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遼寧省大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
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處理鹽酸黃連素廢水最佳降解條件的研究
劉 暢
(遼寧省大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在微波輻射條件下,采用活性炭處理了含鹽酸黃連素廢水。結(jié)果表明:微波催化氧化工藝對鹽酸黃連素的處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活性炭吸附與單純微波輻射工藝。通過正交實驗得出微波處理的最佳條件:對于400 mg/L的鹽酸黃連素模擬水樣,活性炭用量0.7 g,微波功率700 W,微波時間5 min,此時的去除率為89.12%。
關(guān)鍵詞:鹽酸黃連素廢水;微波;活性炭;催化氧化;正交實驗
1引言
鹽酸黃連素作為化學(xué)合成黃連素生產(chǎn)工藝過程中的成品沖洗廢水的主要污染物,廢水中的濃度在1 000 mg/L左右[1],對微生物具有很強的毒性。目前,鹽酸黃連素廢水的處理技術(shù)主要是高級氧化技術(shù)[2,3]。微波技術(shù)作為一門新興技術(shù),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4~6]?;钚蕴繉τ谖⒉ㄓ泻軓姷奈漳芰?,由于其表面的不均勻性,微波輻射可使其表面生成溫度很高的“熱點”,這些“熱點”的溫度和能量要比其它部位高得多,故常被用作誘導(dǎo)化學(xué)反應(yīng)的催化劑[7]。因此,利用催化氧化技術(shù)處理含鹽酸黃連素廢水,降低廢水中鹽酸黃連素的濃度,實現(xiàn)含鹽酸黃連素廢水達標(biāo)排放,對保護和改善水質(zhì)、緩解水資源危機具有重大的意義。
2實驗部分
2.1實驗儀器與材料
活性炭(朝陽森源活性炭有限公司):粒狀活性炭(粒徑2.00~5.00 mm≥90%,<2.00 mm≤5%),顆粒狀活性炭(粒徑>800 μm≤2%,400~700 μm≥85%,<355 μm≤2%),粉末狀活性炭(粒徑400~700 μm>87%,<355 μm≤2%);UV30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D70D20CTL-D5微波爐(格蘭仕微波爐電器有限公司);Anke TGL-16G超速冷凍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xué)儀器廠);BS110S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
鹽酸黃連素標(biāo)準(zhǔn)品:優(yōu)級純。鹽酸黃連素標(biāo)準(zhǔn)溶液:用電子天平稱取鹽酸黃連素標(biāo)準(zhǔn)品400 mg,置于1L容量瓶中,加適量蒸餾水,在60 ℃水浴上加熱溶解,放冷至室溫,用蒸餾水定容至刻度,配制成400 mg/L的溶液,搖勻備用。
2.2實驗方法
鹽酸黃連素測定方法:將處理后的鹽酸黃連素溶液,5 000 r/min離心分離15 min。取離心后的上清液于比色皿內(nèi),以蒸餾水為空白對照,采用UV 30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于345 nm處測定。
取50 mL濃度為400 mg/L的鹽酸黃連素溶液于100 mL錐形瓶中,加入適量活性炭,瓶口以保鮮膜覆蓋,以減少水分及鹽酸黃連素的揮發(fā),然后置于微波爐中,在一定的功率下,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微波后取出,冷卻至室溫后過濾,測定鹽酸黃連素含量,用此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表征水樣的降解效果??疾觳煌幚砉に噷}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包括單純活性炭吸附、單純微波輻射和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工藝對鹽酸黃連素的處理效果。通過單因素和正交實驗得出微波處理的最佳條件。以活性炭用量(g)、微波功率(w)、微波時間(min)為考察對象,按照L9(33) 三因素三水平設(shè)計正交試驗,確定最佳降解條件。
3結(jié)果與討論
3.1不同處理工藝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研究
比較單純活性炭吸附、單純微波輻射、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3種處理工藝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實驗采用顆粒狀活性炭0.5g,400mg/L鹽酸黃連素溶液,微波輻射功率700W。
由圖1可知,只有單純活性炭吸附時,鹽酸黃連素去除率在5 min時也只達到33.92%。單純微波輻射時,對鹽酸黃連素基本沒有去除作用。當(dāng)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時,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在5 min時達到77.16%。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處理過程中,不僅存在活性炭吸附作用,也存在微波誘導(dǎo)催化氧化作用。
3.2不同條件下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技術(shù)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研究
3.2.1鹽酸黃連素的初始濃度對其去除率的影響
考察不同初始濃度的鹽酸黃連素溶液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實驗添加了0.5 g顆粒狀活性炭,微波輻射功率700 W,微波輻射時間4 min。
由圖2可知,在100~500 mg/L范圍內(nèi),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隨鹽酸黃連素初始濃度的增大而逐漸降低。在100 mg/L時,鹽酸黃連素去除率最高,達到93.70%。在400~500 mg/L范圍內(nèi),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相差不大,在5%之內(nèi),分別為63.89%和60.41%。這說明低濃度的鹽酸黃連素較容易被去除。
3.2.2活性炭粒徑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
考察不同粒徑的活性炭對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的影響。鹽酸黃連素初始濃度400 mg/L,活性炭用量0.5 g,微波輻射功率700 W,輻射時間4 min。
由圖3可以看出,其他實驗條件相同時,活性炭粒徑越小,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越高。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①活性炭的粒徑越小,比表面積越大,與鹽酸黃連素接觸的越多,從而吸附性能越好。②粒徑較小的活性炭具有較多的活性金屬點位,容易形成更多的“熱點”。鹽酸黃連素更容易與活性炭表面的熱點結(jié)合,有利于微波誘導(dǎo)氧化反應(yīng)的進行。
3.2.3活性炭用量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
實驗測定了不同活性炭用量對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鹽酸黃連素初始濃度400 mg/L,顆粒狀活性炭,微波輻射功率700 W,輻射時間4 min。
圖4表明,隨著活性炭用量的增加,鹽酸黃連素去除率逐步上升,當(dāng)活性炭的用量增加至1.1 g時,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達到99.48%。主要是因為:一方面,
活性炭充當(dāng)吸附劑,把鹽酸黃連素吸附于表面。另一方面,在微波的作用下,活性炭表面產(chǎn)生許多“熱點”,促進鹽酸黃連素的反應(yīng)。當(dāng)活性炭的用量增加時,與鹽酸黃連素接觸的有效活性炭越多,從而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越高。
3.2.4微波輻射時間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
實驗測定了微波輻射時間的不同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鹽酸黃連素初始濃度400 mg/L,顆粒狀活性炭0.5 g,微波功率700 W。
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微波輻射時間的增長,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逐步提高。而在5~6 min時,反應(yīng)又趨于平緩。可能是因為活性炭的吸附反應(yīng)和催化反應(yīng),都是可逆反應(yīng),在這兩種反應(yīng)都達到平衡的時候,活性炭便不再起作用,或者作用現(xiàn)象甚微。
3.2.5微波輸出功率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
實驗測定了微波功率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實驗條件:鹽酸黃連素初始濃度400 mg/L,顆粒狀活性炭0.5 g,微波輻射時間4 min。
從圖6可以看出,隨著微波功率的增加,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升高。主要是因為增加微波輸出功率時,降解體系的溫度上升較快,降解體系處于高溫的時間長,且單位面積吸收微波的能量增加,活性炭表面能量分布較高的“熱點”增多,從而增加分子的碰撞頻率和分子化合鍵的斷裂,有利于水樣中的有機物降解,反應(yīng)速度相對較快。
3.4正交實驗及結(jié)果
本實驗確定以活性炭用量(g)、微波輸出功率(W)、微波輻射時間(min)為考察對象,進行三因子三水平正交實驗,并確定最佳的降解條件(表1)。
表1 正交實驗設(shè)計與結(jié)果
根據(jù)表2中各因子分析值的極差可以看出,各因素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大小為活性炭用量(g)>微波輸出功率(W)>微波輻射時間(min)。這說明對于400 mg/L的鹽酸黃連素模擬水樣,采用顆粒狀活性炭(粒徑>800 μm≤2%,400~700 μm≥85%,<355 μm≤2% )時,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處理鹽酸黃連素的最佳條件為:活性炭用量0.7 g,微波功率700 W,微波時間5 min,此時的去除率為89.12%。
4結(jié)語
(1)研究不同處理工藝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工藝處理鹽酸黃連素廢水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活性炭吸附與單純微波輻射工藝。
(2)研究了鹽酸黃連素的初始濃度、活性炭粒徑、活性炭用量、微波輸出功率、微波輻射時間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實驗確定了三因子三水平,通過正交實驗發(fā)現(xiàn)各因素對鹽酸黃連素去除率的影響大小為活性炭用量(g)>微波輸出功率(W)>微波輻射時間(min)。對于400 mg/L的鹽酸黃連素模擬水樣,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處理鹽酸黃連素的最佳條件為:活性炭(粒徑>800 m的≤2%,400 μm~700 μm的≥85%,<355 μm的≤2% )用量0.7 g,微波功率700 W,微波時間5 min。最佳降解條件時,鹽酸黃連素的去除率能達到89.12%。
參考文獻:
[1] Ren M J,Zeng P,Song Y H,et al.Performance of pulse electro-coagulation on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wastewater[C]//IWA.The 2nd IWA Asia Pacific Regional YWP Conference. Beijing:IWA Publishing,2009:181~187.
[2]崔曉宇,曾萍,邱光磊,等.Fenton法處理黃連素廢水試驗[J].環(huán)境科學(xué)研究,2012,25(8):916~921.
[3]肖宏康,肖書虎,張國芳,等.電化學(xué)氧化法處理模擬黃連素制藥廢水的研究[J].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11,5(5):987~991.
[4]Polaert I,Estel L,Ledoux A.Microwave-assistedremediation of phenol wastewater on activated charcoal[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5,60(22):6354~6359.
[5]Rudolph A A.Insitu remedi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with toxic metal ions using microwave energy[J].Chemosphere,2003(53):1077~1085.
[6]Jones D A,Lelyveld T P,Mavrofidis S D.Microwaveheating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 review[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2(34):75~90.
[7]王鵬.環(huán)境微波化學(xué)技術(shù)[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3:19~36.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2-0073-03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biāo)識碼:A
作者簡介:劉暢(1983—),女,遼寧人,滿族,工程師,主要從事環(huán)境保護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0-20