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楚
摘 要:南宋詞人趙師俠,以獨特的蕭淡詞風見稱于詞壇,獲得了眾多評論家的關注和褒揚。具體來看,該詞風體現(xiàn)在多方面的題材中,尤其是詠物詞和寫景抒情詞,都突出地展現(xiàn)了淺淡清雅的用語特色。在藝術表現(xiàn)上,其詞主要通過使用具有隱逸象征的意象、勾勒意境高遠的畫面和化用道家用語等手段達到蕭淡詞風的最終呈現(xiàn)。此詞風的形成,受到了當時的時代大環(huán)境和審美風尚的影響,也和趙師俠本人的身份、經(jīng)歷、個性等因素密切相關,給當時的詞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也豐富了南宋詞的題材和藝術風格,為當時文人排遣苦悶心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趙師俠;南宋詞;蕭淡;詞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6-0-02
作為南宋中期的重要詞人,趙師俠的《坦庵詞》以其豐富的題材和獨特的詞風反映了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士人普遍的精神狀態(tài)和審美好尚,對研究南宋詞史和南渡后宋朝的社會風貌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诖?,本文將從詞風特點、題材表現(xiàn)、藝術表現(xiàn)、風格成因等角度入手,對趙師俠的蕭淡詞風進行整體的把握和分析。
一、趙師俠生平簡介
關于趙師俠的生平事跡,歷來的文獻記載并不詳備,據(jù)《增訂注釋全宋詞》[載,其“一作師使,字介之,號坦庵,燕王德昭七世孫,居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進士。十五年為江華郡丞。有《坦庵長短句》”[1],生卒年不詳。據(jù)考證,趙師俠“當生于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之后”,“歷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屬于南宋中期詞人”[2]。他的創(chuàng)作時期則晚于南北宋之交的南渡詞人張元干、張孝祥,大約與陳亮、辛棄疾、陸游、楊萬里、劉過等詞人同時,這對考察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分析其詞風的形成原因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趙師俠詞風的整體特點
在南宋詞壇上,趙師俠雖不是第一流的詞人,卻以其獨特的題材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獲得了眾多評論家的關注和贊揚,構成了其在詞學領域的地位和影響?!端膸烊珪偰俊肪硪痪虐恕短光衷~提要》云:“……盡管其集,蕭疏淡遠,不肯為剪紅刻翠之文,洵詞中之高格。但微傷率易,是其所偏。”[3]即指出其詞風為“蕭疏淡遠”;毛晉在《坦庵詞跋》(《宋六十名家詞》)中也說其“生于金閨,捷于科第,故其詞亦多富貴氣。或病其能作淺淡語,不能作綺艷語,余正謂諸家頌酒賡色,已極濫觴,存一淡妝以愧濃抹”[4],提到他詞作中的“淺淡語”獨樹一幟,可達到“存一淡妝以愧濃抹”的審美效果;再如其門人尹覺的《題坦庵詞》(《宋六十名家詞》),其中贊揚師俠“……人見其模寫風景、體狀物態(tài),俱極精巧,初不知得之之易,以至得趣忘憂,樂天知命,茲又情性之自然也”[5],可推知師俠“自然”之情性和寫景體物的天然精巧。綜合一系列評價可看出,“蕭淡”是趙師俠詞風的整體特點,其中多淺淡語,不事雕琢,具有高雅淡泊的品格。
三、“蕭淡”淺釋
顧名思義,“蕭淡”即“蕭疏淡遠”之意,其中包含兩層涵義,第一:蕭疏,指蕭條和疏落,蕭條帶有凄涼、孤寂、蕭瑟的意味,指向黯淡冷落的意象和感傷的情緒氛圍,疏落則是指畫面景物的稀落和稀少,和飽滿秾麗的畫面相對,二者合指一種冷落蕭條的風格特征。第二:淡遠,指沖淡和高遠,沖淡通常是指意境的平和淡泊,指向純粹淺淡的意象和平和淡定的情緒氛圍,高遠則是指所取景物的遼闊悠遠,通常以較高的視角描摹山川草木,二者合指一種淡泊悠遠的風格特征。
四、蕭淡詞風的題材表現(xiàn)
趙師俠的蕭淡詞風表現(xiàn)于多方面的題材,首先是在其詠物詞中。詠物詞是《坦庵詞》中占最大比重的題材,共有38首之多,占總數(shù)量的32%,這些詠物詞都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了趙師俠作詞的蕭淡意味,和其他詞人相比具有獨特的格調,其詠桃花瓣云“淺淡胭脂經(jīng)雨洗,剪裁碼瑙如云薄”《滿江紅·壬子秋社莆中賦桃花》,注重描摹雨后桃花的淡雅嬌媚的情態(tài),似淡墨點染,給讀者水潤自然的印象,比濃墨重彩的描繪更加動人;對茉莉的描寫則是“縞袂綠裳無俗韻,不畏炎荒煩熱。玉骨無塵,冰姿有艷,淡雅天然別”《酹江月·信豐賦茉莉》,用擬人手法寫茉莉“縞袂綠裳”的清雅色彩,以“玉骨”寫其秀麗之枝,“冰姿”描摹其態(tài),勾勒出了茉莉花淺淡色彩中的脫俗韻味。
《坦庵詞》的蕭淡詞風更顯著地體現(xiàn)在其即景抒情的詞作中,這類詞作的數(shù)量也不少,達到了27首之多,多創(chuàng)作于舟行水上之時,這類詞作大多境界廓大,多用蕭疏、遼遠的意象構成畫面,表達出淡泊名利、吟嘯溪山的隱逸情懷,突出地反映了詞人的取景風格和審美取向。例如寫瀟湘行舟的一首云“平林遠岫渾如畫,更漁村、返照斜紅。兩岸荻風策策,一江秋水溶溶”(《風入松·戊申沿檄衡永,舟泛瀟湘》),由遠及近,描繪了秋日的遠林、遠山、夕照里的漁村等淡遠意象,組合成淡泊之境,恍出紅塵。“荻風策策”則以風聲入筆,描繪出蕭颯、衰頹的氛圍,和“秋水溶溶”一起,構成了蕭淡而和諧的秋日景象。除了對景物的描摹,詞中的抒情懷想之語同樣折射出了詞人的思想追求和審美好尚。
趙師俠的詞作題材頗為豐富,除上述兩種占較大比重之外,還有送別詞、頌春詞、傷春詞、頌圣詞、宴會詞、贈妓詞、詠節(jié)令詞等等。
五、蕭淡詞風的藝術表現(xiàn)
趙師俠的蕭淡詞風是通過多種藝術手段構建的,其中顯著的有:象征隱逸意象的使用、高遠畫面的勾勒以及道家用語的化用。
首先,趙師俠的詞作中大量使用了象征隱逸高格的意象。比如“扁舟”意象(《酹江月·乙未中元自柳州過白蓮》);爐香、茗碗意象(《促拍滿路花·信豐黃師尹跳珠亭》);古琴意象(《沁園春·和伍子嚴避暑二首》)、修竹意象(《水調歌頭·和石林韻》)等,這些意象無不清雅淡泊、超塵脫俗,易與隱士形象和淡泊自甘的心境相聯(lián)系,由此使得詞句的蕭淡意味愈發(fā)濃重,讓人讀來猶如清風拂面,塵意頓消。其次是高遠畫面的勾勒,趙師俠十分擅長寫山水,著重突出山川樹木的悠遠空蒙,有畫境之美。例如“江流清淺外,山色有無中。平田坡岸回曲,一望目難窮?!保ā端{歌頭·萬載煙雨觀》)山水相映,一望無際,描摹的畫面廣闊空曠。這樣的畫面履現(xiàn)于趙師俠的詞境中,無論是何種景物和色彩,皆不脫于“蕭淡”之味,這正是趙師俠獨特詞風的體現(xiàn)。第三是道家用語的化用,縱覽《坦庵詞》各篇,常有道家的典故和用語自然滲透其中,比如《促拍滿路花·信豐黃師尹跳珠亭》中的“爐香陪茗碗,可忘言”一句,化用的就是《莊子·外物》里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一句,突出表現(xiàn)的是一種心與神會、寂靜無言的篤定狀態(tài),這在《促拍滿路花·瑞蔭亭贈鏡屏苗道人》里也有出現(xiàn),整篇詞風淡如靜水,是典型的道家心境的體現(xiàn)。這些藝術手段的使用,讓趙師俠的詞作充滿蕭淡之味,既描畫出了詞人生活環(huán)境的清雅淡泊,更增加了詞作的的思想深度。對趙師俠詞風的最終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六、蕭淡風格的成因
趙師俠蕭淡詞風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的產(chǎn)物。首先,和其所處的時代大環(huán)境與審美風尚是密切相關的。其次,受趙師俠本人的身份、經(jīng)歷的影響,從生活經(jīng)歷看,其“捷于科第”,指的是其于孝宗淳熙二年(1175)中進士,十五年為江華郡丞,仕途比較順利,故不會有太多諸如辛棄疾、陸游等的失路之悲,用語較淡雅溫和,偶爾的閑愁也是無關政治現(xiàn)實和深層悲哀的。另外,還應當關注詞人本身的個性,這些因素都是促進趙師俠蕭淡詞風得以成熟的重要力量。
趙師俠具有獨特詞風的詞作在南宋詞史上的意義是明顯的,處于家國危機深重的時代,大多詞人都因無法實現(xiàn)恢復大志而流露出憂憤、孤獨的情懷,如辛棄疾的田園詞、陸游的后期隱逸詞等,充滿英雄失路的無限感慨和迷惘。趙師俠的詞作則以老莊思想為支撐,用平和、蕭淡的心境面對人生的種種憂慮和困境,給當時的詞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讓苦悶中的文人們找到了自我排遣的新的道路,也豐富了南宋詞的題材內(nèi)容和詞體風格,在南宋詞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注釋:
[1]朱德才主編《增訂注釋全宋詞》[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第86頁.
[2]曹志平《<坦庵詞>略論》[J].《文學遺產(chǎn)》,2009年第6期.
[3]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4]明·毛晉輯《宋六十名家詞》[M].中華書局,1936.
[5]明·毛晉輯《宋六十名家詞》[M].中華書局,1936.
參考文獻:
[1]朱德才主編《增訂注釋全宋詞》[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2]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3]明·毛晉輯《宋六十名家詞》[M].中華書局,1936.
[4]譚新紅《清詞話考述》[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5]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