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國燕 胡丹
重慶市 重慶市梁平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405200
人文關懷帶教模式對感染科實習護生關懷能力的影響
孟國燕 胡丹(通訊作者)
重慶市 重慶市梁平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405200
目的:研究并探討人文關懷帶教模式對感染科實習護生關懷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實習的8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采取計算機序列隨機法分為兩組(各40名),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帶教模式,觀察組實施人文關懷帶教模式,比較兩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關懷行為評分。結果: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關懷行為評分均明顯更高(P<0.05)。結論:在感染科實習護生帶教過程中采用人文關懷帶教模式,可有效提高實習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規(guī)范其關懷行為。
感染科;實習;護生;人文關懷;帶教
感染科主要負責對各類感染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具有嚴格的消毒隔離要求,對職業(yè)防護的要求也較高,護理工作難度較大,這對感染科實習護生的帶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帶教質(zhì)量及護生的關懷能力是感染科帶教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本次研究對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實習的80名護生進行隨機對照分組,分別采取傳統(tǒng)帶教模式、人文關懷帶教模式,以探討人文關懷帶教模式對感染科實習護生關懷能力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實習的8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采取計算機序列隨機法分為兩組(各40名),其中,對照組有男性護生2名、女性護生38名,年齡為18~22(20.17±0.93)歲;觀察組有男性護生3名、女性護生37名,年齡為18~23(20.34±1.02)歲。兩組護生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帶教模式,由經(jīng)過醫(yī)院認證帶教資格的高年資感染科主管護師擔任帶教老師,囑咐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跟隨左右,并向護生傳授感染科的護理相關知識和操作注意事項。
觀察組實施人文關懷帶教模式,自護生進入感染科第1天,由帶教老師為護生做好入科介紹,耐心為其介紹感染科的護理工作環(huán)境、疾病特點、患者特點等,并為其重點講解感染科的各種安全注射方法、消毒隔離規(guī)范流程、職業(yè)防護措施,適時進行操作示范;在排班前,應詳細了解護生的個人情況,為存在特殊情況的護生提供方便;嚴格遴選跟班教師,應選擇感染科護理經(jīng)驗豐富、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高年資護士作為跟班教師,由跟班教師對護生進行一對一的帶教,在帶教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護生傳授相關護理知識和技能,還應關心護生的生活、心理等方面;建立感染科實習護生微信群或QQ群,鼓勵護生在群內(nèi)相互交流,以了解護生的心理動態(tài)和需求,根據(jù)護生的實際需求對帶教計劃做出適當調(diào)整。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關懷行為評分,其中,人文關懷能力評估工具為Waston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包括35個正向條目(0~4分)、10個反向條目(-4~0分)總分為-40~140分,得分越高,人文關懷能力越好[2];關懷行為評估工具為關懷行為量表,總分為0~5分,得分越高,表示關懷行為越規(guī)范[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n,%)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關懷行為評分均明顯更高(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關懷行為評分(±s,分)
表1 比較兩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分、關懷行為評分(±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人文關懷能力 關懷行為對照組(n=40) 78.54±6.95 3.41±0.56觀察組(n=40) 87.25±8.17* 4.28±0.75*
感染科作為收治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科室,是醫(y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護理工作相對繁瑣,且由于護理過程中存在職業(yè)暴露危害,其護理工作難度較高,故感染科的實習護生帶教工作十分重要,其帶教質(zhì)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實習護生將來上崗后感染科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因此,尋求一種科學的感染科帶教模式十分重要。
傳統(tǒng)的帶教模式以生物醫(yī)學模式作為基礎,其帶教過程相對枯燥,淡化了人文關懷理念,導致實習護生的帶教效果欠佳,也不利于將來實習護生正式上崗后的護理工作[4]。隨著當前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人文關懷在帶教過程中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如何提高實習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成為感染科實習帶教的重要課題。在這一形勢下,人文關懷帶教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理念,在帶教過程中始終貫徹人文精神,通過帶教老師的人文關懷行為,可為護生起到示范作用、榜樣作用,不僅可有效規(guī)范實習護生的關懷行為,還有利于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長遠來看,這一帶教模式還可使護生在將來正式上崗時更好地給予患者及患者家屬人文關懷,提高護理質(zhì)量[5]。
本次研究中,相比于實施傳統(tǒng)帶教模式的對照組護生,實施人文關懷帶教模式的觀察組護生其人文關懷能力評分、關懷行為評分均明顯更高(P<0.05),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帶教模式對提高感染科實習護生關懷能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感染科實習護生帶教過程中采用人文關懷帶教模式,可有效提高實習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規(guī)范其關懷行為。
[1]簡平,車小瓊,覃德育等.感染科人文關懷帶教模式探索與成效[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6,32(4):607-609.
[2]曹麗,李玲,吳茜等.人性化關懷在感染科護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117-118.
[3]羅德寶,韓亞琴,林莉等.人文教育理論在感染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2):257-258.
[4]劉美滿,劉鳳榮,白雪梅等.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3):414-417.
[5]王慧穎,陳亞紅,周瑩等.護理關懷教育對實習護生關懷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33-35.
R-4;G642
A
1672-5018(2016)09-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