的小草,而在于無論面對多么弱小的生命,都心懷敬畏之心。

        因為內(nèi)心秉承的這份誠敬之心,他默默守護著面臨毀滅的鄉(xiāng)土世界,甘做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田埂上的守望者》是這本散文集里文筆極富有詩意和筆力的一篇。作者深情述說著父親面對代表著現(xiàn)代文明的混凝土侵蝕土地的憂心,捍衛(wèi)土地的執(zhí)著信念?!督谢辍酚涗浟艘粓鰹碾y性的連綿陰雨造成近三億株向日葵的絕收,農(nóng)民們?yōu)閷ふ乙活w飽滿的葵花籽爭相叫喊著,讓作者想到鄉(xiāng)間“叫魂”這一溫情的民俗,這從一面也反映出農(nóng)業(yè)社會的脆弱。

        田間粗重的農(nóng)活粗糙了作者的皮膚,卻細膩了作者的內(nèi)心。每到春天,作者無意關注莊稼以外的大事,只“關心與我命運糾結(jié)在一起的莊稼的命運”。作者以平凡卻極富耐心的事:放生?!坝梦业拇种氐碾p手扳開堅硬的坂層,讓一枚枚因受迫而蜷曲的芽獲得重生?!薄胺派褪亲尡粔浩?、受抑制的生命從蜷曲中解脫出來,舒展地活著?!毙⌒〉姆琶绻ぷ鳎谧髡呖磥硎瞧洹氨拔⒌纳钪兴龅淖顐ゴ蟮氖虑椤?。作者的大悲傷全在那一枚枚萌發(fā)的芽上,會為疏忽了放生一枚萌發(fā)的芽而悲傷自責,會為放生一枚萌發(fā)的芽而內(nèi)心充滿力量。“在我的農(nóng)耕生活里,放生,無處不在。放生,不是一種形式,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孱弱生命的敬畏與憐憫?!保ā遁喕氐穆贰罚┳髡呦矚g并享受著這些細碎而又繁瑣的勞作,仔細選種、精工細作、俯首放苗……因為誠敬,作者愿意守著土地,背頂烈日,為一枚枚萌發(fā)的芽放生,如撫愛幼子般,撫摸著幼嫩、茁壯的青苗,并愿以放生為其一生的事業(yè)?!八鼈兓畹檬嬲沽?,我的生活也就舒暢了?!蔽ㄓ忻恳恢昵f稼都能活得舒展,作者的內(nèi)心才能坦然。“我的雙手顯然是專門為放生而生的”,正因為有誠敬之心,才會為一株植物活得不舒展而心懷愧疚。善待植物就是善待生命。正如阿爾貝特·施韋澤在《敬畏生命》的演講中所說:“善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fā)展的生命實現(xiàn)其最高的價值。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fā)展。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倫理原則?!?

        “我曾用整整一個夜晚的時間去聆聽胡麻幼芽破土的聲音?!弊髡唏雎犐?,大地就像母親。蕎麥、地軟、甘草、菟絲子、飛燕草、黃芪、雞冠草、香草、苦菜……作者不惜筆墨地書寫贊美這些“貼著地面”的北方生靈;還有老榆樹、旱柳、杏樹、檸條、山桃、沙柳、槐樹、花椒……這些“樹根上的舞者”,為種族的繁衍生息而鞠躬盡瘁的植物,在作者的詩意之筆下都成了藝術的化身。“每一個生命,無論是自生還是寄生,無論是強大還是柔弱,他們都理應得到平等的尊重。”即便面對寄生的菟絲子,也懷著誠敬的態(tài)度。在《北方植物》一篇,“它們踩著青春的舞步,唱著生命的頌歌,雖然沒有多少屬于胡麻的音符飄進我的耳朵,但是我已經(jīng)深深地感覺了胡麻早青苗期頌唱生命的旋律。我終于明白,它們根本不需要將歌聲傳給人類,更不需要讓更多的人去感知屬于胡麻的生命旋律,它們在歌唱自己,在歌頌生命本身。”這一段生動而詩意的文字,滿含著作者對植物、對生命的誠敬之情。

        因為心懷誠敬,他沒有被庸常的生活消磨掉內(nèi)心的詩情,沒有被物化的世界囚禁純凈,沒有被冷漠的世俗腐蝕內(nèi)心的柔軟。劉漢斌抵擋住了世俗的紛擾,潛心于土地和土地上的植物,視植物為骨肉至親,與植物詩意地棲居。因為誠敬,他筆觸溫情醉人、文字純凈如玉,寫下一篇篇樸素的生命頌。秉承著這份對植物、對文字的誠敬之心,未來的文學之路,劉漢斌會走得更遠。

        樊佳:堅守自我與鄉(xiāng)土 追求詩意的寫作

        地域性寫作一直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與眾不同的存在。在關于寧夏文學本土化的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西海固作家劉漢斌先生發(fā)出了較為密集的聲音。劉漢斌先生以自己土生土長的西吉鄉(xiāng)村生活為背景,以鄉(xiāng)情為依托,以故鄉(xiāng)貧瘠的土地、純樸的農(nóng)民和西北植物為描寫對象,創(chuàng)作了品格獨特的植物散文集《草木和恩典》。在詩意的寫作中,表達了作者對土地、生命、植物與自然深深的眷戀。

        在《草木和恩典》中,作者對西北植物的描述,從一粒種子開始,將每一種普通的莊稼,都進行了生動地描寫,將植物賦于人生的內(nèi)涵,由植物想到人和事,由人和事來敘說這塊土地上的生活。作者充滿了對草木的恩情和對生命、人生的敬畏,一棵草的分量在作者心中便是整個森林,“人吃土地一輩子,土地吃人只一口”的無私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這樣無私虔誠的農(nóng)民,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像種子那樣,深深地扎入土地中,讓自己的生命延續(xù)下去,生生不息。也是這樣的堅定的信仰,使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變得單純,即使是在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的逼迫下,在農(nóng)村天然的魚塘里也沒有捕魚撒網(wǎng)的習慣,而是把它作為一種純粹的娛樂,毫無商業(yè)氣息。這樣的自覺是作者對土地本能的回歸、對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的堅守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皈依。即使是擁有這樣的堅守,再加之地理環(huán)境的封閉性以及農(nóng)民自身性格中的保守和落后,并沒有幸免他們逐漸向城市化的靠近。他們有祖祖輩輩農(nóng)人總結(jié)的務農(nóng)心得,隨著農(nóng)藥、電這樣的外來物的進入,人們開始嘗試著開始接受新的事物?;炷翢o時無刻在向鄉(xiāng)村的每一寸土地逼近,貧瘠的土地不能再給農(nóng)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背井離鄉(xiāng),院子空了,門鎖多了。在人和物邁向現(xiàn)代化的雙重變奏之下,農(nóng)民的集體出走讓鄉(xiāng)村必然走向沒落。莊院的衰敗與荒蕪已使鄉(xiāng)民們忘卻了回鄉(xiāng)的路。懷中的灶臺上的那塊疙瘩焦土,是祖先傳下的人間煙火,親切而又幸福。但作者還是隱忍著自己內(nèi)心深處無法守護故土的心痛,努力尋找自己心靈的歸途?!恫菽竞投鞯洹分?,蘊含了作者對故土深厚的情誼和對城市化生活強烈排斥的雙重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城市和農(nóng)村兩種生活方式的艱難思考與抉擇,透露了一種被故土生活和現(xiàn)代化城市生活抽空后,一個客居城市的莊稼人內(nèi)心的孤獨、落寞、隱忍和不安定。

        文學,源于心靈的詩意和美好。西海固,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干澀、熾烈、堅硬的名字,但在作者筆下卻是詩意般的存在。作者對于鄉(xiāng)村生活的書寫中,農(nóng)民落后、保守、自私的性格,被作者平實、詩意的書寫所沖淡,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他們純樸和善良的本性。重男輕女本是封建主義思想的殘余,但作者卻解釋為他們?yōu)檠永m(xù)香火,從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一個固執(zhí)的心結(jié),要解開它,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這樣真誠的訴說讓我們覺得沒必要再苛責他們的保守和落后,應懷有理解和同情的態(tài)度。作者在書中還大量描寫了鄉(xiāng)村的生活場景,充滿了恬靜?!按迩f里的山不高,卻無比憨實。陡峭的地方自在高處,任憑樹木和野草自由繁衍生息。聚人氣的地方,草木也生長得旺盛和茂密,草旺樹密了也聚飛禽走獸,蛾蟲菌病。”“村莊里沒有空閑的土地,緩坡上、平緩處的土地都是北灣人的口糧田?!薄案咛幍臉浜偷吞幍牟莺湍老嗵帯!薄吧绞蠛托游飩冊诹值乩锎┧箧覒?,山雀兒在林間嘰喳爭鳴,農(nóng)人們在田地里尋著季節(jié)里的活,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這個被專家斷言不能居住,不能產(chǎn)糧食的地方,卻一直煙火鼎盛,孕育了無數(shù)的生命。這塊土地,在作者的眼里并不是一無是處,這樣的詩意和美好是彌足珍貴,值得作者去堅持和守護。

        《草木和恩典》給人以親切的感覺,正是在于他書寫的真實和抒情的自然,可以看出來,作者對于日常鄉(xiāng)土生活所懷有的溫情與敬意,渴望從深沉的土地中尋求一份心靈的寧靜以及對心中那片凈土的留戀,表現(xiàn)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用艾青的詩概括就是“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猜你喜歡
        草木土地植物
        草木深
        都市(2023年6期)2023-12-28 07:56:42
        我愛這土地
        草木皆有
        草木深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12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植物也瘋狂
        草木的控訴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午夜福利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九色|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av麻豆网站|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中文字幕美人妻亅u乚一596| 欧美熟妇与小伙性欧美交|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视频一| 一边做一边喷17p亚洲乱妇50p| 中文字幕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一| 99国语激情对白在线观看| 国内嫩模自拍诱惑免费视频| 日本熟日本熟妇中文在线观看| 影视先锋av资源噜噜| 99精品国产闺蜜国产在线闺蜜| 精品日本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97超碰国产成人在线| 成人做受黄大片|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AⅤ片无码富二代| 国产专区亚洲专区久久| 欧美男生射精高潮视频网站|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动态图|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女女 |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日韩av中出在线免费播放网站| 中文字幕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中国熟妇人妻xxxxx|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