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遠,牛繼華
(上海市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檢驗科,上海 201619)
?
上海市松江地區(qū)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情況分析
王志遠,牛繼華△
(上海市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檢驗科,上海 201619)
摘要:目的了解26型人乳頭瘤病毒(HPV)在上海松江區(qū)及不同年齡段的感染特征。方法采用PCR技術對1 915例患者進行HPV亞型檢測,分析高危型亞型感染率。結果1 915女性中檢出562例感染HPV,感染率為29.3%。<30歲、30~50歲、>50歲年齡段女性單一與三重HPV感染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感染中以HPV16、52、58、33感染率相對較高,分別占總感染人數(shù)的25.4%、13.7%、12.5%、7.7%。>30歲女性感染率較高。結論該地區(qū)的以HPV16、52、58、33型感染為主,單一感染率較三重感染率高。
關鍵詞:人乳頭瘤病毒;亞型;年齡分布;高危型;宮頸癌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空泡病毒A屬,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表現(xiàn)為尋常疣、生殖器疣(又稱尖銳濕疣)等癥狀。HPV只感染人類,人一旦感染就會終身攜帶,主要通過性傳播。隨著尖銳濕疣、宮頸癌、肛門癌等的發(fā)病率急速上升,HPV感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相關研究表明HPV持續(xù)感染與宮頸癌發(fā)病密切相關[1-2]。目前已鑒定出的HPV基因型達100余種[3],其中有40多種與人的宮頸癌密切相關,具有廣泛的臨床意義。目前本院可分型檢測26種基因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44、51、52、56、58、59、68、6、11、40、42、43、53、54、55、57、66、67、73),不同地區(qū)感染情況分布不同,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討上海市松江區(qū)女性 HPV感染高危型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1~12月本院門診就診的1 915例女性。年齡16~70歲,取宮頸口分泌物,將棉拭子浸入含1 mL生理鹽水的試管中,充分漂洗后進行檢測。
1.2檢測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HPV DNA,采用深圳港龍生物技術試劑盒及美國ABI7500擴增儀進行擴增,深圳HPV-GenoCam-9600判讀儀判讀結果。采用捕獲雜交技術在已經(jīng)固定好寡核苷酸探針的低密度芯片膜上一次性檢測26種HPV基因型。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Excel2007及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及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年齡段HPV感染分布<30歲、30~50歲、>50歲年齡段女性單一與三重及以上HPV感染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年齡段HPV感染率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HPV感染分布[n(%)]
2.2HPV高危亞型感染分布情況1 915女性中檢出562例感染HPV,感染率為29.3%。<30歲女性高危型感染率為21.6%,30~50歲女性的高危型感染率為23.9%,>50歲女性高危型感染率為32.1%。5種HPV高危亞型檢出例數(shù)及所占總檢出人數(shù)的百分比見表2。
表2 HPV高危亞型感染分布情況
3討論
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僅次于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二殺手”。因此,HPV的篩查已成為常規(guī)檢查項目,宮頸癌是能夠有效預防,并且能夠早期治療的癌癥[4-5]。早在上世紀70年代,楚爾·豪森就提出了HPV與宮頸癌具有相關性的假說[6]。HPV感染很常見,而發(fā)展成為宮頸癌則很少[7-8]。因此,需要提示所有已婚女性要定期做HPV檢查,并且接受醫(yī)師的指導。本研究表明松江區(qū)高危型HPV主要為HPV16、58、51、33型,HPV的主要感染途徑是性接觸。HPV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感染基底細胞,因為HPV病毒隱匿,不與血流和初始免疫系統(tǒng)接觸也不會出現(xiàn)病毒血癥,因此,臨床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炎癥表現(xiàn)。同時HPV可以通過下調(diào)干擾素途徑或減少Toll樣受體表達等機制逃避免疫系統(tǒng)[9]。目前臨床上尚沒有專門針對高危HPV感染的特異性治療方法。感染的患者在抗病毒的同時要繼續(xù)監(jiān)測HPV。本地區(qū)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基本與國內(nèi)報道相符[5]。但大于50歲女性的感染率高于30~50歲女性,與沈陽地區(qū)趙連爽等[10]報道的情況不同,所以HPV感染率因受檢人群所在地區(qū)的不同而存在差異,臨床工作者應引起注意。50歲以上年齡是宮頸疾病好發(fā)的年齡段,對高危型感染女性要更好地進行風險分層管理。高危型HPV 持續(xù)感染是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必要條件,各地區(qū)HPV基因型分布存在差異,且與宮頸癌相關的型別也不盡相同[11-12]。盡管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HPV16的檢出率不同,但都有相對較高的檢出率。上海松江地區(qū)1 915例女性中,除HPV42、44 兩個型別未檢出外,檢出率最高的仍然是HPV16,占總感染人數(shù)的 25.4%,其后依次是 52、58、33、18,與同類文獻報道相同[13]。在本地區(qū)的陽性感染中,以單一感染為主,年齡大于30歲的陽性率在60.0%以上,二重感染率約為6.0%,三重感染率約為3.6%,不同年齡段單一感染和三重及以上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顯示,大部分的宮頸內(nèi)皮損傷是由感染一種HPV型別引起,而同時感染的其他型別HPV作用不大,這可能是因為當1種 HPV 型別增殖的時候,其他型別的HPV處于潛伏狀態(tài),但感染多種 HPV 型別會增加細胞異形增生和女性宮頸癌的風險[14-15]。明確HPV在特定地區(qū)、特定人群的分布差異,對HPV所致疾病的防治,以及宮頸癌疫苗研制與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朱一劍,丁顯平,周仲春,等.婦科疾病中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7,22(19):237-243.
[2]孔令和,柯云霞,高素香,等.1 312例婦女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狀況及其亞型分布情況調(diào)查[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6):780-782.
[3]SuLY,Hu SY,Wang LH,et al.HPV infection among Uygur women in a Rural-Area of Hetian Prefecture,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J].Biom Env Scein,2013,26(11):934-936.
[4]胡興文.武漢地區(qū)婦女宮頸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型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4):1830-1832.
[5]Ho GY,Bierman R,Beardsley L,et al.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ov-Aginal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J].N Engl J Med,1998,338(7):423-428.
[6]王勛松,鄒學森,袁水斌,等.HPV與宮頸癌的關系及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8,26(2):166-168.
[7]鄒媛,郭興中,陳婕,等.浙江地區(qū)婦女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亞型的檢測及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3):353-354.
[8]Munoz N,Bosch FX,de Sanjose S,et al.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New Engl J Med,2003,348(6):518-527.
[9] Gravitt PE,Peyton CL,Alessi TQ,et al.Improved amplification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es[J].J Clin Mierob,2000,38(1):357-361.
[10]趙連爽,陳靜靜,云科,等.沈陽地區(qū)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分布及宮頸病變的相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7):2280-2284.
[11]程嬌影,卞美璐,馬莉,等.HPV 感染年齡與高度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的關系[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11,12(2):119-121.
[12]段培芬,馮向先.山西省某縣宮頸癌危險因素現(xiàn)況調(diào)查[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0,24(3):177-179.
[13]王雪春,孫蓬明,林芬,等.某地區(qū) HPV 不同亞型感染與宮頸病變的相關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0):1024-1026.
[14]陳占國,周武,許張曄,等.導流雜交方法檢測人乳頭狀瘤病毒分型的臨床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9):1345-1348.
[15]張曉靜,袁瑞,代紅瑩,等.重慶永川地區(qū)婦科門診人乳頭瘤病毒亞型分布的研究[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5(9):1407-1410.
(收稿日期:2015-12-2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6.0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06-0821-02
△通訊作者,E-mail:niujihua123@126.com。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