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和燈+王璐++吳鴻澤++甄宏戈
< “迷信”,是很多人貼在學佛老人身上的標簽。他們沒有經(jīng)歷“徹底明了后的無疑”,便直接開始了“無條件地接受”。在佛教的大海中,他們是浮在海面上的魚,不求甚解地隨波逐流,任海浪帶他們?nèi)ネ税丁?/p>
除了常住在這里的五十多位老人外,大多數(shù)老居士都像候鳥一樣往返于寺里和市里。他們平時可能還要接送孫子,甚或照顧重孫。每周四天的講經(jīng)說法是讓他們聚集在一起的原因,當有水陸法會活動時,人數(shù)更為眾多。大多數(shù)人在寺里都立有自己的牌位,有的還在后山買好了墓。
“我曾經(jīng)認為,學佛的人一定要懂得佛陀說了什么,四諦十二因緣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如果你講給老人聽,他們恐怕就要打起瞌睡來了。”昌樂法師說,教老人在家如何燒香,念經(jīng)怎么起頭、收尾,中間要怎么禮拜等等,這些永遠是最受歡迎的內(nèi)容。就像小孩子聽故事,講多少遍都不會煩。一位住在寺里的男居士怕忘,還特地把這些抄在了常抽的大前門煙盒上,一邊戒煙、一邊念佛。
比起年輕人學佛,老人更容易付諸實踐。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著了迷的相信”。在改變自己的道路上,他們走得“清澈見底”。從這一點上來說年輕人反而是迷信的,“因為你在相信了佛陀的教義后并沒有改變,如果在這一點上認知不夠,就變成了另外一種精神勝利法?!辈龢贩◣熣f。
“與其在養(yǎng)老院求生,不如去陵園等死?!敝辽僭谶@里,死,不再是一把懸在頭頂?shù)膭?,而是一個值得為之付出努力的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至少有五百名老人前赴后繼地做著最后的努力。背靠幾萬座墓碑,依山而建的南山講寺,是這些老人生命之路上最后的家,在這里,很多老人一住就是十年。
十年,也是南山講寺的年紀。再早之前,它叫南山寺,是杭州市余杭區(qū)安賢陵園內(nèi)的一個土廟,可算做陵園售前服務的一部分?!坝腥g瓦房,三尊菩薩。見過苦的寺廟,但沒見過這么苦的?!苯衲?3歲的胡阿姨第一次來到這里時,最擔心的是和尚卷了錢跑了怎么辦。于是在供養(yǎng)了每位師父200元錢紅包之后,她要了一張發(fā)票,這是她學佛以來最大的一筆開銷——1400元。
胡阿姨自稱是個“蠻小氣的人”,自打在上天竺寺皈依之后,就從來沒在拜佛這件事上花過一分錢?!鞍輲煾傅臅r候眼前有400多個和尚,人家說磕頭我就磕頭,說起來我就起來。交了一百塊錢,小和尚給了我一串佛珠,一張皈依證,證上寫著皈依(上)定(下)本法師。過了好幾年,我才知道我的師父原來是個老頭。至于紅包,是從來不給的,我不懂什么叫供養(yǎng)。”
南山講寺住持昌樂法師把胡阿姨這樣的居士比做“鴿子”?!八麄冿w來飛去,是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睘榱宋麄儭帮w來”,昌樂法師決心筑巢引鳳,最吸引他們的,無外乎養(yǎng)老。
“中等以上的寺院其實都有做養(yǎng)老的想法,但很少有人深入地做下去?!辈龢贩◣熃庸苣仙剿聲r,剛從普陀山法雨寺佛學院畢業(yè)。那時,他意氣風發(fā)地站在南山寺的破廟前,跟一眾老太太們撂下話說,“我此生要在這里度眾生,來世還要回來?!边@成了她們“飛”向這里的一顆“定心丸”。
然而,很快昌樂法師自己就后悔了。他沒料到,飛來的鴿子也會飛走。不是別的寺廟不想做養(yǎng)老,而是養(yǎng)老真的不好做。最初的四年里,南山講寺經(jīng)歷了三場大的出走風波?!皹渖嫌惺圾B,一槍打過去,只剩一只死鳥?!?/p>
癥結(jié)在于出家人對世間法的不了解。
傳統(tǒng)寺院,每年過幾個菩薩圣誕,其他時間基本上是空閑的,這段空閑時間對南山講寺這樣的小寺廟來講是致命的?!皼]有人流量,和尚們就要喝西北風?!庇谑牵B(yǎng)老,是權宜之計,也是當務之急。為了養(yǎng)老依山而建的房子吸引了很多老人前來試住。
和靈隱寺這樣的大寺院不同,師父說話沒有太大的威力,也不知是那廂“店大欺客”,還是這廂“人微言輕”??傊?,一下子來了好多不講道理的老人家?!袄先思沂枪陋毜?,特別渴望被人了解,但在此之前要必經(jīng)的階段,是作?!被貞浤嵌谓?jīng)歷時,昌樂法師感慨:“和尚真不是人干的活。唐僧肉給妖怪吃了嗎?不是,是讓居士吃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6/12/03/xwzk201614xwzk20161403-1-l.jpg" style="">
有時昌樂法師會把自己的為難寫下來,作為給后來人的參考。“年輕僧人不知道,他們應該要像刺猬一樣保持有距離的溫暖。過于親密的相處反而容易產(chǎn)生摩擦?!?/p>
對和尚而言,一碗水端平不是問題,問題是有的人總會多要一點?!叭绻憬o別人的和給我的是一樣的,那我寧可不要?!边@種愛情片里會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時常在寺廟里上演。這對于19歲就出家的昌樂法師來講,是太過復雜的問題。
“那時候我不知道低頭,不知道人除了信仰外,還需要在參與寺廟的管理中體現(xiàn)他的價值。”這是書本上所未提及的,也是小型寺廟才會遇到的問題?!澳贻p的出家?guī)煾冈诠芾硭略旱臅r候,如果不懂得夾著尾巴做人,寺院會很艱難,可是夾著尾巴做人,那以后會很難?!?/p>
昌樂法師用了四年的時間去踩準現(xiàn)實佛教的節(jié)拍,得出的結(jié)論是——不能把每個人都當成菩薩。他們可能在成為菩薩的路上,但當下,所有人都是凡夫,不管他下了多大的決心,最終都將以蝸牛的心態(tài)前行。“對于凡夫,這是一個忍的過程,不見得有理解和知見,終歸有一日會爆發(fā),而我要做的是疏導。”
走到這一步,或許可以說是趟出了一條路。飛走的鴿子為什么還會飛回來?“因為做人不是只做一天、兩天的?!辈龢贩◣熒瞄L堅持,自從給南山寺加上一個“講”字以來,每周六的講經(jīng)說法雷打不動。哪怕是在出走事件最嚴重那會兒,聽眾從五十多人變成兩位。而講的內(nèi)容也慢慢從故事、笑話,變成了大部頭的經(jīng)典教義?!敖?jīng)歷了這么多,難免也變成了一個有故事的人?!?/p>
故事的核心還在于老人們?yōu)樗麕淼淖钪庇^的社會認知。“我曾經(jīng)對比過社會上的養(yǎng)老院。一個月五千多的高級房間住著,老人依然不快樂,他跟我說,這間屋子已經(jīng)走了五個人了,只有他還堅挺。你說他是什么心情?”
南山講寺有260個床位,如今有500多個人預定,按照緊急程度來分?!澳昵埃幸粋€阿姨走了,還沒燒(火化),一個居士就跟我講,把她那個床位留給我,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我來住。后來,另外一個人也找到我說,我明天就搬進來?!辈龢贩◣熣f,“在寺院養(yǎng)老本身就是一步步突破死亡的過程,這里有人走了,我們是要過節(jié)的,慶祝他往生西方極樂?!?/p>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老人們在這里居住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養(yǎng)兒防老的道德體系在急遽的社會膨脹下正在崩塌。“一個星期能回家看望老人一天已經(jīng)算不容易,那么他還有6/7的生命要怎么度過?”當養(yǎng)老的重心放在養(yǎng)老本身這件事上時,老人就成了一個問題。解決方法是要從周邊去豐滿,“在做一件事的時候,順帶地把養(yǎng)老做好。”
這件事就是傳法。道場不是養(yǎng)老院,是一個由年輕人和老年人共同組建的生態(tài)。之所以堅持講經(jīng)說法,就是希望能不斷吸引年輕人的加入,通過老人建立更多佛化家庭。在這個生態(tài)中,沒有人是多余的,是需要別人照顧的。80多歲的妹妹還可以照顧90多歲的姐姐。90多歲的老人會念經(jīng)回向給眾生。“修行,讓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向上的人,雖然時日不多,但仍需努力。為的是‘臨命終前不顛倒?!?/p>
幾乎每個月,都有老人在南山講寺往生?!爱斈憧此麅扇觳怀圆缓龋椭酪雠R終助念了?!辈龢贩◣熣f。很多老人是面帶微笑離開的,也有人在臨終時急著交代存折的下落。“臨終前,沒有痛苦是不可能的,但彌留之際要知道自己個學佛之人?!?/p>
“學佛之人”四個字意味著就算“西方極樂”,也并非可供享樂的“天國”?!斑@是佛教和神教的區(qū)別,如果因為渴望‘西方而升起厭離之心,那也不是正知正見。這話可能打擊面太大,但對于有地方可去的人來說,總比無處可藏要好得多,這就是信仰的力量?!?/p>
南山講寺很小,如果要散步只能去背后面積廣大的陵園?!坝袝r候我覺得我們的廟在陵園里真好,你看每個人的墓志銘或墓碑的品質(zhì)都不一樣,但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辈龢贩◣熣f。
在安賢陵園入口,一塊牌子上醒目地標注著長眠于此的“代價”,墓碑從五萬到十萬不等,管理費以十年為限,從450元到1200元不等。長眠的時常取決于生前做人的成效?!盎旧先軌蚶m(xù)費已經(jīng)很不錯了,也就五六十年,之后無主墳會被清走。房地產(chǎn)也不過七十年。”與活人世界的另一處差別在于:陵園里,朝西的墓地通常賣得最好,“至于采光是否充足,好像并不重要了?!绷陥@接待處的陳姐這么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