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桃
所謂探究,亦稱發(fā)現(xiàn)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觀察、閱讀,發(fā)現(xiàn)問題,搜集數(shù)據(jù),形成解釋,獲得答案并進行交流、檢驗、探究性學習。在處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梳理探究板塊”教學時,筆者采用跟學生快樂探究的方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提前關注,功夫在事后
探究性學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因為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為生活服務。所以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高服務生活的能力。若是學生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的品質,那么課堂教學就能延伸到生活中。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學習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比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有“優(yōu)美漢字”專題。讓學生提前關注有關中國漢字的有趣故事、欣賞名家書法等,課堂上引導學生進入中國漢字世界。學生當場表示對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產生敬意。隨之提出一個暢想,希望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長時間地練習,每天練習十五分鐘,堅持得越久越好。學生們自己探索了中國漢字的奧妙,欣賞了眾多名家的優(yōu)秀作品,都有要寫一手好字的想法,當然也就非常熱心于筆者的提議。如今半個學期過去了,學生還在堅持每天傍晚六點四十五開始練字。
教師的影響力說小就小,說大也大。若是只看重當堂課的“填鴨”,可能保證好的成績;若是注重課堂之后學生學習的引導,卻能保證好的未來。探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獲得知識和求知欲的過程。
二、吊足胃口,大菜慢慢上
探究性學習關鍵在于學生有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吊其胃口是最好的方法,沒有其一。在講“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這一專題的十天前,筆者給學生留了兩個對聯(lián)題目(之前我講過“奇妙的對聯(lián)”):1.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2.木子為李,李煜、李白、李清照。要求按對聯(lián)的規(guī)則對出下聯(lián),最好找自己的姓。筆者在黑板上出完題目后,學生表示非常希望試一試。
十天之后,筆者按照約定,驗收成果。有人對得很工整,有人對得很搞笑??傊畬W生的腦洞打開了。其中有一學生對聯(lián)中出現(xiàn)了“霸王姓項”的答案。筆者說:“霸王不姓項,到底姓什么呢?霸王姓羋你們信不信?”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用吃驚的表情看著筆者。那些剛追完《羋月傳》的學生更是覺得不可思議。筆者立馬讓學生翻開課本,課文里有兩句重要的話“在中國上古時代,姓和氏是有區(qū)別的”,“婦女稱姓,男子稱氏”。比如,羋是楚國貴族的姓。羋月是楚國公主,所以姓羋;項羽是楚國貴族,自然也姓羋,只是項羽是男性,所以不稱羋姓,只稱項氏。同樣屈原也姓羋,但卻只稱屈氏。短短的一節(jié)課,師生其樂融融。教師和學生都有長足之進步。
三、掛鉤高考,有趣又實用
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能夠做到既掛鉤高考,又妙趣橫生。
比如“奇妙的對聯(lián)”這一專題,就可以跟學生探究得很有趣。把寫對聯(lián)的規(guī)則編成了好記又實用的順口溜:動對動,名對名,實對實來虛對虛,內容上下兩相望,結構相當詞類同……不僅有順口溜,筆者還用軟件做了可愛的微課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一來,學生寫的對聯(lián)就越來越規(guī)范了。由對聯(lián)的寫作又可引申到“語言文字表達”中的仿句題。對聯(lián)都會寫,仿句就是小菜一碟了。更廣泛一點,還可以引申到詩詞鑒賞中“對偶”這一表達技巧,還可以引申到“煉字”題型等。其他專題也都可以跟高考掛鉤,像“文言詞語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識”就跟文言文閱讀緊密相關;“修辭無處不在”、“邏輯和語文學習”就跟寫作密不可分。
快樂探究需要達到兩重境界有:一重是“飲酒樂甚”的淺層快樂。在這一層快樂中,學生只是對老師產生一種認同感,往往還沒有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另一重是“喜而笑”的深層快樂。在這一層快樂中,學生會感覺到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并且能夠自己學習,長遠學習。教書者,不只要讓學生達到第一重快樂,更要讓學生達到第二重快樂。?笸(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