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史文文
(1.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2.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
大學生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的關(guān)系
——父母博彩行為及不良信息傳播的影響
李娜1,史文文2
(1.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2.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摘要: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742名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探討大學生感覺尋求對其體育博彩意向的影響,以及父母博彩行為與不良信息傳播對此關(guān)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結(jié)果表明:大學生感覺尋求能預測其體育博彩意向;父母博彩行為和不良信息傳播在此關(guān)系中,分別起到了調(diào)節(jié)作用。這一調(diào)節(jié)模型豐富了大學生博彩心理與行為特征的研究理論,對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博彩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guān)鍵詞:大學生;感覺尋求;體育博彩意向;父母博彩行為;不良信息傳播
博彩業(yè)主要包括彩票(Lotteries)、賽事(Racing)和娛樂賭場(Casino)等不同的種類。作為博彩業(yè)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博彩業(yè)是以發(fā)行體育彩票、賽馬彩票、賽車彩票、足球彩票、籃球彩票等為主。在我國,體育彩票業(yè)是體育博彩業(yè)的主體行業(yè)[1]。
隨著體育彩票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大學生逐漸成為彩民隊伍中的一支主力軍,校園中的“彩票族”悄然成型,體育彩票對大學生的影響日益凸顯。從個人層面看,大學生在學期間正處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部分大學生把大量時間與精力投入購彩活動,嚴重影響其正常的學習與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易出現(xiàn)心理扭曲,走入拜金主義的誤區(qū)。從社會層面看,彩票本屬于公益性活動,發(fā)行彩票目的是募集社會閑散資金支持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一些大學生缺乏對體育彩票本質(zhì)的認識,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經(jīng)不起大獎的誘惑,逐步沉迷購彩不能自拔??梢?,大學生的體育博彩行為不是一個孤立的消費問題,它可能會危害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社會安定。正因如此,研究者們熱切關(guān)注并尋求有效解決大學生參與體育博彩的辦法,開展了大量有關(guān)大學生體育博彩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這些研究多是對已形成體育博彩行為的大學生群體展開分析,卻未探討大學生群體在潛在需求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需求階段是哪些因素是起決定作用的。為此,本研究試圖從體育博彩潛在需求的角度,考察大學生對體育博彩的實際購買行為。
如前所述,大學生購買體育彩票的行為可能會引發(fā)一系列問題,Elliott (2007)研究認為,在個體行為研究中,意向是行為最顯著的預測因子,它體現(xiàn)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某一行為愿意付出努力的程度[2]。潛在需求個體的體育博彩意向可以有效預測出未來實際購彩行為發(fā)生的概率,本研究將體育博彩意向定義為個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購買體育彩票的主觀概率和可能性[3],大學生的體育博彩意向越高,其最終產(chǎn)生購彩行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研究影響大學生體育博彩意向的主要因素,可為進一步研究他們的購彩行為奠定基礎(chǔ)。
人格是導致個體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眾多人格特質(zhì)中,感覺尋求人格特質(zhì)(簡稱為“感覺尋求”)被認為是與冒險行為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社會心理冒險因素。感覺尋求(Sensation Seeking)是指追求變化、新奇、復雜與強烈的感覺和體驗,并甘愿冒身體、社會、法律和經(jīng)濟上的風險去尋求這種體驗[4]。在不成熟的風險評估過程中,與低水平感覺尋求大學生相比,高水平感覺尋求者會低估高風險活動帶來的不利后果,而產(chǎn)生強烈的風險行為,例如賭博[5]、金融風險投資[6]、酒精和藥物濫用等[7]。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大學生的感覺尋求正向預測體育博彩意向。
特質(zhì)激活理論認為,當情境因素為個體特質(zhì)表達提供合適路徑時,人格特質(zhì)與相關(guān)行為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會更為密切[8]。如果某種與感覺尋求相關(guān)的情境變量存在,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更為緊密;若不存在這種情境變量,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會很弱。因此,考察哪些情境變量在大學生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上起調(diào)節(jié)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環(huán)境和媒介環(huán)境是大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情境。家庭環(huán)境是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場所,也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基礎(chǔ)環(huán)境;媒介環(huán)境是由電視、報紙、廣播、網(wǎng)絡等各種媒介營造的一種社會情境,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正值人生青春期的大學生,其體育博彩意向的形成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情境因素的影響。
就大學生而言,其體育博彩意向可能與父母是否存在體育博彩行為(簡稱“博彩行為”)有一定關(guān)系。若父母不參與體育博彩,家庭情境中很難形成博彩氛圍,大學生感知到的博彩信息也會相對較少,即便他們主動與父母溝通體育博彩問題,如體育彩票數(shù)字的選擇、足球賽事的預測等,也不容易與父母達成一致的博彩認識,很難實現(xiàn)博彩認識之上的情感共鳴。此外,父母不參與博彩的行為缺少與感覺尋求特質(zhì)關(guān)聯(lián)的情境線索,這樣會限制個體的特質(zhì)表現(xiàn),即父母的不參與博彩行為對高感覺尋求者的體育博彩意向起到弱化作用。反之,當父母參與體育博彩,甚至存在博彩成癮癥狀時,意味著與個體感覺尋求特質(zhì)相關(guān)的情境因素出現(xiàn)了,此種情況會激活個體的感覺尋求特質(zhì),甚至可能加強個體的特質(zhì)表現(xiàn)。即便低感覺尋求者追求刺激體驗不強烈,社會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大學生通過觀察、模仿等方式會習得父母的博彩規(guī)則與技巧,博彩能力的提升會催生出強烈的體育博彩意向。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2:父母的博彩行為能夠調(diào)節(jié)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
除家庭情境因素外,媒介環(huán)境是大學生面臨的另一種情境變量。本研究中的不良信息傳播是指體育彩票的各種傳播主體借助不同渠道進行的虛假性、誤導性以及欺騙性的宣傳。對大學生而言,獲得彩票信息的最重要途徑是各種傳播媒介。李剛(2011)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各種傳播手段和渠道進行大量專業(yè)、系統(tǒng)和精確的不良傳播進而強化了彩民的不健康心理[9]。Lee和Chang (2008)研究表明決定個體是否博彩的因素中,不適當?shù)捏w育彩票宣傳會對彩民的投機心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10]。如果個體接觸較多的體育博彩信息,就意味著個體所處的情境中與感覺尋求相關(guān)的情境線索存在,那么感覺尋求特質(zhì)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比較緊密;但如果個體接觸較少不良信息,就意味著個體所處的情境不傾向于提供與感覺尋求特質(zhì)關(guān)聯(lián)的線索,那么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比較微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3:不良信息傳播能夠調(diào)節(jié)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
依據(jù)假設2和假設3,可以有以下4種典型類型:父母不博彩×不良信息傳播(高水平),父母不博彩×不良信息傳播(低水平),父母博彩×不良信息傳播(高水平),父母博彩×不良信息傳播(低水平)。由于被試受不同情境因素的影響,其感覺尋求對體育博彩意向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若父母參與體育博彩,且長時間受不良購彩信息的影響,他們的體育博彩意向可能最強烈,受感覺尋求影響較小。若個體父母不博彩,且較少接觸甚至不接觸不良的體育博彩信息,他們的體育博彩意向應該較弱。另外兩種類型的被試,其感覺尋求可能在中等程度上預測體育博彩意向。由此提出假設4:父母博彩行為與不良信息傳播共同調(diào)節(jié)個體的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綜合上述研究假設,提出本研究框架(圖1):
圖1 本研究的理論模型
1方法
1.1被試
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從武漢市共抽取6所高校的20個班級的學生作為被試。本次調(diào)查共計發(fā)放大學生調(diào)查問卷800份,回收761份,剔除無效問卷和數(shù)據(jù)缺失較多的樣本后獲得742份,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其中,男性學生396人(53.4 %),女性學生346人(46.6 %);年齡區(qū)間為14—28歲,平均年齡約為21歲。
1.2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問卷為自行編制的《大學生體育博彩意向的調(diào)查問卷》,該問卷由五個部分組成,具體情況如下: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經(jīng)濟狀況和居住地等。第二部分是人格特征,本調(diào)查選用張雨青和陳仲庚(1990)修訂的感覺尋求量表作為人格特征的測量工具[11]。該量表由刺激與冒險尋求、經(jīng)驗尋求、去抑制和厭惡單調(diào)4個分量表共4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的賦值為“0分”或“1分”,即總問卷的得分區(qū)間為0~40分,得分越高,說明被試的感覺尋求特質(zhì)越明顯。第三部分是體育博彩意向,共有3個條目,采用Likert 5點計分,“1”代表“很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總得分區(qū)間為3~15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試的體育博彩意向程度越高,體育博彩意向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733。第四部分是父母博彩行為,測試題目為“父母是否購買體育彩票”,被試按照“是”或“否”兩個選項作答,分別計為1分或0分。第五部分是不良信息傳播,共4個條目,采用Likert 5點計分,“1”代表“很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總得分區(qū)間為4~20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試受到不良信息傳播的影響越大,不良信息傳播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07。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各變量間描述統(tǒng)計及相關(guān)分析
由表1可知,在本研究中的感覺尋求、父母購彩行為、不良信息傳播及體育博彩意向各變量之間,相關(guān)系數(shù)在0.103~0.449之間,且均在P<0.01水平上達到顯著,表明各變量間呈顯著正相關(guān)。
表1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相關(guān)矩陣
注:*P<0.05; **P<0.01; ***P<0.001。
2.2感覺尋求對體育博彩意向的預測作用
本研究采用簡單回歸分析,考察大學生感覺尋求對體育博彩意向的獨立預測作用。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的回歸分析結(jié)果
注:*表示P<0.05,**P<0.01,***P<0.001。
表2顯示,在控制了性別和年齡兩個人口學變量后,大學生的感覺尋求對體育博彩意向的預測仍能達到顯著的水平(β=0.421,t=12.926,P<0.001)。即,在控制了人口學變量后,隨著大學生感覺尋求水平的上升,其體育博彩意向水平也顯著升高。因此,本研究的主效應顯著,驗證了假設1。
2.3父母博彩行為與不良信息傳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在主效應顯著的基礎(chǔ)上,本研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考察父母博彩行為和不良信息傳播對兩者關(guān)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陳曉萍等(2008)指出除非別無選擇(如重復測量等特別實驗設計),否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勝過分組回歸[12]。本研究采納后者意見,當不良信息傳播或父母博彩行為為調(diào)節(jié)變量時,首先將自變量與調(diào)節(jié)變量做中心化處理,以避免共線性的問題;然后,在SPSS中通過四個步驟,將各個變量納入回歸方程:第一,將人口學變量納入分析;第二,將感覺尋求納入方程,對體育博彩意向進行回歸,這一步考察二者之間的主效應;第三,再將調(diào)節(jié)變量父母博彩行為(或不良信息傳播)納入回歸方程,考察調(diào)節(jié)變量對體育博彩意向的主效應;第四,將自變量×調(diào)節(jié)變量,即感覺尋求×不良信息傳播(或感覺尋求×父母博彩行為),納入回歸方程中,考察二者的交互效應,若該效應顯著則表明調(diào)節(jié)作用顯著。
由表3可知,感覺尋求與父母博彩行為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感覺尋求與不良信息傳播作用之間的交互作用均顯著,即父母博彩行為與不良信息傳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均顯著(F=56.135,P=.000 ;F=84.340,P=.000 )。為進一步深入分析兩個調(diào)節(jié)變量的具體作用,首先依據(jù)被試填答“否”和“是”的情況選擇出父母不博彩/博彩的個體;按照統(tǒng)計學中規(guī)定的27 %的比例抽取不良信息傳播的高分組和低分組,隨后分別進行簡單斜率檢驗。同時,繪制它們在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回歸線,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
父母博彩行為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具體情況:當父母博彩時,其體育博彩意向會隨著感覺尋求的提高而大幅增強;當父母不博彩時,其體育博彩意向同樣受到感覺尋求的影響,但是其增長幅度遠不如父母博彩的情況。因此,假設2得到驗證。
圖2 感覺尋求與父母博彩行為的交互作用圖
不良信息傳播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具體情況:當個體面臨大量不良信息的時,其體育博彩意向會隨著感覺尋求的提高而大幅增強;當個體感知少量或無不良信息時,其體育博彩意向同樣受到感覺尋求的影響,但是其增長幅度遠不如個體面臨大量不良信息的情況。因此,假設3得到驗證。
圖3 感覺尋求與不良信息傳播的交互作用圖
Model增加的變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1性別年齡.229***.064.168***.050.164***.062.163***.076*2感覺尋求.421***.405***.309***3父母博彩行為.157***-.303**4感覺尋求×父母博彩行為.499***R2.060.234.258.276調(diào)整R2.058.231.254.271F23.687***75.034***64.001***56.135***△F23.687***166.903***90.422***54.326***1性別年齡.229***.064.168***.050.152***.023.168***.0032感覺尋求.421***.312***-.474***3不良信息傳播.312***-.302**4感覺尋求×不良信息傳播1.179***R2.060.234.317.364調(diào)整R2.058.231.314.360F23.687***75.034***85.647***84.340***△F23.687***31.803***157.631***18.567***
注:*表示P<0.05,**P<0.01,***P<0.001。
2.4父母博彩行為及不良信息傳播的共同作用
運用層級回歸的方法來考察感覺尋求、父母博彩行為和不良信息傳播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結(jié)果如表4所示,首先,控制性別和年齡兩個人口學變量,隨后分三步將相關(guān)變量納入回歸方程:1)將三變量單獨加入,此時三變量的主效應都顯著(β= .305,P=.000;β= .125,P=.000 ;β=.297,P=.000),模型改變也顯著(△F=100.125,P=.000);2)將三變量的二重交互作用納入方程,雖然感覺尋求與父母購彩行為的交互作用不顯著(β=.023,P=.857,但是模型改變?nèi)允秋@著的(△F=18.127,P=.000);3)最后加入三重交互作用,模型改變并不顯著(△F=2.246,P= .134),也就是沒有三重交互作用。
綜上可知,感覺尋求對體育博彩意向的預測一致處于顯著狀態(tài);父母博彩行為和不良信息傳播的主效應顯著;感覺尋求與父母博彩行為的交互作用顯著,而感覺尋求與不良信息傳播交互作用不顯著。也就是說,當兩個調(diào)節(jié)變量分別進入模型時都很顯著,但當兩個調(diào)節(jié)變量同時進入模型時,父母博彩行為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明顯強過不良信息傳播,即控制點的作用很小。三重交互效應不顯著,假設4沒有得到驗證。
表4 兩調(diào)節(jié)變量的共同作用檢驗
注:*表示P<0.05,**P<0.01,***P<0.001。
3討論
3.1大學生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的關(guān)系
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的感覺尋求與其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主效應顯著,即隨著個體感覺尋求水平的提高,其體育博彩意向也在升高。青春期是個體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也是個體心理及生理發(fā)生變化的關(guān)鍵時期,對外界誘惑的判斷力、抵制力較弱,容易出現(xiàn)偏差行為,近年大學生博彩、吸煙和藥物成癮等各種風險性行為都備受社會關(guān)注。
感覺尋求是解釋個體博彩行為發(fā)生的有效變量,高感覺尋求者通常借助冒險行為對個體的刺激來改變自己的喚醒狀態(tài),而博彩行為能夠滿足對其精神刺激的尋求。相比于傾向于常規(guī)生活的低感覺尋求者[4],高感覺尋求者更容易低估購彩行為的風險性。高感覺尋求者為確保大腦保持理想的喚醒狀態(tài),通常采納能夠喚起新奇、刺激的心理感受的購彩行為,而體育博彩意向又是購彩行為發(fā)生的重要前提條件,且體育博彩意向正向預測購彩行為,也就是說感覺尋求者需通過體育博彩意向才能促使行為的發(fā)生,最終滿足自己的刺激體驗。綜上可知,相比于低感覺尋求者,高感覺尋求的大學生更傾向?qū)で螽a(chǎn)生理想感覺的外部刺激,更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體育博彩意向。
3.2父母博彩行為及不良信息傳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本研究探討了大學生感覺尋求對體育博彩意向發(fā)揮作用的條件,即檢驗父母體育博彩行為及不良信息傳播對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否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父母博彩行為對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父母不博彩對高感覺尋求大學生的體育博彩意向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多數(shù)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學習與模仿學習習得的。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對于感覺尋求較高的大學生來說,父母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對大學生起到榜樣示范作用,有助于大學生有效地應對一些冒險性行為[13]。另一方面,父母博彩對低感覺尋求學生的體育博彩意向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對于低感覺尋求學生而言,若父母參與體育博彩,甚至有的沉迷于各類博彩活動,無疑向子女傳達了“認同博彩”的信息,這種言傳身教可能會促使大學生的體育博彩意向增強。
此外,不良信息傳播也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彩票的信息宣傳和報道對于體育彩票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增強了個體的體育博彩意向。Derevensky等人(2010)研究發(fā)現(xiàn)廣告宣傳是吸引和維持個體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且能改變個體對產(chǎn)品的態(tài)度和認識[14]。當傳媒對外進行極具誤導性、功利性的彩票宣傳時,相比于高感覺尋求者,低感覺尋求者體育博彩意向相對較弱,一旦遇到外界諸如“投入兩元錢,拿走五百萬”“體彩打造致富傳奇”等宣傳口號提供的信息,加上大學生自身辨別力、自制力及選擇力的不成熟,最終會激發(fā)低感覺尋求者的體育博彩意向;當外界較少傳播或不傳播不良的體育博彩信息時,此時個體所處的情境存在較少或不存在與感覺尋求特質(zhì)相關(guān)的冒險、刺激等線索,那么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關(guān)系比較微弱。
總之,本研究基于特質(zhì)激活理論與社會學習理論,探討了大學生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之間的關(guān)系及其作用機制。既說明了感覺尋求是大學生體育博彩意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又進一步闡釋了感覺尋求發(fā)揮作用的條件,還指明了大學生感覺尋求在不同情況下風險效用的差異所在。本研究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感覺尋求與體育博彩意向的研究內(nèi)容,且為推進后續(xù)相關(guān)研究提供依據(jù)。
4結(jié)論
1)大學生感覺尋求水平的上升,其體育博彩意向水平也顯著升高。
2)無論父母是否博彩,大學生體育博彩意向都會隨著感覺尋求的提高而增強;但父母不博彩時大學生體育博彩意向的增長幅度遠不如父母博彩時體育博彩意向的增長幅度。
3)無論是否面臨大量不良信息,大學生體育博彩意向都會隨著感覺尋求的提高而增強;但大學生感知少量或無不良信息時體育博彩意向的增長幅度遠不如面臨大量不良信息時體育博彩意向的增長幅度。
參考文獻
[1]李海.體育博彩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ELLIOTT MA, ARMITAGE CJ, BAUGHAN CJ.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Predict Observed Driving Behavior[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7, 46(1): 69-90.
[3]王斌,羅時,劉煉,史文文,蔣天佑.體育彩民購彩意向與購彩金額的關(guān)系:購彩滿意度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7(6):28-33.
[4]ZUCKERMAN M. Sensation seeking: Beyond the optimal level of arousal Hillsdale [M].NJ: Erlbaum,1979.
[5]COVENTRY KR, BROWN RI. Sensation seeking, gambling and gambling addictions[J].Addiction,1993,88(4):541-554.
[6]WONG A, CARDUCCI B.Sensation seeking and financial risk taking in everyday money matters[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1991,5(4):525-530.
[7]CASTELLANI B, RUGLE L. A comparison of pathological gamblers to alcoholics and cocaine misusers on impulsivity, sensation seeking, and crav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Addictions,1995,30(3),275-289.
[8]TETT RP, BURNET DD.A personality trait-based interactionist model of job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3),500-517.
[9]李剛.傳播學視角下中國彩票購買者心理不健康成因及對策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1,31(2): 26-35.
[10]LEE YK, CHANG CT. A social landslide: Social inequalities of lottery advertising in Taiwan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8,36(10):1423-1438.
[11]張雨青,陳仲庚.感覺尋求量表對我國被試的測定及因素分析[J].心理科學通訊,1990,13(4):1-6,64.
[12]陳曉萍,徐淑英,樊景立.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3]MCCOMB JL, SABISTON C M.Family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Gambling Behavior: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2010,26(4):503-520.
[14]DEREVENSKY J, SKLAR A, GUPTA R, et al.An empirical stud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gambling advertisements on adolescent gambling attitudes and behavi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2010,8:21-34.
[責任編輯江國平]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ation Seeking and Gambling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e Moderator Effects of Parent Gambling Behaviorand Unhealth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LI Na1, SHI Wen-wen2
(1.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Abstract:A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a cluster sample of 742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predicting role of sensation seeking on gambling intention as well as t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parent gambling behavior and unhealth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age, sensation seeking displayed a main effect on gambling intention, parent gambling behavior and unhealth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erved to moder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nsation seeking and gambling intention. The findings enrich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ve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n properly purch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ensation seeking; gambling intention; parent gambling behavior; unhealth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收稿日期:2015-07-01
基金項目: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227SS15114);2015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FJ2015C016);湖北休閑體育發(fā)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開放基金課題(2013Y015)
第一作者簡介:李娜(1988—),女,湖北襄陽人,在讀博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通信 史文文(1984—),男,江西湖口人,講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413(2016)02-0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