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特點及啟示

        2016-04-20 14:50:54劉海濤周川
        大學教育科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安徽大學學堂安徽

        劉海濤 周川

        摘要: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大致分為清末時期、北京國民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研究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程,分析安徽清末、北京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三個階段安徽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特點發(fā)現(xiàn),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具有起步早、起點高、但發(fā)展屢次中斷、受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干擾強烈,高等教育發(fā)展沒有根植于當時的社會實際等特點。因此,為了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高等教育要跟政治保持適當距離,避免過度政治化導致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劇烈波動;同時,高等教育要主動深入社會實踐,在服務社會發(fā)展中發(fā)展自己,發(fā)展出屬于自己的本土高等教育理論。

        關鍵詞:安徽;近代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求是學堂;省立安徽大學;國立安徽大學;北京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

        中圖分類號:G64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6)02-0092-07

        收稿日期:2015-04-03

        基金項目: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江淮分水嶺區(qū)域文化特點研究”(SK2016A066);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皖江地區(qū)古代書院文化研究”(AHSK11-12D220);滁州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2015qd38)。

        作者簡介:劉海濤(1974-),男,安徽潛山人,教育學博士,滁州學院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安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歷史與理論研究;周川(1957-),蘇州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明清時期,安徽高等教育十分發(fā)達。明朝和清朝初期,安徽跟江蘇、上海合稱“江南省”。每期科考,江南省的上榜人數占了全國的近一半,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的美譽[1]。清代順治三年(1646)至清光緒三年(1877)前后230年,科舉考試98榜,安徽共錄取進士1 142名,其中一甲狀元9人,一甲二名榜眼7人,一甲三名探花4人,位列全國各省第三[2]。清朝徽州府所屬6縣共錄取進士516人,其中狀元17人,以府計,僅次于蘇州府的24人,居全國第二。在徽州府的17名狀元中,休寧縣為13人,若以縣計,則遠過吳縣的4人,位列全國第一[3]。但安徽省進入近代以后發(fā)展日益緩慢,到1947年,安徽高校數和大學生數分別占全國的1.45%和1.5%,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P642)。探尋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歷程及其特點,對于全面了解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面貌,促進當代省域高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

        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概述

        自1898年安徽巡撫鄧華熙將安徽省學敬敷書院改為官辦求是學堂(標志安徽進入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階段),到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敗亡,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可以分為3個發(fā)展階段。

        (一)清末發(fā)展階段

        從1898年安徽求是學堂成立并招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安慶隨后爆發(fā)獨立革命,安徽省高等學堂全部停辦,安徽高等教育中斷),此階段為清末安徽高等教育階段。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是在近代中國高等教育大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繼續(xù)失利,西洋諸國龐大的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使閉關鎖國的清朝舉國震驚,認識到中外技術的差距。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洋務派開展“自強運動”,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的輪船、槍炮制作技術,試圖建立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交通、通訊業(yè),并創(chuàng)辦一系列新式??茖W堂——中國高等教育從傳統(tǒng)開始向現(xiàn)代轉型。安徽巡撫鄧華熙①(其出生地廣東是中國最早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地區(qū))是清末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的同鄉(xiāng),跟康梁交往密切,在清政府中屬于維新改革派官僚。1896年,鄧華熙擔任安徽巡撫后,跟當時蕪湖道袁昶一起率先對安徽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公共事務等進行一系列改革,使安徽在當時全國各省改革中走在前列。1897年,鄧華熙上奏政府,指出要學習西學必須廢除原有的書院,設立新式學堂:“今之講求實學,必須實事求是。但于舊有書院令其兼習,究虞造就難成。應請各省均于省城另設學堂,學生自十三歲至十五歲止,擇其讀過經書,略通文理、姿性聰穎,體質結實、身家清白者,核實考選,入堂肄業(yè)?!盵5]經清政府同意,1898年6月求是學堂正式開辦。戊戌政變后,安徽求是學堂因已經辦出成效,沒有被關閉。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宣布重新啟動新政,下興學詔:“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改設大學堂……”[6]1902年4月,安徽巡撫王之春按照要求改求是學堂為安徽大學堂。1904年1月,清廷頒布實行《奏定學堂章程》,要求各省市將大學堂改為高等學堂。安徽于當年4月改安徽大學堂為安徽高等學堂。1906年,巡撫恩銘聘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嚴復擔任學堂監(jiān)督(校長)。嚴復按照當時高等學堂的慣例整頓學堂,設置預科和師范科,強調外語教學和算學,大大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聲譽。到1911年止,安徽共建設了高等學堂和各專業(yè)學堂9所(見表1)。

        據1909年第一次教育年鑒統(tǒng)計,安徽1909年有專門學堂7所,僅次于直隸(18所)、四川(10所)、江寧(9所),和江蘇、湖南并列第4位;學生總數為1 144人,僅次于直隸(4 028人)、四川(1 511人)、河南(1 373人)、廣東(1 339人)、江蘇(1 182人),位列第6名[7]。安徽高等學堂開辦本科時間和堅持時間都處全國前列[8]。

        (二)北京國民政府時期

        1911年,安徽安慶緊跟武昌起義后宣布獨立,受混亂的政治影響,高等學堂全部停辦。1912年6月,安徽紳士劉希平、光明甫、程濱遺等籌資創(chuàng)辦私立江淮大學,接收原安徽省立法政學堂、安徽公立法政學堂和安徽私立法政學堂的學生,同時接收安徽高等農業(yè)學堂和安徽高等學堂失學青年。江淮大學分文法兩院,其中法學院設政治、經濟、法律3系。當時有學生千人以上,規(guī)模較大。但學校系倉促成立,接收的又是各關閉學堂的失學青年,存在入學資格不一、教學管理混亂、辦學經費嚴重不足等情況。1915年,安徽私立江淮大學在教育部督學的建議下,改為由教育部注冊、省政府撥款的公立法政專門學校。自1916年首批本科生畢業(yè),到1926年該校共培養(yǎng)10屆本科畢業(yè)生。1926年,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因發(fā)生學潮被軍閥取締,校舍成為戰(zhàn)地醫(yī)院,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斷。endprint

        此階段,安徽試圖創(chuàng)辦綜合性大學:安徽大學。從1921年開始籌辦,到1928年正式開學前,近8年時間里安徽曾3次組建安徽大學期成會、安徽大學籌備會、安徽大學籌委會,但由于經費、政治動蕩、人員更替頻繁等原因,學校始終沒有建立起來[9]。

        這一時期,安徽高等教育陷入低谷,學生數、辦學經費額、高校數等都居于全國末位。1923年,全國各省區(qū)專門以上學校校數及學生數表顯示,安徽省以171名大學生、每校均生89.5人排名全國倒數第2名(除去熱河、綏遠、察哈爾和新疆沒有統(tǒng)計數據)[10]。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1928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安徽大的政局亦開始穩(wěn)定。同年,省立安徽大學②成立。省立安徽大學籌備時計劃開設文、理、法、工、農5個學院,第一期先開設文、法、農、工4個學院。但籌備之初即不順利,除了劉文典負責的文學院籌備按時結束、順利招生外,法學院招生人數不夠,工學院只招錄合格新生3名,其余均沒有開辦起來,最后合并成文法學院。當時,學校暫未設校長,由文學院院長兼預科主任劉文典代理校長職權。由于生源質量較差,第一學期只招收預科,第二年才招到合格本科新生131名。1928年底,安徽大學發(fā)生學潮,劉文典因處理不當沖撞蔣介石被免,安徽省教育廳長程天放兼任校長。程天放創(chuàng)辦了理學院,并把文法學院拆解為文學院和法學院。至此,省立安徽大學符合了教育部“有三個學院才能稱為大學”的規(guī)定,真正建立起來了。1935年,教育部裁撤國內包括安徽大學在內的大部分高校的法學院。同年,安徽大學開始籌建農學院。到1937年底,安徽大學建成為包括文、理、農三個學院的綜合性大學,獲得10.24萬畝學田的資助,在校生在300~400名之間波動。經過10年的發(fā)展,省立安徽大學已經獲得較好的發(fā)展。但因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安慶1938年被占領,安徽省政府于1939年關閉安徽大學。至此,安徽高等教育再一次中斷。

        1940年,隨著戰(zhàn)局日趨穩(wěn)定,安徽省政府決定籌建安徽建設學院,并成立安徽建設學院籌備委員會。隨后,教育部頒布《游擊區(qū)及接近前線各省市設立臨時政治學院辦法》,要求各有淪陷區(qū)的省份設立臨時政治學院。于是籌備中的安徽建設學院改為安徽臨時政治學院,于1941年10月正式成立并招生,一年后改為安徽省立師范??茖W校。1943年9月,該校擴建為安徽學院,并于皖南休寧縣設立皖南分院,到1947年底有學生900人。

        1946年,教育部決定恢復中斷的安徽大學,并升格為國立,定名“國立安徽大學”,設立文、理、法、農4個學院12個系。到1947年底,該校有本科生1 227人[11](P642)。

        1947年9月,安徽省政府將位于蚌埠的省立蚌埠高級工業(yè)職業(yè)學校遷到淮南,升級為省立工業(yè)專科學校,設置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和電機工程三科,有教職工57人、學生431人。到1949年,安徽共有高等學校三所,在校學生2 502人,分別占全國的1.45~1.5%,遠遠低于全國的省均水平[4](P642)。

        二、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特點

        (一)起步早,起點高,但屢次中斷,發(fā)展遲緩

        安徽新式高等教育籌備于1897年, 開辦于1898年春,比“百日維新”關于興辦新式學堂的教育改革命令頒布還要早幾個月, 比清政府下令在全國普遍設立新式學堂早4年。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4月,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李盛鐸在奏折中指出:“現(xiàn)議經濟歲科,專就學堂錄送;而各省學堂,除直隸、湖南、安徽等省外,尚末推行?!盵11]可見,至少在1898年戊戌新政時,安徽高等教育是走在全國前列的。在隨后的幾年里,安徽一直緊跟全國高等教育的步伐。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宣布重新啟動新政,下興學詔:“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設大學堂……”[6](P1293)半年后的1902年4月,安徽巡撫王之春按照要求改求是學堂為安徽大學堂。1904年1月,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要求京師設立大學堂,其余省市將大學堂改為高等學堂,安徽及時跟上,于4月改為安徽高等學堂。1909年安徽高等學堂裁撤預科,開辦本科,這在各省學堂中也算比較早的[8](P13-14)。

        安徽高等學堂辦理起點算是較高的。面對西方先進文化,鄧華熙不像大多數守舊官員一樣機械理解“中體西用”原則主張改造舊有書院,他主張直接從西式學堂入手,認為“舊有書院令其兼習,究虞造就難成”,顯示其對傳統(tǒng)書院局限的理解和對西學的期望。他開始奏辦的不是中學堂,而是直接創(chuàng)辦二等學堂,其目的就是為給京津頭等學堂供應優(yōu)質生源。按照當時清政府的設計,二等學堂也屬于高等教育范疇。安徽求是學堂建立后,順應社會發(fā)展,先后演化為安徽大學堂和安徽高等學堂。1906年,巡撫恩銘聘請具有在英國留學多年,在學術界知名度極高的嚴復任監(jiān)督。嚴復大膽改造學堂,提出以外語和算學為中心的課程改革,真正抓住當時中國高等教育突破的核心,并于1909年順利開辦高等本科教育。安徽高起點創(chuàng)辦高等學堂,為安徽省和全國造就了眾多國之精英,例如民國著名政治家柏文蔚,歷任安徽大學、武漢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校長的王星拱教授,為安徽近代公路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劉貽燕教授、程振鈞教授等。值得一提的是,隨后很多年,甚至到1924年安徽省籌辦安徽大學時,省內還有眾多教育界人士認為安徽沒有設立大學的基礎和需要,反對設立安徽大學,主張先建設中學。

        雖然安徽高等教育開辦早、起點高,但其后卻發(fā)展非常不順。從1898年建立求是學堂開始,安徽高等教育經歷了3次中斷。

        第一次中斷是1911年安慶獨立時期。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fā),革命形勢迅速影響到安徽。安慶革命黨人吳旸谷、韓衍、管鵬等推舉講武堂教官胡萬泰為總指揮,準備發(fā)動起義,安慶巡撫朱家寶則積極準備抵抗。此時改良派安徽諮議局居中調停,朱家寶宣布獨立,任正都督,革命黨人王天培任副都督。但雙方并沒有達成一致,安慶獨立不久,朱家寶和王天培矛盾激化,王天培失去副都督之職,安慶被朱家寶控制。革命黨人吳旸谷赴九江請求援兵,導致九江地方軍閥潯軍進入安慶發(fā)生兵變,士兵大肆搶劫商鋪及居民達一周之久。安慶城內包括高等學堂、法政學堂、師范學堂在內的所有學堂為躲避戰(zhàn)禍全部關閉,安徽高等教育因此中斷。endprint

        第二次中斷發(fā)生在1926年,安徽軍閥陳調元關閉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簡稱法專)。這所學校由安徽私立江淮大學發(fā)展而來,由國民黨左派人士光明甫、劉希平等創(chuàng)辦,富有革命傳統(tǒng)。1921年,校長光明甫帶領學生爭取教育經費時,發(fā)生了軍閥馬聯(lián)甲毆打學生致2名學生死亡的“六二慘案”。該校隨即爆發(fā)了“六二學潮”,要求懲辦殺人兇手、保障教育經費獨立。經過一年多抗爭,該校終于取得勝利,辦學經費從70萬增加到150萬。在隨后驅逐軍閥控制的省長李兆珍運動中,光明甫和法專均起領導作用。1926年1月,中國共產黨安徽法政專門學校支部成立。不久,國民黨中央任命光明甫、朱蘊山、周松圃等9人成立國民黨(左派)安徽省臨時省黨部,但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右派拒絕承認。法專學生在光明甫以及中共法專黨支部的領導下發(fā)動學潮,游行示威。10月,安徽省主席兼警備司令、軍閥陳調元下令鎮(zhèn)壓學潮,查封了法政專門學校,通緝捉拿光明甫。至此,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斷。直到1928年4月安徽大學成立,安徽高等教育才開始恢復。

        安徽高等教育第三次中斷發(fā)生在1939年至1941年,日寇占領安慶時期。1936年10月,湖北省長楊永泰遇刺身亡,安徽省長劉鎮(zhèn)華受此刺激精神失常無法處理政務,于1937年5月被免職。期間,日本逐步進逼中國,并于1937年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受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安徽大學由于省政府癱瘓無人過問,安徽省教育廳跟安徽大學關系一直不順,安徽大學校長李順卿面對危機,既沒有做好大學內遷的準備預案,也沒有籌措到必要的搬遷經費。到1938年日本進逼安慶時,省教育廳制定《安徽大學非常時期保管辦法》6條,核心條款如下:“一、安徽大學因受抗戰(zhàn)影響,校務不能繼續(xù)維持時期適用本辦法。二、保管期間,由省政府委派保管員二人,一負責保管安慶校產,一負責保管運出省外資產?!逼浜诵乃枷胧潜4嫘.a而不是學校內遷。當日本攻占安慶時,校長李順卿以到重慶教育部尋找資金為由離開安徽大學,滯留重慶不歸,代理校長、生物學院院長汪洪法帶領安徽大學部分師生先后撤到安徽金寨、湖北沙市等地方。1939年,在安徽省教育廳的建議下,安徽大學被解散。本來發(fā)展良好的安徽高等教育再一次夭折。

        (二)受經濟制約較大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除清末經費尚能保證外,北京國民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安徽高等教育受到經濟制約極大。從現(xiàn)存史料可以看出,清末安徽舉辦高等教育經費都從政府財政經費支出,并無拖欠的記錄。到1912年北洋政府主政開始,安徽高等教育的經費逐漸嚴重不足。軍閥倪嗣沖1913年8月開始統(tǒng)治安徽,9月就下令停辦教學成績顯著的徽州第五師范學校,將教育經費移辦團練[12]。隨后他于1914年命令“全省中小學停辦一年”[13](P371);1916年5月11日,他又下令凡用公款辦學的學校一律停止,其款項移作辦理團防[13](P376)。1918年5月,倪嗣沖申請北京國民政府增撥軍費30萬元未果,遂將全省教育、行政經費挪作軍費,導致全省4月份以來停撥教育、行政經費[13](P383)。1920年,倪嗣沖竟將全省結余的77萬元教育經費,納入私囊。③倪嗣沖幾次三番將教育經費挪作軍費,除去其鄙視新教育、政治保守以外,安徽經濟疲敝、財政異常困難也是直接原因。1921年,蔡曉舟等人發(fā)起成立“安徽大學期成會”開始籌備創(chuàng)建安徽大學[14],并在省長許世英和教育廳長楊乃康支持下于1922年成立安徽大學籌備處,后因籌辦經費從中小學經費中切割,遭到中小學界強烈反對而作罷[15]。1923年,江喡出任省教育廳廳長,計劃將安徽大學籌備經費從國稅項目下支付,并成立安徽大學工科籌備組。但江喡本人找軍閥呂調元索要拖欠的教師薪金時,因遭軍閥呂調元毆打憤而辭職,致使安徽大學籌備再次中止。1924年8月,教育廳長盧殿虎重拾籌辦安徽大學事宜,和財政廳長胡思義提議以厘金和煙酒附加稅專款固定作為大學籌辦基金。對此,當時軍閥馬聯(lián)甲勉強同意。但不久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軍費大量增加,籌備經費又被挪用。直至1928年北伐勝利,安徽結束軍閥混戰(zhàn)局面,安徽大學才宣告成立。但成立后的安徽大學同樣因經費缺乏而發(fā)展緩慢,甚至發(fā)生了兩次因為教師薪金得不到保證的索薪風潮,迫使校長何魯和程演生因無力籌措經費而辭職[16]。后來,安徽大學于抗戰(zhàn)時期解散,最基本原因也是因為李順卿無法籌措足夠的內遷經費。

        (三)受政治干擾嚴重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受政治影響極為嚴重。由于近代中國高等教育剛剛開始起步,且辦高等教育是花費巨大的公共事業(yè),除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區(qū)域中心城市,一般省高校數量不多,大多數省僅有一所省立大學。因此,政局及政客對高等教育的態(tài)度往往決定省立大學的生死,也就基本決定省域高等教育的生死存亡。清末安徽高等教育發(fā)展順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1898年到1911年間安徽政局基本穩(wěn)定;從鄧華熙到王之春、恩銘、勛誠等幾任巡撫,都是以開明改革家的面貌出現(xiàn),對高等教育十分重視,大力支持并親自舉辦高等學堂。如鄧華熙兩次上書,在全國率先創(chuàng)辦省立高等學堂;王之春將求是學堂改為安徽大學堂,隨后改為安徽高等學堂;恩銘和勛誠先后都支持嚴復在安徽高等學堂的改革。到民國時期,特別是北京國民政府時期,安徽政治高度動蕩,各路軍閥、省長往往任期不到1年,甚至不到一個月。在這種背景下,軍閥、省長只能關心自己的位置,毫無精力顧及高等教育,任何關于高校的辦學計劃、經費籌措都無法落實。倪嗣沖于1913年下令裁撤教育廳,降為教育科,歸并為內務司下,并于1914、1916和1918年三次下令停辦公辦學校,將教育經費挪作軍費[4](P371-383)。1916年,教育部同時視察山東和安徽高等教育辦理情況,發(fā)現(xiàn)山東省有省級教育行政人員15人,道級別以上專門管理教育的行政人員達到30人,而安徽只有省級7人,道級沒有專人負責[17]。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安徽省長依然變動極為頻繁,如1929年9月楊亮功到安慶任安徽大學校長時起至次年6月辭職不到一年間里,安徽省換了6位主席,平均每人任期不到兩個月[18]。省長更換后,大學校長一般也跟著換,安徽大學從1928年到1939年間,換了9任校長,平均任期僅一年。安徽大學校長跟省長個人關系是否密切是安徽大學能否得到發(fā)展的直接因素。劉文典因為跟教育廳長關系不睦,在處理學潮時得不到教育廳和省長的支持,導致被罷免;何魯和程演生因為得不到省長支持,無法解決教師薪金而被迫辭職;程天放因為跟時任省長陳調元關系密切而被任命為教育廳長兼安徽大學校長,順利建成法學院和理學院,而一旦陳調元被排擠出安徽省,程天放旋即辭職。當陜西軍閥劉鎮(zhèn)華坐鎮(zhèn)安徽,立馬聘請跟自己關系密切的傅銅擔任安徽大學校長。傅銅不僅要到前任校長未能索要回來的政府所欠經費10萬元,而且多得到6千元用于購買儀器設備。他還成功從省政府手中獲得10.24萬畝農田作為農學院試驗場,年收益達70萬元,一舉扭轉安徽大學辦學經費短缺之困。而安徽大學1939年被解散,跟教育廳長與安徽大學的矛盾也有一定關系[19]。endprint

        三、啟示

        (一)強大的經濟基礎是高等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條件

        高等教育是耗資巨大的事業(yè),無論校園校舍建設、聘請名師碩儒、采購科學儀器設備等一次性投資,還是維持高校正常運行的持續(xù)性投入,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需要有雄厚的社會經濟基礎做保障。明清時期以徽商為代表的安徽經濟高度發(fā)達,社會富裕,能夠供養(yǎng)大量書院及生員;清末在經過太平天國動蕩后人地矛盾得到緩解,社會穩(wěn)定,經濟恢復迅速,省級財政充裕,所以,清末高等教育發(fā)展順利。而到北京國民政府時期,安徽自然災害頻發(fā),農業(yè)生產困頓;安徽軍閥混戰(zhàn)及苛捐雜稅,嚴重阻礙了安徽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內國際戰(zhàn)爭頻繁,政府無力發(fā)展生產,導致此階段安徽經濟持續(xù)凋敝,政府財政收入嚴重不足,無力發(fā)展高等教育,甚至發(fā)生軍閥倪嗣沖下令停辦所有學校、節(jié)省經費舉辦團練等私人武裝的事情,更有教育廳長江喡找省長索要教師薪金被毆打,安大校長何魯、程演生無法籌到教授工資而被迫辭職等種種。試想,連學校教師工資尚且得不到保證,何談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呢?

        現(xiàn)代社會高等教育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高等教育花費更加巨大。從現(xiàn)代國際和國內高等教育地區(qū)分布來看,也很清晰地證明了這一點。國際上經濟高度發(fā)達的美、英、法、德、日、韓等經濟體,其高等教育十分發(fā)達。國內經濟發(fā)展良好的京滬、江浙地區(qū)的高等教育相對發(fā)達,經濟相對薄弱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fā)展就比較緩慢。那種認為“窮國辦大教育”,期望少投入多產出的想法更多的是主觀良好的期望,沒有雄厚的財力支持,想辦出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無異于癡人說夢。實施教育強省,科教興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最基本應落實在經濟支持的層面上。只有真正長期有效、可持續(xù)地投入,保障教師能有尊嚴、體面地工作,高等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發(fā)展。

        (二)穩(wěn)定而適度的政治環(huán)境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直接決定因素

        首先,長期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為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高等教育是見效緩慢,且花費巨大的事業(yè),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等教育培養(yǎng)社會精英,提供社會需要的先進科學技術,都是進展緩慢的事業(yè),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幾代十幾代人的持續(xù)努力積累。歐美大學有如今的輝煌,與其幾百年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分不開。明清時期,統(tǒng)治階級充分認識到教育對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性,正所謂“建國軍民,教學為先”,學政是地方政府的最核心工作之一。清末政府在各種政策中搖擺,但對于辦理高等教育卻堅定不移。戊戌變法唯一成果即高等教育政策,如京師大學堂以及安徽求是學堂都沒有受到沖擊。清末新政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仍是廢科舉興學堂。清末安徽政局比較穩(wěn)定,幾任巡撫,從鄧華熙到王之春、恩銘、勛誠和朱家寶都把發(fā)展高等學堂做為自己施政的重點,因而清末高等教育發(fā)展順利。而北京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局高度動蕩,中央政府無法約束地方,高等教育采取放任態(tài)度,導致地方高等教育發(fā)展受地方政局影響極大。北京國民政府時期,安徽被皖派軍閥控制,從1912到1928年,16年間更換省政府領導人達40多次,從1929年9月到1930年6月,安徽省長更換了6次,平均每人任期不到2個月,而安徽大學從1928到1938年10年間更換了9位校長。政治的動蕩導致高等教育的政策無法得到貫徹執(zhí)行,安徽大學籌備期長達8年,久議不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上任省長和教育廳長的決議還沒得到執(zhí)行就下臺,下任則另起爐灶,重新洗牌。

        現(xiàn)代西方高等教育政策大多數是長期穩(wěn)定的,高校校長任期很多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長期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和教育政策是現(xiàn)代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石,也被我國建國以來的實踐反復證明。

        其次,政治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干擾高等教育的進程,高等教育應該與政治保持適當距離。政治因其具有巨大的能量,處于社會運行的核心,能直接決定社會運行中的各種活動的命運。辦理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一切,從政策到資金,從校舍到人員設備,無不需要政治的保障。民國時期的“教育獨立”“經費獨立”運動的失敗是必然的。近代安徽高等教育跟政府的密切聯(lián)系使其發(fā)展跌宕起伏,命運多舛。因此,高等教育不能遠離政治,但也不能過于靠近,應保持一定距離。高等教育需要建立一定的規(guī)則體系(如相關法律、大學章程)加以保障,使高等教育在規(guī)則保護下,相對獨立運行,既能得到政治的正面支持,也能減少政治波動的負面干擾,保持高等教育健康發(fā)展。

        (三)高等教育要密切契合社會的發(fā)展,回應社會的需求

        高等教育從其誕生的一刻起,在和社會同時發(fā)展時,慢慢演化出自身獨特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以此指導其進一步發(fā)展。但“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無論是政治論還是認識論,高等教育首先是歷史的、具體的存在,必然受到當時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制約。高等教育一定不可陶醉于自身規(guī)律,指望可以超越或者獨立于當時社會而獨立發(fā)展。17~18世紀英國牛津、劍橋堅守其“高貴”的“人文主義”辦學理念,甘當“象牙塔”,不屑于回應當時沸沸揚揚的工業(yè)革命對應用技術的渴求,導致其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大大落后于德法。近代安徽高等教育之所以發(fā)展曲折,其中一個深層次原因是當時安徽高等教育并沒有深刻契合當時安徽社會的發(fā)展,導致其辦學如水上無根之浮萍。民國以來,安徽政局高度動蕩,經濟發(fā)展停滯,社會最根本的渴求是政局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而安徽高等教育在此進程中難以發(fā)揮力量。從私立江淮大學、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到后來的省立安徽大學,學校開設的主要是政治、法律、文學等學科,其培養(yǎng)的人才對當時安徽政局的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民生改善并沒有起到多少作用,政法類等人文社科學生相比理科學生思想更活躍,注重學潮、思想而不注重科學技術的提升,學校以政法類學生為主,學校相對容易興起學潮、學生運動等,使學校發(fā)展更加不順。安徽民生最需要的農學院是在政府的強力壓迫下才建立起來,工科大學只是在1947年才開始籌建,其余如商科、醫(yī)科等社會急需人才則無培養(yǎng)機構。民國安徽高等教育猶如無根之萍,沒有深深扎根社會的土壤,民眾對此類高校的興衰成敗并不放在心上,軍閥、政客則可借此上下其手,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endprint

        當下,我國正在積極吸收西方先進制度和本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謀求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在此進程中,盲目追求西方的“制度圣經”或者固守本國傳統(tǒng)經驗都并不現(xiàn)實,只有立足于當下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才有可能創(chuàng)建屬于我們自己的發(fā)展路徑。高等教育也是如此,不顧中國的國情而追求“西方現(xiàn)代大學制度”,不顧我們的傳統(tǒng)而一味渴望絕對的“學術自由”,下場自是可以預料。面對世界獨一無二的大規(guī)模現(xiàn)代化建設,我國高等教育應主動積極適應現(xiàn)代化進程,在此進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理論,并以此指導高等教育實踐,才有可能開發(fā)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高等教育理論。高等教育只有主動適應社會發(fā)展,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沈葵.安徽歷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90.

        [2] 沈葆楨,等.重修安徽通志·選舉制[O].清光緒七年(1881)刊本.

        [3] 安徽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徽省志·教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8.

        [4] 陳賢忠,程藝.安徽教育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議覆安徽巡撫鄧華熙添設學堂折[J].湘學報,1897(3):35.

        [6] 安樹芬,彭詩瑯.中華教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京華出版社,2010:1293.

        [7] 周予同.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M].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1934:308-309.

        [8] 教育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M].北京:開明書店,1933:13-14.

        [9] 周寧.北洋政府時期省立安徽大學的籌辦與紛爭[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10] 安徽省圖書館.安徽近代教育沿革與統(tǒng)計資料選輯:1840-1949[M].合肥:安徽省圖書館,1986:88.

        [11] 朱有瓛.中國近代學制史料·第一輯(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687.

        [12] 安徽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安徽革命史話,上冊[M].合肥:黃山書社,1987:21.

        [13] 黃傳新.安徽歷史系年輯要[M].合肥:時代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荆?013:371.

        [14] 皖人發(fā)起安徽大學期成會.新教育[J].1921(2):54.

        [15] 胡適.胡適日記全編·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734.

        [16] 安徽師范大學校史編寫組.安徽師范大學校史:1928-2008[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35-38.

        [17] 楊乃康,孫鼎烜.視察山東安徽省教育總報告[J].教育公報,1916(1):8.

        [18] 楊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五四[M].合肥:黃山書社,2008:45.

        [19] 洪韻.督運安徽大學儀器經過[J].訓練月刊,1941(1):114.endprint

        猜你喜歡
        安徽大學學堂安徽
        古稀之年上學堂
        讀《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札記
        秦曉玥作品
        安徽醫(yī)改自我完善主動糾錯
        安徽藥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為什么選擇帶量采購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法語學習(2016年4期)2016-04-16 19:42:50
        森林學堂
        寶寶國學堂
        娃娃畫報(2015年6期)2015-07-30 04:48:07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的| 99久久国产福利自产拍| 国产精品久久1024| 日韩av他人妻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影院成人影院| 日本高清视频xxxxx| 久久久窝窝午夜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一二三| 亚洲av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国产精品女同学| 亚洲不卡在线免费视频|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精品| 欧美在线Aⅴ性色|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健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3d|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日韩啪啪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久久久亚洲成年中文字幕| 国产乱对白刺激视频| 熟妇五十路六十路息与子|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金发尤物大战黑人|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成人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日韩国产有码精品一区二在线| 亚洲av精二区三区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