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添
14歲的女孩阿西莎就讀于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所學校,卻發(fā)現(xiàn)社區(qū)里的不少適齡兒童未能像她一樣上學。媽媽告訴她,這些孩子沒有身份證,不具備就讀資格。而且目前全國至少有350萬人無法獲得受教育機會。
針對這種情況,阿西莎決定在社區(qū)辦一所學校。起初,沒人相信她能做這樣的事情,連當?shù)亟逃鞴倌滤顾ǘ汲泽@地問:“你只是一個11年級的學生,如何能做得了教師?校舍呢?經(jīng)費從何而來?”阿西莎回答:“我會用自己的方式,把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傳授出去,至少可以教小朋友們簡單的達里語字母!”她還告訴這位官員,只要政府支持她辦學,別的不用操心。原來,她已經(jīng)請父親將兩個廢棄的集裝箱拼裝好,這便是學生們的“校舍”。眼見小女孩如此執(zhí)著,穆斯塔法決定到現(xiàn)場去看一看,他目睹簡陋的“教室”內(nèi),近二十名孩子非常專注地聽課,而阿西莎在黑板上不停地寫寫畫畫。感動中穆斯塔法將此事向上級做了匯報,還特地給孩子們送來了課本。有政府的支持,阿西莎信心倍增,她每天堅持給孩子們授課一小時,還將附近幾個社區(qū)失學兒童的現(xiàn)狀寫成報告,將其生存現(xiàn)狀拍成照片遞交上去,由此為300名兒童爭得了上學的機會。
阿西莎的義舉,獲得了聯(lián)合國的高度贊賞,授予她2015年度諾貝爾國際兒童和平獎提名的至高榮譽。而阿西莎卻淡定地說:“我從來就沒想到要獲什么獎,我只想以親身經(jīng)歷告訴人們,具備一定能力的人,應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