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殤
Ming dynasty (1368-1644 AD) is an unconspicuous one among the dynasties 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 but the literati of this period created various impressive stories with mixed feelings about the replacement of dynasty, covering Ming with a distinctive aura.
在古代中國漫長得略顯拖沓的封建史上,大明實在是一個不起眼兒的朝代??v觀其近300年的歷史,沒有產(chǎn)生一位像樣的君主,也幾乎沒有誕生過空前絕后的大文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朝代,卻演繹出許多戲劇化的情節(jié),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在這一出一出驚心動魄的劇情中,“文人”這一角色也罩上了只屬于大明朝的“另類”光環(huán)。
家國易主,觸動最大的莫過于最最多愁善感的文人,是隨波逐流,還是寧死不屈?是俯首稱臣,還是口是心非?就在這一面臨抉擇的時刻,明末的文人早已不是宋代理學(xué)教養(yǎng)下同出一轍的文人了,就其表現(xiàn)也絕非簡單的一個概念所能綜述,其情態(tài)之多樣、行為之矛盾、思想之復(fù)雜,超出了以往的任何時刻。
面對明末清初的藝術(shù)作品,腦中總在浮現(xiàn)一個當下頗為時髦的詞兒:糾結(jié)。遭遇明清易代的變革,每一個活在彼時以及遙對彼時的人都是糾結(jié)的。
之所以糾結(jié),在于人在歷史變幻中滄海一粟的渺??;之所以糾結(jié),在于人面對天崩地坼時無能為力的憤慨;之所以糾結(jié),在于人在正邪黑白之間取舍時的孤單與無助。
糾結(jié),才更容易思考、掙扎并看到真實;因而,糾結(jié)的時代造就了偉大的藝術(shù)。
雖然明清之際在中國藝術(shù)史上并不算十分出彩,但這一時代的文人藝術(shù)卻注滿了前代無法達到和后代無法超越的深厚情感。每一幅畫、每一張字都不再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卻空洞直白的藝術(shù)品,而成為文人心靈律動的圖繪史。他們不再追求宋元文人的筆墨情趣和文人書卷氣,而是完全將藝術(shù)與自身際遇融為一體。明末文化由專制而終于爆發(fā)的多元,加之世事的變遷,給了明末文人一個空前的機遇,使那個時代的藝術(shù)真正具有了百花齊放的性質(zhì)。也恰恰是在那個時期,中國文人終于突圍了儒家理學(xué)的群體性教養(yǎng),具有了人之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